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娟 作品数:24 被引量:205 H指数:7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农业部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农膜残留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农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农膜碎片化程度高、回收难度大、降解周期长,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作物生长、土壤健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农膜残留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种类(可降解或不可降解)及残留累积量对作物光生理特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对比普通聚乙烯(PE)和生物降解(BP)两种农膜(残片大小为0.5~2 cm),研究不同农膜残留累积量(土壤重量的0、0.1%、0.5%、1.0%)下大豆花期及初荚期叶片光合作用光、CO_(2)响应曲线特征及花期、收获期的植株生物量,探讨塑料类型及残留量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PE残留导致大豆叶片光补偿点在花期降低23.96%,而初荚期升高51.38%,说明PE残留导致大豆叶片弱光利用能力在花期提升,但在初荚期被抑制。在初荚期,BP残留使光补偿点降低54.82%,且光饱合点升高58.12%,从而提高了叶片强光适应能力,增大了叶片光能利用范围。同时,PE和BP添加使暗呼吸速率分别增长30.56%和22.28%,从而导致干物质消耗增加。土壤中PE、BP残留量的增加,最大光合力分别降低36.49%和23.56%,表明大豆叶片CO_(2)利用能力减弱;CO_(2)补偿点分别降低67.96%和38.91%,从而提高了叶片低浓度CO_(2)的利用能力,并降低光呼吸速率,从而减少了干物质的消耗。此外,不同农膜及残留量处理下,仅在花期0.1%与0.5%残留量的BP处理中,地下生物量随农膜残留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其他各处理间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变化。光响应及CO_(2)响应曲线各拟合参数与生物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期PE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光补偿点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呼吸速率、CO_(2)补偿点、初始羧化效率与生物� 黄珊 樊廷录 刘萌娟 陈荣桓 梁楚涛 程万莉 陈延华 薛萐 杨晓梅关键词:大豆 生物量 不同培养基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了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最健壮的原种培养基为荞麦粒培养基:平菇培养料的最适水分含量是60%,菌丝生长快而健壮: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162%的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1。 李鸣雷 李文朔 刘萌娟 谷洁 高华 梁连友关键词:平菇 培养基 生物学效率 陕西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阐明陕西豌豆种质(含省内及来自省外的资源)的形态特点,揭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陕西豌豆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育期、花色、粒色和粒形的不同选取100份种质,分析陕西豌豆及省外豌豆资源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花色、粒形、粒色9个形态性状的分布特点,计算各性状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对选取的100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品种分布的三维散点图。【结果】陕西豌豆以紫花、麻粒和白粒、圆粒为主,从陕北到陕南皱粒比例增加,粒色类型更加丰富。省外豌豆以白花、白粒、圆粒为主,但皱粒豌豆的比例明显高于陕西豌豆。与陕西豌豆相比,省外资源生育期短,株高低,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高。陕西以及陕南豌豆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省外群体,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以陕南为高,其次是陕北、关中。省外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省内群体。省内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为最大,然后依次是关中、陕北;省内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关中为最大,然后依次是陕南-陕北、关中-陕北。聚类分析将供试100份种质分成2类,第Ⅰ类主要由陕南、省外品种组成,第Ⅱ类主要由关中、陕北组成。聚类和三维散点图结果显示,陕南品种分布最为广泛,其次分别是省外、关中、陕北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品种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而是相互穿插,界限模糊。【结论】省外资源的农艺性状优于省内资源,是陕西豌豆资源的重要补充。陕西豌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距离与品种的地理来源相关不明显。 刘萌娟 李鸣雷 郭小华 王静雅 宋卫宁陕西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变异特点研究 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42个PAPD引物对75份陕西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10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7.3个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6%;田间试验考察了13个农艺性状。陕西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在秦岭南、北两个地区有所不同,秦岭北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性状数目和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秦岭南品种,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秦岭北品种大于秦岭南品种,但秦岭南品种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的个数大于秦岭北品种。聚类分析将参试大豆材料分为三大类,基本上反映了材料的地理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反映了10.95%的遗传变异,基于前两个主成分值的二维散点图可以将两个地区的材料基本区分开来。AMOVA分析显示,陕西大豆品种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2.06%,地区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94%,二者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大豆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秦岭北品种遗传多样性较高,但秦岭南品种有着广泛的微小变异。 刘萌娟 李鸣雷 赵惠贤 胡胜武关键词:农艺性状 RAPD 优质大豆新品种陕豆125的选育 被引量:1 2002年 刘萌娟 石引岗 李鸣雷关键词:大豆 选育 栽培要点 陕西大豆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分析 被引量:7 2006年 比较了1 035份陕西大豆种质与从中选出的102份初选核心种质间15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检验了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的生育类型、种皮色、生长习性等15个农艺性状表型频率和生育期、百粒重、株高等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与总体资源基本一致;初选核心种质15个农艺性状的Shannon-w eaver和S im 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刘萌娟 李鸣雷 石引刚 胡胜武关键词:大豆 核心种质 陕西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16年 从黑木耳品种的选择、原料配方、菌袋制备、出耳管理、采收5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陕西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从出耳的方式把代料黑木耳栽培分为地栽式、层架式、吊袋式和地沟式栽培4种. 李鸣雷 刘萌娟 余仲东关键词:黑木耳 代料 栽培技术 陕西省农家种大豆资源11S和7S球蛋白含量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SDS—PAGE分析了陕西省75份农家种大豆核心种质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地区的资源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贮藏蛋白质由许多亚基组成,其中含量较高的有α'、α、β、A3、Acid和Basic;不同品种间大豆球蛋白组成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各亚基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75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6%和64%,交幅分别为28%~48%和52%~72%;11S/7S比值的交异幅度在1.09~2.53,平均值为1.78,高于2.0的种质有19个;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农家种大豆群体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 张敏娟 刘萌娟 赵惠贤关键词:大豆 农家种 球蛋白 一种五运六气旋转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运六气旋转卡,包括大圆盘以及小圆盘,大圆盘的外沿位置从内之外依次同轴套设有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以及第四圆环,大圆盘、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以及第四圆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根据... 刘萌娟文献传递 黄淮海夏大豆田“症青”的成因探析及预防 被引量:28 2019年 大豆'症青'是籽粒发育停滞导致植株源流库严重失调而产生的生理性症状。近年来,'症青'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研究根据杨凌多年大豆生产数据和气象数据,依据大豆生殖生长与籽粒发育规律,提出'症青'区域性发生可能为大豆生殖生长期的极端气温(花荚期高温或鼓粒期低温)所致,而局部发生的'症青'可能与点蜂缘蝽或豆秆黑潜蝇为害、不良的栽培条件有关。在大豆花荚期没有极端气候侵袭的地区,防治点蜂缘蝽等综合栽培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症青'发生。而在易发热浪胁迫的地区,选择合适的耐热或避热大豆品种,结合虫害防治措施,可能会有效控制大豆'症青'的危害。今后应加强大豆'症青'发生机理的研究,并尽快确定一些应对措施。耐热新品种选育应尽快开展。 莫先树 梁家铭 李得孝 梁福琴 张明君 刘萌娟 肖金平 张璞关键词:大豆 极端气温 热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