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中宾

作品数:83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教育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建筑科学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电气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0篇输电
  • 37篇输电线
  • 36篇电线路
  • 35篇输电线路
  • 13篇导线
  • 12篇工频
  • 11篇舞动
  • 11篇绝缘
  • 10篇高压输电
  • 10篇高压输电线
  • 10篇高压输电线路
  • 9篇金具
  • 9篇间隔棒
  • 7篇绝缘子
  • 7篇风偏
  • 6篇电压
  • 6篇复合绝缘
  • 6篇复合绝缘子
  • 5篇电力
  • 5篇特高压

机构

  • 38篇国网河南省电...
  • 36篇河南电力试验...
  • 23篇国家电网公司
  • 12篇重庆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8篇国网河南省电...
  • 6篇河南省电力公...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3篇淄博千恒自动...
  • 2篇国网江苏省电...
  • 2篇中国电力科学...
  • 2篇河南省电力公...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北京国电富通...
  • 1篇河南恩湃高科...

作者

  • 83篇吕中宾
  • 30篇卢明
  • 16篇杨晓辉
  • 15篇阎东
  • 13篇陈守聚
  • 11篇孙新良
  • 9篇楼文娟
  • 7篇耿翠英
  • 7篇严波
  • 6篇朱华
  • 6篇闫东
  • 5篇庞锴
  • 4篇陈上吉
  • 4篇沈芃
  • 4篇陈瑞
  • 4篇魏翔
  • 4篇张科
  • 3篇韩金华
  • 3篇郜洪亮
  • 3篇余晓鹏

传媒

  • 6篇振动与冲击
  • 5篇河南电力
  • 4篇高电压技术
  • 3篇中国电力
  • 3篇高压电器
  • 2篇电力自动化设...
  • 2篇电力建设
  • 2篇电工技术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电瓷避雷器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电网技术
  • 1篇中国外资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1篇2017
  • 1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量装置,包括主控制器和直流电阻测试单元;直流信号发生器的正输出端接电流传感器正极,负输出端接地;电流传感器负极分别通过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
陈守聚吕中宾陈上吉杜贻涛卢明沈芃耿翠英许飞张科
文献传递
运动雷暴冲击风作用下输电线路风偏的计算方法被引量:8
2015年
雷暴天气中,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事故发生的频度较高,须建立此类风场下合理的风偏计算方法。基于修正后的雷暴冲击风经验模型,考虑了风场的空间相关性和非稳态特性,采用矢量合成法生成了冲击风运动过程中整个输电线路的三维瞬态风场,构建了线路的冲击风风载作用模式。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发展了一种运动雷暴冲击风作用下输电线路风偏动态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某500 k V实际输电线路中由8档组成的耐张段,建立了精细有限元模型并对线路的风偏响应进行了非线性瞬态动力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雷暴冲击风垂直于输电线路移动时,绝缘子串风偏角在几分钟内发生大幅变化,从正向最大值56°左右变为反向最大值20°左右;雷暴冲击风射流直径范围内的多个绝缘子串风偏角峰值均远大于边界层风场中10 m高度同等3s阵风风速下的静力模型计算结果。
楼文娟王嘉伟吕中宾张少锋陈勇
关键词:三维风场输电线路风偏角
一种基于覆冰偏心作用的覆冰导线舞动数值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覆冰偏心作用的覆冰导线舞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梁单元分别创建导线线路段模型和覆冰线路段模型,并为导线梁单元和覆冰梁单元赋予截面特性,建立与实际覆冰导线截面一致的覆冰导线有限元模型,使舞动响应数值模拟的过...
李清严波吕中宾寇晓适伍川李梦丽张博杨晓辉卢明艾文君赵书杰刘泽辉王超任鹏亮魏建林杨威白银浩张嵩阳王广周赵磊付海金
真型试验线路六分裂导线舞动模拟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真型试验线路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对安装人工D形覆冰模型的六分裂导线的舞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导线舞动过程中的位移响应、舞动轨迹、舞动形态和频率以及导线的张力变化等。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和舞动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进一步用于舞动特征及防舞装置的评估及优化研究,为试验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周林抒严波杨晓辉吕中宾
关键词:六分裂导线舞动数值模拟
一种舞动承载试验系统底座行进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舞动承载试验系统底座行进机构,包括底座轨道和底座架体,底座架体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和夹轨固定装置,行走轮由行走轮驱动装置驱动,底座架体通过行走轮沿底座轨道前后运动;夹轨固定装置由液压驱动系统驱动夹紧底座...
杨晓辉赵书杰樊东峰吕中宾张博谢凯唐胜程宏伟王政伟凌栋杨威艾文君魏建林
文献传递
逆变器中杂散电感对IGCT端部电压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分析逆变器中杂散电感对集成门极换相晶闸管(IntegratedGateCommucatedThyristor,简称IGCT)端部电压的影响,利用PSpice软件包建立了IGCT的2T-3R子电路模型,得出了考虑逆变电路中杂散电感影响的IGCT端部电压仿真波形。分析对比后可知,在杂散电感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是换流回路杂散电感较大时,会使IGCT输出端产生过电压,严重时会使IGCT击穿。通过安装关断吸收电路,可以有效地降低IGCT的端部过电压。
吕中宾周勇
雷击定位自动分析报警系统的判据分析
2007年
介绍了河南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正在开发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GSM MODEM接收电力调度的跳闸短信息及其他人员的查询短信,经过解码分析,自动提取跳闸线路名称及跳闸时间等信息,在雷电定位系统线路杆塔报警数据库中,自动查询是否为雷击,并以短信息方式向相关人员反馈查询结果。讨论并分析了从河南雷电定位系统运行5年数据中得出的雷电报警判断依据,认为:雷击事故定位中,在线路跳闸前后5 min的时间跨度内,雷电位置距线路距离在600m以内的雷电报警准确率最高;最大报警时间范围为15min,有效报警最大距离为1000m。线路经验运行表明,雷电报警判据是可行的。
卢明陈守聚闫东吕中宾
关键词:雷电定位GSMMODEM判据分析
基于单目视觉分析方法的输电线路舞动测量被引量:8
2016年
把单目视觉分析方法应用于输电线路舞动测量中,通过在舞动试验机和小档距试验线路上的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频率测量误差优于1%,幅值优于3%,证明了单目视觉分析方法在输电线路舞动测量方面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采用该方法对500 k V真型试验线路的2次舞动事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500 k V真型试验线路2次舞动的舞动幅值、频率和阶次等主要特征参数及线路舞动动态轨迹、特征点二维断面图,可以为500 k V输电线路结构和防舞装置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所研究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为如何防治舞动提供了基础方法和数据支持。
邵颖彪杨威吕中宾宋高丽谢凯郑含博
关键词:线路舞动特征参数
输电线路防风偏闪络限位装置的设计被引量:6
2016年
为有效防治风偏对输电线路的危害,提出了一种能将风偏角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柔性抗风偏闪络装置,并研究了该限位装置在导线风偏冲击下对输电塔的影响及其安装方法。基于多档距输电线路风偏瞬态分析结果,根据冲量定理确定了导线风偏的等效撞击模型,在几何缩尺比为1:4的输电塔模型上进行了柔性抗风偏限位装置在不同初始静张力作用下的防撞击试验,确定了限位装置在导线风偏冲击下的附加动张力,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算了输电塔关键构件在限位装置动张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最后给出了限位装置的初始静张力建议取值和安装方法。结果表明:在导线风偏所致冲击作用下的限位装置动张力放大效应显著,且动张力放大系数随最大风偏角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初始静张力的增大而减小;安装抗风偏限位装置后输电塔横担根部的受力状态最为不利,但输电塔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楼文娟余江杨伦吕中宾卢明
关键词:输电线风偏限位装置动张力承载力
一种合成绝缘子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合成绝缘子,所述合成绝缘子由复合绝缘子和非复合绝缘子构成;所述非复合绝缘子串接在复合绝缘子的导线侧。采用本发明所述合成绝缘子,能够有效改善复合绝缘子的高压侧端部电压和表面场强分布。
卢明孙新良阎东吕中宾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