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瑞
- 作品数:45 被引量:220H指数:6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5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B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CT、MR相关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药物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优于手术治疗,及时进行临床检测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 吴仁瑞李峰汪琛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疗放射性脑病
- 进展期胃癌术后调强放疗加同期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加替吉奥胶囊配合中药调理胃肠道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先后入院顺序半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术后4wk开始行靶区调强放射治疗(每日180Cgy,每周5次,总剂量45-55GY),对照组33例行常规放疗.两组均加口服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2次口服,连服14d、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放化疗期间给予中药调理胃肠道.治疗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3mo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3mo、6mo、12mo随访进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1.43%,对照组为30.30%,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Karnofsky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治疗前与治疗后3mo、6mo、12mo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治疗后3mo、6mo、12mo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小.结论:经过临床对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行调强放疗加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同时配合补益类中药的治疗方法是防治胃癌复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 钟琼肖震宇吴仁瑞钟豪邓江华曾爱群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调强放疗中药调理
- 局部晚期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时辰化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时辰化疗与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随机分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时辰化疗组(A组)和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组(B组),A组放疗方法为常规放疗50Gy后改三维适形放疗20Gy,B组为全程常规放疗70Gy。两组均于放疗第1、5周化疗2个疗程,A组采用时辰化疗,B组用药量同A组,采用常规化疗。结果 A组和B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分别为57.9%、94.7%和33.3%、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液学不良反应较A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时辰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较轻。
- 吴仁瑞刘华峰肖震宇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 多西他赛联合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治疗,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DCR、PFS、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PD-1抑制剂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预后,能够降低血清MMP-9、TIMP-1水平,降低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安全性良好。
- 吴仁瑞钟琼黄蓉
- 关键词:多西他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 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HT)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接受头颈部IMRT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15个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变化情况,分析头颈部肿瘤IMRT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随访15个月后,15例患者发生了HT,HT发生时间为患者接受放疗后的第(9.4±0.4)个月。患者首次出现HT时FT3为(4.04±0.06)pmol/L、FT4为(12.31±1.04)pmol/L、TSH为(7.47±0.27)pmol/L。相比较治疗前,患者TSH明显升高(P<0.05),HT患者TV为(17.7±0.66)cm3,明显低于未出现HT患者的(20.20±1.17)cm3(P<0.05)。通过Kapi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V40、年龄是影响患者发生H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在进行IMRT后,HT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患者的年龄、V40≥80%是HT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 吴仁瑞钟琼欧阳玉茗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 妊娠哺乳期鼻咽癌放射治疗被引量:2
- 2000年
- 陈洪泉吴仁瑞彭兰秀
- 关键词:妊娠期哺乳期鼻咽癌放射疗法
- 不同放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观察组术前行全程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2年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CD3^(+)、CD4^(+)及CD8^(+)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全程新辅助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近远期效果显著,未增加并发症,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免疫功能的损伤程度较低。
- 吴仁瑞钟琼黄蓉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 脑转移癌全脑放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脑转移癌全脑放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全脑放疗的脑转移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对患者放疗前、放疗后1周、放疗后1~6个月展开认知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放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无症状组患者放疗后4个月与放疗前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症状组患者放疗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较放疗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全脑放疗会对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的损害,在放疗后约有4个月认知功能损害最为显著,而后会初见恢复。
- 吴仁瑞欧阳玉茗
- 关键词:脑转移癌全脑放疗认知功能损害
- DC-CIK用于恶性肿瘤中的效果及对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在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以及膀胱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采用DC—CIK疗法联合放射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期间收治人院的72例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以及膀胱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DC—CIK疗法联合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进行放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61.11%)、临床控制率(72.22%)、治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60.43±5.26)、(37.28±6.46)、(24.03±2.06)、放射性肠炎发生率(5.56%)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5.56%、5.56%、11.1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以及膀胱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采用DC—CIK疗法联合放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安全性高.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钟琼曾治民吴仁瑞
- 关键词:放疗恶性肿瘤放射性肠炎
- 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18年
-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医院接诊的41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与试验组(21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试验组则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内试验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 吴仁瑞汪琛王勇
- 关键词: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