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爱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284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茶树
  • 11篇植物
  • 10篇钉螺
  • 9篇细菌
  • 9篇基因
  • 6篇杀灭
  • 6篇环境友好
  • 4篇教学
  • 4篇杆菌
  • 3篇叶片
  • 3篇植物学
  • 3篇硫化
  • 3篇CDNA-A...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提供
  • 2篇阴性
  • 2篇英文
  • 2篇营养
  • 2篇砂姜
  • 2篇砂姜黑土

机构

  • 50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学会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合肥学院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0篇叶爱华
  • 11篇朱林
  • 10篇江昌俊
  • 8篇田胜尼
  • 8篇袁艺
  • 7篇丁洲
  • 7篇黄世霞
  • 6篇张玉琼
  • 6篇余梅
  • 5篇韦朝领
  • 5篇杨莉
  • 4篇张倩
  • 4篇何金铃
  • 4篇王伏伟
  • 4篇王朝霞
  • 4篇王梅方
  • 4篇孙启祥
  • 4篇陈娜
  • 4篇张仪
  • 4篇吴延军

传媒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茶叶科学
  • 1篇茶业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且固碳潜力最大的碳库之一,其中,细菌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固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末端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T-RFLP)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CK-F),单独秸秆还田(W-NF)和施氮磷钾加秸秆还田(W-F)4种施肥管理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土壤的固碳细菌主要包括Nitrosomonas,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等。在CK和W-N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以严格自养菌为主,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73.2%和72.4%。在CK-F和W-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中严格自养菌相对丰度减小,而兼性自养菌相对丰度大幅增加。其中,CK-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3.3%和17.6%。W-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6.4%和24.5%。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化肥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主成分结果显示施肥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4个处理土壤固碳功能基因(cbb L)丰度为1.32×107~3.29×107拷贝·g-1(干土),施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cbb L基因丰度,其中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cbb L基因丰度最大。上述结果表明了施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王伏伟王晓波李金才叶爱华王妍车威朱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砂姜黑土细菌群落
5种农作物丛枝菌根菌的多样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3年
从陕西 3个不同地区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黄豆根围土壤中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 ,均为聚球囊霉属 ,已鉴定的有 7种 ,分别为 :摩西球囊霉 (Glomusmosseae)、缩球囊霉 (Glomusconstrictum)、地表球囊霉 (Glomusversiforme)、苏格兰球囊霉 (Glomuscaledonium )、聚球囊霉(Glomusaggregatum)、地球囊霉 (Glomusgeosporum)、双形球囊霉 (Glomusdimorphicum)。所调查的作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均较低。
叶爱华杨莉吴延军
关键词:农作物丛枝菌根菌多样性摩西球囊霉
卷丹百合连作障碍机制及治理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近年来,卷丹百合的连作问题愈发突出,严重限制了百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连作所产生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土壤病虫害严重,植株的生长受限,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品质变差。基于此,针对卷丹百合重茬病的主要成因、危害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改进卷丹百合的种植模式、施肥方法和土壤病虫害的防治等这类治理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将近年来在连作障碍防治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几种方法作一综述。
林立浩黄世霞袁艺邰玉玲赵天宇叶爱华
关键词:卷丹百合连作障碍病虫害治理措施
酸性矿山废水对成熟期水稻根区理化因子及固氮微生物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一类低pH、高硫酸盐浓度和重金属富集的废水。探究成熟期水稻根区土壤固氮菌群落的丰度和组成及其对AMD的响应,并阐明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方法】对取自安徽省铜陵市矿区受AMD污染和未受污染的稻田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设置3组不同处理(A:AMD浇溉污染土、B:清洁水浇灌污染土、CK:清洁水浇灌未污染土),采用nifH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的成熟期水稻根区土壤固氮菌群落特征。【结果】AMD污灌使得水稻根区土壤中SO42-、NO3-、重金属的含量显著上升,土壤酸化且固氮菌群落的多样性下降。水稻根区土壤的优势固氮菌包括Anaeromyxobacter、Geobacter等,CK处理中富集的固氮菌群数量显著高于A、B处理,且B处理中主要富集疣微菌门,CK处理中主要富集变形菌门。pH和重金属Cu、Pb、Zn是驱动水稻根区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具有硫还原功能的Desulfovibrio和Desulfurivibrio对氮的变化贡献明显。【结论】AMD对水稻根区土壤化学性质和固氮菌产生显著影响,恢复清洁水灌溉可促进固氮菌的恢复。
田胜尼张琴董玉飞丁洲叶爱华张明珠
杏鲍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找出一种适合杏鲍菇自身的分子标记方法,为其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样性DNA(RAPD)对23种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杏鲍菇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寻找一种适合杏鲍菇自身的分子标记方法。[结果]筛选出的12个RAPD引物扩增出谱带121条,多态性谱带95条,多态率为78%,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利用NTYS-PC2.1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该23份材料分为5大类,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性。[结论]RAPD技术用于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有效的,并且能检测到更高的品种间遗传差异。
刘晓红蔡为明叶爱华何金铃董伟
关键词:杏鲍菇RAPD
电化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植物学课堂实验教学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介绍了电化教学手段在植物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提高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植物学的总体教学效果。
李东林叶爱华张智滕艳芬李四红滕德斌谢刚
关键词:电化教学植物学实验教学
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从茶树植物体分离得到的所述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应用于调控茶树植物体内ATP硫化酶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吸收的硫酸盐及硒酸盐转化为有机硫和有机硒。本发明所提供ATP硫化酶基因启动...
朱林王雅楠叶爱华王伏伟陈晶晶刘曼秦冰
文献传递
两种丛枝菌根菌抗旱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丛枝菌根可在与植物共生的过程中增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增加植物的生长量 ,提高植物的抗旱抗涝性。在盆栽条件下 ,水分控制在 10 %左右时 ,接菌的小麦和对照相比降低了气孔的阻力 ,提高了叶片气孔传导力 ,蒸腾速率 ,有效光合作用和水平利用效率。
叶爱华袁艺杨莉蔡永萍田胜尼
关键词:丛枝菌根菌抗旱效应植物生长量盆栽条件水分控制
一种具有灭螺活性的菠萝泛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灭螺活性的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 Z1)及其应用,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105,该细菌CCTCC NO:M2014105为泛菌属细菌,是从竹子叶片中筛选获得的,...
叶爱华郭小双何金铃黄世霞刘学诗张仪
药用植物学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8
2014年
药用植物学是医学院中药、药学等相关专业和高等农业院校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准确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的重要课程。课题组通过整合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袁艺黄世霞王海燕李大辉叶爱华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