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晋兰
- 作品数:2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社科联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污水厂如何在技改中实现节能增效
- 2008年
- 阐述了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的必要性,从几个方面对污水厂技术改造中的可行方案进行了综述。
- 吉晋兰
-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增效
- 水泥潜入方式对淤积砂土的减渗效果影响
- 2014年
- 运用将水泥稀浆潜入河床淤积砂土的方式,构造室内河床淤积砂土的3种不同模拟入渗试验,揭示了不同水泥潜入方式对河床淤积砂土的阻渗作用和减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稀浆的3种不同潜入方式,对河床淤积砂土均有一定的阻渗作用和减渗效果;在新开偏砂性土渠或河道中,3种潜入方式减渗效果为:延时12h供水>同时供水>即时供水;延时12h供水潜入方式的减渗效果较稳定,减渗率可达30%左右;在已有蓄水土渠中,比较适合采用同时供水鼓气潜入水泥的方式,减渗效果可达10%以上;加大水泥添加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泥在砂土基质中的潜入量,但添加量对减渗效果的增强贡献有限。研究结果可以为削减地表污染物通过地面水入渗进入地下水环境提供支撑。
- 吉晋兰樊贵盛
- 关键词:潜入
- 水泥潜入河床淤积砂土的减渗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淤积砂土室内模拟入渗试验,揭示了水泥潜入河床淤积砂土的减渗效果。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向水中添加水泥稀浆,不同断面河床淤积砂土都表现出较大的减渗效果;随着河床淤积砂土单位面积上水泥添加量的增加,同一种淤积砂土的减渗作用一定程度增大;随着水泥潜入量的增加,不同质地砂土的减渗效果增大程度不同,但并非添加量越大越好;水泥潜入对河床淤积砂土的减渗效果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
- 吉晋兰樊贵盛
- 关键词:水泥潜入细颗粒入渗
- 晋城市污泥资源化分析
- 2009年
- 叙述了晋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比较和研究了几种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方法,提出了采取农林利用及建材利用进行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的建议。
- 吉晋兰段斌
- 关键词:污泥资源化
- 职业教育双元制视域下“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实践模式探究
- 2022年
- 以煤化工专业课程——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为例,以服务地方企业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杨艳梅吉晋兰苗海霞王海刚张双斌董江河
-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模式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
- 卓越校背景下高职化工安全课程的思政建设
- 2024年
- 在卓越校建设背景下,就德国“双元制”特色的高职化工安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努力拓展新形势下高职化工安全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以期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优质技能人才。
- 何秀娟吉晋兰毛倩
- 关键词:化工安全双元制
-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环境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文中结合任务教育法的理念,分析了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弊端;通过任务教学法的实践,阐述了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环境教育中的应用。从任务教学法的任务设置、任务实施、任务总结等方面举例说明任务教学法在环境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探讨出适合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的一种崭新教学模式。
- 吉晋兰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任务教学法环境教育
- 细颗粒物质潜入土壤对入渗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基于水泥、粉煤灰、黏土土添加物潜入土壤模拟入渗试验,分析了细颗粒物质种类和添加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其阻渗能力为:水泥>黏土>粉煤灰;细颗粒物质添加量对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添加物改变了土壤孔隙度,影响土壤表层水分运移的部分通道,影响入渗过程。
- 何利昌樊贵盛吉晋兰
- 关键词:添加物细颗粒潜入
- 基于蛋白质-RuO_(2)纳米颗粒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超灵敏检测甲胎蛋白
- 2023年
- 本文采用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绿色合成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BSARuO_(2)),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夹心型免疫传感器,实现甲胎蛋白(AFP)的超灵敏检测。
- 张丽娜郑杰吉晋兰
-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河床底泥中氮素的迁移与积累特性试验研究
- 2013年
- 基于含氮污水在汾河典型断面河床底泥土柱中的渗透和运移试验,分析了河床底泥全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底泥质地对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河道污水向底泥入渗的非饱和入渗和饱和入渗阶段,底泥全氮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通透性好的底泥入渗水分通量大,底泥吸附能力低,溶质的吸附和机械弥散过程在非饱和入渗阶段基本完成;而通透性差的底泥入渗水分通量很小,溶质的吸附和机械弥散过程在非饱和入渗阶段不能全部完成;底泥胶粒表面带有负电荷的有限性决定了氮素吸附的有限性,底泥的结构又决定了机械弥散的有限性,无论底泥的通透性好与否,入渗达到一定时间后,氮素在其底泥中运动时,对流机理将起主导作用,即入渗水所携带的氮素随水分通过底泥孔隙向深层运移或排泄。
- 武月娇樊贵盛吉晋兰
- 关键词:全氮含量土柱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