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衢霞
- 作品数:7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太平湖水库水质的理化特征被引量:10
- 2000年
- 总结了1985年11月至1986年7月太平湖水库水质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太平湖水库水质良好,透明度高平均为321cm;pH值平均为7.4;水中溶解氧丰富;总离子量较低;水质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CCaⅠ)。水中主要生物营养元素氮含量较高,总氮平均为1.49mg/L,磷含量较低,总磷平均为0.012mg/L。氮、磷比为124.2∶1,表明磷是该水体生物生产力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水中多数理化组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多数理化组分在平面和垂直分布上也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 张水元刘衢霞华俐
- 关键词:水质生态学
- 湖泥施肥的研究 Ⅰ.通过湖泥矿化进行水体施肥
- 1960年
- 1958年9月-1959年9月在湖北黄石市北郊花马湖(鄂城县境)进行湖泥施肥试验,在室内、室外先后试验了35次,历时343天,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利用湖泥施肥的方法获得了成功。
- 卢奋英沈国华丘昌强孙兴湘刘衢霞席承容姚继中张家汉张在英
- 关键词:湖泥施肥矿化合理施用
- 武汉东湖沉积物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及其分布被引量:7
- 1987年
- 武汉东湖的沉积物中氮(N)的平均含量上层(0—10厘米)为14.2毫克/克(干重,下同),下层(10—40厘米)为12.0毫克/克。磷(P)的平均含量上层为0.87毫克/克,下层为0.62毫克/克。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垂直和平面分布上的差异,上层高于下层,水果湖区高于其它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溶解氮的浓度高,平均为11.52毫克/升,主要以氨氮的形态存在,占总溶解氮的61.3%。总溶解磷的浓度较低,平均为0.113毫克/升,其中正磷酸盐占55.8%。间隙水中氮和磷的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夏季和秋季的浓度高,冬季和春季浓度低。除氨氮外,间隙水中氮和磷的浓度比底层湖水中氮和磷的浓度高,但一般不超过5倍,表明沉积物和湖水之间溶解的营养物质交换十分强烈。
- 张水元刘衢霞华俐
- 关键词:干重秋季春季间隙水沉积物
- 武汉东湖磷含量的变动及其分布被引量:5
- 1989年
- 本文总结了武汉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均以PO_4计算)的周年逐月季节和年际变动及其分布上的差异(1973—1985年)。按面积加权法计算总磷的平均含量为0.244毫克/升(1983—1985年),总溶解磷和溶解活性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1毫克/升和0.051毫克/升(1981—1984年)。总磷和总溶解磷周年中出现两次高峰含量,即春季(3—5月)和夏末秋初(8—9月)。低含量出现在水温最低的冬季(12—2月)。周年中溶解活性磷高峰含量出现在冬末春初(1—3月),低含量多数出现在春末夏初(5—7月)。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平面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而垂直分布表层和底层差异小。各种形态磷的组成中颗粒磷所占比例最大(1983—1984年平均值),平均占总磷63.4%,溶解非活性磷所占比例最小,平均占总磷12.0%。
- 张水元刘衢霞华俐
- 关键词:总磷湖泊水体磷含量富营养化
- 武汉东湖鲢、鳙主要器官的磷、氮含量被引量:2
- 1999年
- 武汉东湖是人工放养的湖泊,每年要投放大量以鲢、鳙为主的大规格鱼种。近20~30年来,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东湖,使水体磷、氮含量显著增加,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东湖每年渔获量中,鲢、鳙鱼占90%以上。为评价鲢、鳙在东湖水体磷、氮循环中的作用并为研究该...
- 胡传林张水元刘衢霞田玲
- 关键词:器官磷氮
- 罗非鱼对微型生态系统营养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 1993年
- 本文总结了罗非鱼不同放养密度的微型生态系统中N、P浓度及P分布动态观测结果。在罗非鱼的影响下,微型生态系统中氨氮、颗粒磷和总磷浓度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而正磷酸盐浓度和沉积物磷的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不同密度组某些指标的观测值虽有显著差异,但未见任何指标依罗非鱼放养密度而有规律地变动。微型生态系统中正磷酸盐浓度同浮游动、植物密度和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氨氮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之间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浮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浓度之间不存在营养级联假说所预见的下行影响,相反有前者决定于后者的上行影响的趋向。微型生态系统中P分布的变化可揭示罗非鱼促进系统中营养物循环,从而加速其富营养化的主要机制。
- 阮景荣刘衢霞王少梅戎克文
- 关键词:微型生态系统罗非鱼营养
- 罗非鱼对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54
- 1993年
- 本文报道罗非鱼不同放养密度对淡水微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部分研究结果。罗非鱼的捕食使微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密度下降,引起浮游植物密度、初级生产力和P/R系数的增长,同时使水柱透明度降低而pH值增高,以致于实验后期微型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就罗非鱼放养密度不同的微型生态系统而言,虽然其浮游生物密度和P/R系数存在显著的组(或部分组)间差异,但不同密度组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和最终的理化状况相差不大,并且罗非鱼的收获量甚为接近。因此,实验条件下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变化,按照营养级联假说不能很好地予以解释,表明微型生态系统是由捕食(下行影响)和理化因素(上行影响)共同调节或控制的。根据微型生态系统的实验结果推断,放养较大密度的罗非鱼,将会加速营养物负荷较高的天然水域富营养化的进程。
- 阮景荣戎克文王少梅刘衢霞
- 关键词:微型生态系统罗非鱼浮游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