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彬 作品数:25 被引量:14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09年 我院外科手术治疗18岁以上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58例,现就其主要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3年1月至2008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18岁以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18~44岁,平均(27.7±4.1)岁。 杜巍 胡建国 周伟 李伟阳 辛军 王厚强 周建平 叶志彬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合 心内畸形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疗效报告 非插管与插管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比较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非插管和插管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科同一医疗组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的68例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插管式肺叶切除术34例,插管式肺叶切除术34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FEV;、DLCO、吸烟史、肺叶切除、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期等方面具有可比性。非插管组和插管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3±3.8天和8.7±5.3天(P=0.624),闭式引流留置时间分别为3.6±2.0天和4.2±1.4天(P=0.867)。在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的手术结果相似。非插管组肺叶切除术所需时间较短(非插管组平均为112.6±20.1分钟,插管组为123.7±30.4分钟)。两组间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手术结果是淋巴结清扫数(未插管组的平均淋巴结数为13.9±7.0个,插管组为17.6±6.4个,P=0.004)。非插管组中有1例因出血需要改行单肺插管和小切口手术,插管组无中转手术。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非插管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早期疗效与插管组相当。非插管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安全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以便更好地比较非插管和插管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卢星照 杜巍 周建平 谢海辉 陈国标 何炳华 黄锡安 郭裕良 叶志彬 李伟阳 陈小聪关键词: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肺癌 瓣膜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评价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在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中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75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其中31例采用传统Devega法成形术(对照组);44例采用国产佰仁思瓣膜成形软环(成形环组),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方法及成形效果。结果 7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5.3%,其中69例(97.2%)患者于术后1个月、1年、18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末期,对照组与成形环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48.1%(13/27)出现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成形环组16.7%(7/42)出现中度以上反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方面具有较好的中期效果。 周伟 辛军 杜巍 陆军 周建平 李伟阳 谢锐文 叶志彬 袁金权关键词: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肺叶切除术和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创肺叶切除术和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东莞市人民医院完成肺癌手术的患者6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30)与B组(n=30)。A组使用微创肺叶切除手术,B组使用微创肺段切除手术。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手术耗时多于A组,B组的胸腔管引流量、胸腔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A组(t=-2.763,2.828,2.958,2.016,P<0.05),2组的失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6,0.265,P>0.05)。经过手术后,2组的FVC,FEV1%均降低,B组的降低幅度小于A组(t=-9.668,-5.264,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均增高,在术后1 d和术后5 d的对比中,均为B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低于A组(t=7.848,4.069,P<0.05)。2组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0.268,0.000,0.480,P>0.05)。结论采用微创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尚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叶志彬 陈小聪 陈国标 李伟阳 周建平关键词: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在肺癌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在肺癌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10日至2018年5月30日期间收治的4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施以静脉镇痛,自控式静脉镇痛(舒芬太尼100~150μg+生理盐水100 mL),观察组采用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辅以盐酸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100 mL。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14 h疼痛评分、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后应用肋间精准置管持续镇痛具有临床意义,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陈小聪 袁金权 周建平 李伟阳 叶志彬关键词:持续镇痛 肺癌根治术 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4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评估胸腔镜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4例重度COPD患者在胸腔镜下行LVRS,其中单侧LVRS32例(A组),同期双侧LVRS12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残气量(RV)、肺总量(TLC)],动脉血气,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min步行距离(6-MWD)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B组急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术后出血〉300ml、肺断面持续漏气〉7d、心律失常分别发生3、4、5、4,6、8例次,A组分别为2、2、3、3、4、6例次,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高(P〈0.05)。两组术后的FEV1、TLC、RV、6-MW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或〈0.05);动脉血气和肺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术前严格的病例筛选、术后规范康复训练、正确的心肺功能评价和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LVRS可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状况,且单侧LVRS比双侧LVRS手术更安全。 周建平 李伟阳 王厚强 周伟 叶志彬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肺气肿 肺切除术 呼吸功能试验 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对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199(CA199)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对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病例组)及同时段的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的资料,分析两组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的浓度.结果:病例组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期患者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浓度均高于Ⅰ期患者,Ⅲ、Ⅳ期患者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浓度均高于Ⅱ期患者,Ⅳ期患者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的浓度均高于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的浓度对食管癌进行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8 ng/mL、68.80 U/mL和1.23μg/L,约登指数分别为76.25%、58.75% 和72.50%.治疗后,病例组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的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FRA21-1、CA199和SCC浓度可以作为食管癌诊断与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但是需要进行大规模人群试验的验证. 陈小聪 周建平 李伟阳 叶志彬 陈国标关键词:食管癌 糖链抗原199 鳞状细胞癌抗原 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犬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aravone,ED)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犬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犬CPB相关肺损伤模型,随机双盲分为3组(每组10只):c组(CPB中用生理盐水),E,组(CPB前用ED),E2组(CPB中用ED)。检测CPB前(To)、CPB中30min(T,)、停机后15(T2)、30(T3)、60min(T4)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TGF书。表达,采用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同时于Tn、L、T4时抽取动脉血测定呼吸指数(respiratoryindex,RI)。结果与T0比较,T3、T4时间点3组RI均升高(P〈0.05),E1组、E:组升高[(1.21±0.39),(1.33±0.51);(1.87±0.53),(2.31±0.67)]幅度低于C组[(4.66±0.71),(5.19±0.43)(P〈0.05)],且E1组低于E2组(P〈O.05)。各组在T1~T4时肺组织中SOD活性均下降(P〈0.05);El组[(10.2±1.1)、(9.9±1.5)、(9.8±1.1)、(10.2±1.1)U/rag]、E:组[(10.4±1.2)、(10.0±1.1)、(9.9±1.2)、(10.2±1.1)U/mg],在T1~T4时SOD活性高于c组[(8.4±1.2)、(8.1±1.7)、(8.0±1.2)、(8.3±113)U/rag](P〈0.05)。各组在T1~T4时肺组织MDA含量均升高(P〈0.05);E。组、E:组在T1-L4时MDA含量低于c组(P〈0.05)。组织学检查:C组肺部炎症反应较重;E1组、E2组炎症反应较轻;T0时3组肺组织中偶见TGF书,表达;T1-T4时各组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均增强,且E1组[(169.6±1.1),(183.9±1.1),(173.8±0.9),(186.0±0.7)]弱于E2组[(150.4±1.1),(166.2±1.0),(151.7±0.8),(153.2±0.8)]、C组[(143.2±1.2),(140.3±0.8),(133.3±0.7),(146.4±0.8)](R0.05� 张曙 谢海辉 杜巍 阳爱华 叶志彬 宋甲关键词:依达拉奉 体外循环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肺损伤 杂交技术应用于复杂冠心病治疗的实践体会(附14例报告)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14例杂交技术(Hybrid技术)治疗复杂冠心病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接受杂交技术进行心肌血管化的14例复杂冠心病患者。回顾分析其治疗适应证、治疗方法及近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左乳内动脉(LIMA)与前降支(LAD)吻合。6例患者先行PTCA,8例患者先行MICABG共植入支架17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7支。全组无死亡,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14例随访2—44个月,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冠脉造影共4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适用于高危复杂病变患者,对患者创伤小,易于接受,短期效果满意,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周伟 杜巍 辛军 陆军 黄虔 周建平 李伟阳 熊斌 谢锐文 叶志彬 袁金权关键词:杂交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2022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天数,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A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C组患者引流量大于B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长于B组(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4、72 h VAS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术前,术后72 h 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24 h(P<0.05)。手术方法与时间在FVC、FEV_(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方法、时间在FVC、FEV_(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_(1)低于A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VC、FEV_(1)低于B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 FVC、FEV_(1)分别低于本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 陈国标 周建平 杜巍 叶志彬 卢星照 胡伟成 刘鑫关键词:肺楔形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