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进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1篇水稻
  • 15篇性状
  • 12篇QTL分析
  • 9篇数量性状
  • 8篇基因
  • 7篇位点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数量性状位点
  • 5篇穗部
  • 5篇穗部性状
  • 5篇QTL
  • 4篇性状基因
  • 4篇叶绿素含量
  • 4篇数量性状基因
  • 3篇相关性状
  • 3篇QTL定位
  • 2篇上位性
  • 2篇数量性状基因...
  • 2篇数量性状基因...

机构

  • 23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江西省农业科...
  • 7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辽宁省盐碱地...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作者

  • 23篇刘进
  • 19篇王嘉宇
  • 11篇姚晓云
  • 8篇徐正进
  • 5篇陈温福
  • 5篇黎毛毛
  • 5篇姜树坤
  • 4篇刘丹
  • 4篇李清
  • 4篇范淑秀
  • 4篇王棋
  • 4篇任春元
  • 4篇李慧
  • 3篇张宇
  • 2篇余丽琴
  • 2篇毛艇
  • 2篇杨贤莉
  • 2篇杨生龙
  • 2篇马殿荣
  • 1篇杨平

传媒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植物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份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分析粒形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本研究以Sasanishiki/Habataki//Sasanishiki///Sasanishiki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的重复试验,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对粒长、粒宽、粒厚等4个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定位。共检测到20个粒形QTLs,分布在第2、3、4、5、7、11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性状QTL数目在4~7之间。研究发现有4个QTL-q GW3a、q GW3b、q LWR3和q GT2能在3年中能被重复检测到;有5个QTL-q GL2、q GL7、q GW2、q GW12和q LWR2被检测到2次。这些高重复性的稳定QTL可用于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粒形QTL在第2、3(2)和7号染色体上呈簇分布。此外,试验检测到3个新的QTL位点GT3、GT7和GT11,这反映出粒形遗传的复杂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粒形性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刘进李清张宇任春元杨贤莉姚晓云王嘉宇
关键词:水稻粒形数量性状位点
水稻叶片性状QTL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粳稻Sasanishiki和籼稻Habataki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个QTL,包括叶长、叶宽、叶面积的QTL各3个和叶厚QTL 5个,分布在第1,2,5,6,7,11和12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5%~24.45%之间。在第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聚集区段(R566B-R1888),该区段存在着同时控制剑叶和倒二叶叶宽及叶面积的位点,贡献率均超过16.00%。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厚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叶片厚度的QTL位点与控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并不在相同或相近区段,可见,叶厚发育机制与叶片其他性状发育机制相关性较小。
刘进姚晓云李清张宇任春元王嘉宇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叶片性状
水稻次级群体QTL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次级群体能够消除大部分遗传背景的干扰和QTL间的相互影响,提高QTL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是QTL分析的优良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QTL鉴定、精细定位、QTL互作和克隆等。综述了近年来水稻(Oryza sativa L.)次级群体QTL分析的研究进展,对次级群体在水稻QTL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李鑫刘进
关键词:SATIVAQTL
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对12个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9个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布于除第8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6.47之间,加性效应值为–132.69–471.85,单个QTL贡献率为10.36%–73.24%。在第6染色体RM508–RM253区域检测到1个蒸煮营养食味品质多效性QTL簇,其中q AC6表型贡献率最大,解释73.24%的表型变异;在第10染色体PM166–RM258区域检测到2个与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别是控制口感的q CTS10和综合评分的q CCS10。此外,检测到15个与RVA特征谱相关的QTLs,在第6染色体RM253–RM402区域检测到3个与RVA谱特征值相关的QTLs,表型贡献率均大于12%。这些定位结果将为粳稻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姚晓云王嘉宇刘进王棋姜鑫姜树坤徐正进
关键词:粳稻数量性状基因座
水稻程氏指数相关性状QTL分析
2014年
以Sasanishiki(粳)/Habataki(籼)//Sasanishiki(粳)///Sasanishiki(粳)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程氏指数判定各株系的籼粳属性,并结合236个RFLP标记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中典籼2份,约占2.4%;偏籼22份,占25.9%;偏粳48份,占56.5%;典粳13份,占15.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ICIM)法对程式指数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0个与程氏指数相关QTL,分布在第1,2,3,4,6,12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61~19.17,单一位点贡献率为5.8%~46.8%,其中共有6个QTL的贡献率超过15.0%.
张宇任春元许娜刘进李清杨贤莉王嘉宇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籼粳分类程氏指数QTL
利用BIL和CSSL群体鉴定外观品质主效QTL
2020年
为进一步探究稻米外观品质分子调控机制,挖掘新的环境钝感型主效QTL,本研究以‘屉锦’和‘北陆129’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和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稻米外观品质进行QTL鉴定。结果显示,双亲外观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屉锦’整精米率较高、垩白少和粒型短圆,外观品质性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BIL群体检测到32个调控外观品质的QTL,15个QTL稳定表达;CSSL群体鉴定了16个相关QTL,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共性表达;QTL成簇分布于第1、2、3、8、9和11染色体上,6个区段包含30个位点,占QTL总数的62.50%,其中主效QTL簇qAQ1、qAQ8和qAQ9在不同群体与环境下效应明显、重演性较好,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热点"区域。这将进一步丰富外观品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也为主效QTL簇的精细鉴定提供坚实基础。
姚晓云姚晓云王嘉宇杨平彭志勤黄永萍毛艇刘进毛艇
关键词:QTL鉴定
不同环境下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水稻株高和穗长是影响水稻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选育长穗大粒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将对水稻的增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株高和穗长进行多环境QTL分析,鉴定稳定表达的株高和穗长的主效QTL,增加对株高和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为水稻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辽宁省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云南省的地方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QTL Ici Mapping v3.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在多环境条件下(沈阳,2011;海南,2012年;沈阳,2013年)对株高和穗长进行QTL分析;其次,基于上面定位的结果,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水稻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在3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主效QTL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可靠性;最后,采用主效QTL-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of Major QTL)对3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主效QTL进行分析,进一步缩小目标QTL的区间范围。【结果】在3种环境条件下,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株高和穗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在RILs群体中,株高和穗长存在较大幅度变异,呈现双向超亲分离,近似于正态分布,这表明株高和穗长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9个与株高和穗长相关的QTL,包括5个株高QTL,分布于第6、7、9和12染色体上,LOD介于2.67—19.39,加性效应值在-17.68—2.90,单个QTL贡献率为4.25%—37.35%;4个穗长QTL,分布于第6、7和9染色体上,LOD介于3.57—23.18,加性效应值在-3.22—1.42,单个QTL贡献率为11.30%—61.62%。有5个QTL被单独检测到,仅有4个QTL能在2个或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相同区间的q PL9a和q PH9能在3种环境中被检测到,而位于第7染色体上相同区间的q PH7和q PL7b分别能在2种或3种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丽江新团黑谷。同时,依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和Gramene�
姚晓云李清刘进姜树坤杨生龙王嘉宇徐正进
关键词:水稻株高穗长数量性状基因座
防雾化危害双层混合流结构及消能研究
该文在前人对雾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防雾化双层窄缝混合流消能结构可以显著减小雾化危害的原因,并由所测数据根据相对冲坑深度t<,s>/L<中>、上游边坡i<c>和分流比λ三项消能效果衡量指标进行方案优选,同时推导...
刘进
文献传递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发掘与产量相关的穗粒性状QTL对进一步克隆和利用高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粳稻龙稻5号和典型高产籼稻中优早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4种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穗部性状QTL,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在4个环境下分别检测到27、27、18和35个QTL。其中,16个QTL能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12个在3个以上环境下稳定表达,分别占QTL总数的25.40%和19.05%;第1、3、4和5染色体的多效QTL簇能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对穗部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第3染色体STS3.3-STS3.6区间的qSNP3、第4染色体RM5688-RM1359区间的qSNP4.1是2个新的稳定表达的多效性QTL簇。此外,上位性效应是调控穗部性状的重要组分。
刘进刘进刘丹姚晓云刘丹余丽琴李慧王棋
关键词:水稻生态环境穗部性状上位性效应
水稻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的QTL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和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水稻穗部籽粒产量的形成。以典型直立穗粳稻品系沈农0530-9和大穗型高产籼稻北陆129杂交衍生的F2和F2∶3群体为试材,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与直立穗粳稻沈农0530-9相比,高产籼稻北陆129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生育中后期叶绿素降解较为缓慢;不同生育时期亲本和遗传群体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关系最密切。共检测到26和25个控制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1~11号染色体上;叶绿素含量与穗部性状相关QTL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和相对独立遗传特性,分布于第1、2、3、6和7号染色体上的QTL簇在控制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方面具有明显的遗传重叠效应,5个染色体区域包含22个相关的位点,占QTL总数44.0%,其他QTL位点遗传相对独立,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3M10~RM6676区域和第6染色体RM587~RM19660区域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效性,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遗传重叠效应较为明显;第2染色体RM1347~RM6247区域的qCJ2a、qCH2a、qCM2、qCD2、qTGW2、qGN2、qPW2和qSSR2是一个新的影响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性状的多效性主效QTL,暂将其命名为qCHY2,该区域来自沈农0530-9的增效等位基因对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应,具有明显降低穗粒数和籽粒充实性状的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间存在相互独立与相互依赖两种遗传关系,也为相关主效QTL簇的精细定位和功能解析奠定基础。
刘进姚晓云姚晓云黎毛毛范淑秀黎毛毛王嘉宇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叶绿素含量穗部性状QTL定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