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礼贤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图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脑电图分析
  • 3篇脑梗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同型
  • 2篇血浆同型半胱...
  • 2篇血浆同型半胱...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头痛
  • 2篇头痛型
  • 2篇头痛型癫痫
  • 2篇癫痫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氨酸

机构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卢礼贤
  • 2篇杨志华
  • 2篇钟巧莹
  • 1篇庞履廉
  • 1篇吴卓华
  • 1篇苏诚坚
  • 1篇李少明
  • 1篇梁利安
  • 1篇刘秦
  • 1篇谭红愉
  • 1篇区力
  • 1篇许宝云

传媒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性痴呆(VD)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68例VD脑梗死及34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总Hcy水平。结果VD组患者的平均血浆总Hcy水平为(21.34±10.56)μmol/L,非痴呆组血浆Hcy水平为(9.78±8.56)μmol/L,VD组显著高于非痴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6.2%VD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总Hcy水平升高,非痴呆组仅为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D)危险因素之一。
钟巧莹卢礼贤杨志华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痴呆脑梗死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法测定68例VD及34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VD脑梗死患者的平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8.54±9.21,VD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1);M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D)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钟巧莹卢礼贤杨志华区力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血管性痴呆脑梗死
多极脑反射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与机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研究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讨 .方法 将 2 2 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脑反射治疗 ,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减少 5 5 6± 3 32 ,对照组为 2 36± 2 40 ,经u检验 ,p <0 .0 1,发现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 .结论 脑反射治疗仪是一种治疗脑卒中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效的方法 .并初步分析了脑反射的治疗机理 .
吴卓华许宝云谭红愉李少明梁利安卢礼贤庞履廉
关键词:中风疗效
头痛型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分析
1996年
本文报告85例头痛型癫痫。绝大多数为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剧烈头痛,或伴有其他植物神经症状和意识障碍,大部分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常规检查和诱发试验大多数显示阵发性两侧半球或两额部同步对称性中至极高波幅2~7Hz慢波,阵发性或散发性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少数局限于颞、顶、枕部的棘—慢波发放。本病预后较好。本组72.3%病例经系统服用一种抗癫痫药半年至一年后,头痛基本控制,多次脑电图检查未见典型的痫性放电。两者结合,方可考虑逐渐减药或停药为宜。
卢礼贤
关键词:癫痫头痛型癫痫脑电图
头痛型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头痛型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及预后。方法 :本文报告 5 3例头痛型癫痫 ,病程 2周~ 7年。全部患者发作或发作间歇期均作神经系统检查和多次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结果 :发作时表现为剧烈头痛 ,缓解后无特殊不适 ,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CT查未见异常。头痛发作和间歇期作常规或睡眠诱发的脑电图检查 ,均可获痫性放电。结论 :头痛型癫痫是植物神经发作中常见的发作类型 ,其唯一发作表现是头痛 ,病变部位与下丘脑、颞叶、边缘系统有关 ,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诊断时切忌将功能性或血管性头痛误诊为头痛型癫痫。
卢礼贤
关键词:头痛型癫痫脑电图
老年人脑梗塞的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检测350例经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6.9%。并分组着重对广泛中度和重度脑电图异常率、定位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以脑叶多发性脑梗塞的脑电图改变最明显,定位准确率也最高。同时,多发性脑梗塞脑电图改变比单发性脑梗塞明显,定位准确率也较高,临床预后则较差。少数病人可发展(?)脑血管性痴呆,可见梗塞灶靠近脑表面者脑电图的异常改变较明显。相反,腔隙性脑梗塞由于梗塞部位深,病灶小,脑电图改变不明显,预后则较好。
卢礼贤崔凤兰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塞脑电图
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影响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6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及治 疗方法等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影响生命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起病时的意识状态、瞳孔改变、脑膜 刺激征、颅内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肿破入脑室的范围。结论 治疗方面应以个体化原则来选择内外科治疗。
刘秦卢礼贤苏诚坚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预后头颅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