吴建民
- 作品数:122 被引量:11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古代文论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在当代文论中的意义
- 2009年
- 在古代文论中,"和谐"思想对于范畴的生成、命题的提出及基本原理的创构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古代文论生成发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当代文论的范畴、命题及基本原理与"和谐"规律亦密切相关,"和谐"也是建构当代文论所应遵循的重要规律,此规律有助于避免当代文论"失语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 吴建民
- 关键词:古代文论当代文论
- 经学与《文心雕龙》的文学作品论
- 以"体大思精"为学术特色的《文心雕龙》,其论述文学理论的基本宗旨是"宗经"。为强调此宗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设立《宗经》篇,并作为"文之枢纽"的一部分而置于全书第三篇这一显要位置。刘勰在《宗经》篇明确提出:
- 吴建民
- 文献传递
-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
- 2006年
- 社会政治功用价值和审美乐功用价值构成了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这两种功用价值也是当代文化对文学的基本要求,因而古今文学功用价值论具有相通的特点。这种相通使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挖掘整理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有助于当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发展、完善。
- 吴建民
- 关键词:古代文学功用论价值论
- 李渔的戏剧思想述评被引量:1
- 2005年
- 李渔的戏剧思想标志着我国古代戏剧理论的成熟,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戏剧结构论,李渔所说的“结构”其内涵非常丰富;二、戏剧人物论,涉及人物个性化、典型性及塑造方法;三、戏剧语言论,包括曲词及宾白问题;四、戏剧功能论,论述了戏剧的娱乐和教化功能。这些内容包容了戏剧理论的基本方面,代表了古代戏剧理论的最高成就,并且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吴建民
- 关键词:戏剧
- 从实用到审美:古代文论语言批评之历史嬗变
- 2015年
- 贯穿古代文论史之始终的语言批评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历史嬗变。孔子"文辞为功"的命题体现了先秦两汉语言批评以实用为本的基本态度。陆机张扬"遣言贵妍"之论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语言批评的基本立场,"贵妍"主要包括辞采美、声律美和句式美等内容。唐至清代,文论家结合不同文体的审美特征而展开对语言美的研究,探索文学语言的审美意蕴、读者接受及其艺术效果,提出了"言近旨远"、"不文不俗,耸观耸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等语言批评的核心命题,既体现了诗文戏曲小说等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审美诉求,实现了对辞采、声律、句式等语言表层美的超越;也体现了文论家对文学语言深层美的深刻认识和强烈追求,并推进了古代文论之语言批评理论向审美方向的发展和深化。
- 吴建民
- 关键词:审美嬗变
- 古代文学语言批评理论之体系建构
- 2016年
- 语言批评作为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两千多年文学批评史之始终。历代文论家从不同角度对文学语言展开批评,既涉及语言与文学创作之关系及语言与作品之构成,也涉及语言与读者之阅读接受、文学语言之审美原则、不同文体对语言之要求及辞采、声律、句式与文学形式美之关系等。此外,古代文论家对文学意蕴美与语言之关系及文学语言之准确、形象、生动、含蓄、自然、简洁、通俗性等问题,也都展开了广泛深入地探索。历代文论家对文学语言的大量论述,构成了古代文学语言批评理论的系统体系,所提出的一系列意义深远的语言批评理论观点、范畴、命题不但对于古代各体文学创作及读者欣赏接受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切实的应用价值。
- 吴建民
- 关键词:古代文学语言批评
- 评刘勰《养气》篇对文学创作与作家生命之关系的论述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认为,刘勰《养气》篇运用养生学理论,从生命学角度对文学创作与作家生命之关系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理论深刻,内涵丰富,对于现代作家和作家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 吴建民
- 关键词:文学创作《养气》文学理论
- 美学的开掘、剖视与反思——评李丕显教授的《实践美学论辩》
- 2003年
- 吴建民
- 关键词:书评
- 文艺生态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评张教授的《中国文艺生态思想研究》
- 2003年
- 吴建民
- 关键词:书评文学艺术文学研究
- 玄学到文论:魏晋“言意之辨”的转化与生成被引量:1
- 2013年
- 魏晋玄学对文学理论的显著影响表现在"言意之辨"为文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言意之辨"不仅直接影响了文论中的言意论,还启发了文学创作对言外之意的追寻。六朝文论家们从丰富的创作经验出发,跳出了形而上的理论困境,逐渐使文学语言超越到"言意之表"、"意之所随"的审美境界。"言意之辨"的生成则表现在文学本体论的形成。六朝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的本体即"意",等同于玄学的本体"道",文学的最终目的是以语言这一"有"敞现本体的意义"无"。
- 徐梅吴建民
- 关键词:言意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