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仁玖

作品数:52 被引量:325H指数:10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基因
  • 12篇丹参
  • 10篇克隆
  • 9篇白花
  • 9篇白花丹
  • 9篇白花丹参
  • 8篇基因克隆
  • 5篇胁迫
  • 5篇教学
  • 5篇功能分析
  • 4篇赖草
  • 4篇角蛋白酶
  • 4篇多枝赖草
  • 3篇单胞菌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盐胁迫
  • 3篇银杏
  • 3篇植物
  • 3篇生物技术

机构

  • 48篇泰山医学院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农业生物...
  • 2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泰安农业学校

作者

  • 52篇史仁玖
  • 27篇李艳玲
  • 23篇郝岗平
  • 22篇张显忠
  • 10篇苗苗
  • 7篇王健美
  • 6篇方茜
  • 6篇陶如
  • 6篇张媛英
  • 5篇常正尧
  • 5篇杨清
  • 4篇张凤珍
  • 4篇王德才
  • 4篇孙凌云
  • 3篇赵茂林
  • 3篇杜希华
  • 3篇刘超
  • 3篇郭东会
  • 2篇廉立慧
  • 2篇苗增民

传媒

  • 7篇泰山医学院学...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花丹参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和表达调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获得白花丹参参与乙烯和多胺合成的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acireductone dioxygenase,ARD)基因(命名为SmARD)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的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利用全长cDNA文库技术,从两年生白花丹参根中获得目的基因SmARD序列。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prosite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域。用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白花丹参幼苗根、茎、叶和成花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得到688 bp的SmARD基因全长序列。具有一个591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9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23.27 kDa。使用预测的SmARD蛋白序列在NCBI中进行蛋白保守域分析,发现SmARD与ARD/ARD′家族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半定量RT-PCR表明,SmARD在白花丹参幼苗根、茎、叶和成花等组织中均有转录水平的表达,但是在根部表达最强。水分亏缺处理3 d,150 mmol.L-1NaCl处理1 d,4℃低温处理1 d和100μmol.L-1ABA处理1 d均抑制SmARD的表达,100μmol.L-1茉莉酸甲脂(MJ)和10μmol.L-1乙烯利(ETH)处理1 d诱导SmARD的表达。结论:首次得到白花丹参的顺式还原酮加双氧酶(ARD)基因序列,为其参与白花丹参响应逆境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信号调节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郝岗平王健美史仁玖张显忠
关键词:白花丹参
红曲霉-丹参双向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5
2018年
以红曲霉为菌种,以发酵产物中莫纳克林K和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红曲霉-丹参双向固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基质配比1∶1、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120%、发酵基质pH值5、装料量20g、接种量4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0d,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中莫纳克林K含量为1.69mg·g^(-1)、丹参酮ⅡA含量为1.32mg·g^(-1)。
侯衍英刘文忠李存能高利李泽宇张显忠史仁玖
关键词:红曲霉丹参固态发酵
PMI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白花丹参体系的建立
2014年
目的:构建含有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6-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基因并替换潮霉素抗性(hygromycin,hyg)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PMI,同时建立以PMI/甘露糖为筛选标记的白花丹参转基因体系。方法:首先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克隆PMI基因,然后以PMI基因替换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中的hyg基因,构建了以PMI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PMI,并用电击转化方法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中,用叶片浸染法转化白花丹参。结果:在白花丹参MS+6-BA 1.5 mg·L-1+NAA 0.1 mg·L-1固体分化培养基中附加20 g·L-1甘露糖和10 g·L-1蔗糖为碳源的选择压力下,pCAMBIA1305-PMI的转化率为23.7%,对再生植株用PCR检测证实了PMI基因的导入。结论:建立了以PMI-甘露糖为选择系统的白花丹参转基因体系,可应用于后续目的基因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陶如张友灿方茜史仁玖李艳玲黄璐琦郝岗平
关键词:甘露糖白花丹参
药用植物泰山四叶参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DNA提取方法对泰山四叶参DNA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提取的DNA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总DNA电泳及RAPD分析。结果不同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及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较好。
史仁玖王桂龙宫元伟郝岗平王德才
关键词:基因组DNADNA提取方法
白花丹参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获得白花丹参丙酮酸脱羧酶(SmPDC)全长基因,分析该基因在白花丹参不同组织部位,以及缺氧胁迫处理后的该基因表达差异。方法利用cDNA文库筛选获得SmPDC基因全长,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SmPDC基因在白花丹参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及缺氧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SmPDC基因由2 19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05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485×104,等电点pI 5.49;半定量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丹参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和叶;缺氧胁迫处理会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随胁迫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白花丹参SmPDC基因是PDC家族新成员,其功能与植物耐缺氧代谢途径有关。
史仁玖常正尧王健美王德才
关键词:白花丹参丙酮酸脱羧酶基因克隆RT-PCR
白花丹参SmMYB基因克隆和初步的功能分析
生长在泰山的白花丹参足紫花丹参植物种的变型,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山东特产药材之一,早年就被誉为妇科良药,因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延年益寿之功效。Myb转录调控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主要特征是含有1-3个由5l或52个氨基...
郝岗平陶如史仁玖方茜李艳玲张显忠
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0年
中药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构建了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史仁玖苗苗李艳玲张显忠
不同生长期马齿苋ω-3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我国卫生部划定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具耐盐、耐旱、耐热、对光照要求不严格等生长特性,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研究表明,马齿苋含大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强心苷、蒽醌类、香豆素、黄酮、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消炎抑菌、增强免疫等保健功能。
史仁玖苗苗李艳玲王建美郝岗平
关键词:马齿苋Ω-3脂肪酸矿物质元素
一种丹参茎叶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茎叶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复合酶提取和水浸提,所述复合酶为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candolleana)BDF15发酵产生的粗酶液,所述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
李艳玲常正尧史仁玖张显忠
NaCl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和二环己基胺对滨藜内源多胺含量和抗盐性的影响被引量:40
2001年
受高浓度NaCl胁迫的滨藜叶中内源腐胺(Put)、叶绿素、丙二醛 (MDA)的含量 ,腐胺 /多胺 (Put/PA)值以及相对电导率明显增加 ,内源亚精胺 (Spd)、精胺(Spm)、蛋白质的含量和含水量显著下降。外施亚精胺可以逆转NaCl的胁迫效应 ,外施二环己基胺 (DCHA)的作用与外施亚精胺的相反。
江行玉赵可夫窦君霞史仁玖
关键词:NACL胁迫内源多胺抗盐性滨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