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 作品数:25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9
- 2020年
- 目的应用盐酸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盐酸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评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BI评分分别为(51.29±2.83)cm/s、(53.54±2.97)cm/s和(74.83±4.73)分,高于对照组(49.23±2.91)cm/s、(51.07±3.28)cm/s和(70.58±4.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为(21.36±3.35)分,低于对照组(24.55±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APTT分别为(3.91±0.72)mPa·s、(10.14±0.95)mPa·s、(1.17±0.20)mPa·s、(4.36±0.35)和(22.83±0.96)s,均低于对照组(5.14±0.75)mPa·s、(11.25±0.98)mPa·s、(1.69±0.24)mPa·s、(5.75±0.39)和(25.74±0.9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脑部血流,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 祁景刘小军祁邵艳卢艳秋刘英郭燕
-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奥扎格雷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清一氧化氮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4例,以血清NO二分位数进行分组(NO-1组≤38.04μmol/L,NO-2组>38.04μmol/L),对所有患者行血清NO测定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收集血清NO值和心率变异性(HRV)的频域分析指标VLF、LF、HF、LF/HF及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分析血清NO与HRV之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O与年龄、24hSBP、24hDBP、LF、LF/HF分别呈负相关(r=-0.248、-0.488、-0.368、-0.506、-0.454,均P<0.05),与HF、SDANN呈正相关(r=0.263、0.45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hSBP、HF、LF为血清NO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降低与收缩压升高、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副交感神经抑制有关。
- 孙彩红张强杨丽红郑红梅王淑辉周雨菡徐晓婷方士杰刘英
-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一氧化氮心率变异性
- 呼吸康复在呼吸机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中的体会
- 目的 探索早期呼吸康复治疗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成功率和脱机时间的影响.方法 呼吸机依赖患者76 例分为呼吸康复组40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脱机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正规的呼吸康复治疗.
- 刘英
- 早期经皮微创气管切开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早期经皮微创气管切开(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根据发病后行PDT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PDT组30例(发病后5d内)和对照组28例(发病后10d后)。评估2组患者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早期PDT组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英李付华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疗效分析
- 危重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并发症分析
- 目的 总结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 年8 月至2015 年12 月19 例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 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ECMO 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提高ECMO 救治水平.方法 共对19 例患者行EC...
- 刘英
- MCP-1和MMP-9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气道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外基质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注入内毒素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观察其气道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规察MCP-1、MMP-9的蛋白定位及表达。结果该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其病理学改变与人类COPD的改变相似,COPD模型组MCP-1、MMP-9在气道上皮、成纤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MCP-1主要通过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进入肺内,MMP-9主要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COPD的形成,MCP-1和MMP-9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刘英夏熙郑
- 关键词:吸烟肺气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9
- 呼吸康复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呼吸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康复治疗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成功率和脱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吉兰-巴雷综合征呼吸机依赖患者26例分为呼吸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脱机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脱机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呼吸康复治疗。2组均于治疗3周后观察脱机成功率及脱机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相关生理指标及动脉血气测定结果。结果对照组和呼吸康复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60.0%和81.3%,脱机时间分别为(16.4±3.6)d和(7.8±4.3)d,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RR、HR、SBP均明显下降(P<0.05),血气分析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呼吸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吉兰-巴雷综合征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成功率和缩短脱机时间,改善患者相关生理指标及动脉血气测定结果。
- 刘英刘小军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呼吸机依赖呼吸康复
- 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创伤性湿肺患者氧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创伤性湿肺患者氧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10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和呼吸支持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滴注, 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bid),连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氧代谢指标[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血乳酸(Lac)]、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SP-D)]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病情演变及预后状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氧代谢指标(RR、 PaO_2、 PaO_2/FiO_2、 SaO_2、 Lac)、炎性因子(CRP、 IL-6、 TNF-α)水平、氧化应激指标(MDA、 SP-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 <0.01),而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 <0.01)。两组SOD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肺挫伤程度、脱机时间、 ICU住院时间及肺实变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1或P <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湿肺,可有效改善患者氧代谢、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疗效优于乌司他丁单用,安全性好。
- 刘晓静刘英周明锴卢艳秋刘小军祁绍艳
- 关键词:依达拉奉乌司他丁创伤性湿肺氧代谢氧化应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表达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气道重构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8只分为3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16只:于第1、14天在无菌操作下行颈前气管穿刺术,向气管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0.2ml;COPD模型组(B组)16只:第1、14天向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200 μg(200 μl),第2~13、15 ~ 28天每天置于自制的烟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每次10支,每天2次,每次持续60 min,连续28 d;断烟组(C组)16只:第1、14天向气道内注入LPS溶液200 μg(200 μl),第2~13、15~ 21天每天置于自制的烟熏箱内进行被动吸烟,每次10支,每天2次,每次持续60 min,连续21 d,实验最后1周断烟正常饲养.造模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3组肺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 (1)B、C组气道重构指标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B组9.21±3.54、C组8.23±3.32)、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B组20.25±3.23、C组17.44±2.57)与A组[MT(4.62±2.58)%、MA(10.72±1.12)%]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C组较B组比较降低(P<0.05).(2)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组HMGB1蛋白表达[B组(1.621±0.254)、C组(1.234±0.327)]与A组(0.462±0.581)比较明显增强(P<0.05),C组较B组HMGB1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 COPD疾病进展出现气道重构,且HMGB1的表达增强,说明HMGB1的表达可能与COPD的气道重构有关.
- 刘英余海彬刘小军法宪恩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构高迁移率族蛋白B1MOBILITYB1
- 血必净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HMGB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收治的92例确诊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ECHE-Ⅱ评分、PCT、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HMGBl含量。结果与治疗后相比,脓毒症治疗组治疗前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PCT及HMGBl水平在低、中、高危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RAGE水平在不同程度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CT、HMGBl及RA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CT、HMGBl及RA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死亡组PCT和APACHEⅡ评分、HMGBl及RAGE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治疗组血清HMGBl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931,P<0.0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15,P<0.05),与RAGE水平呈正相关(r=0.929,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介质HMGB1的胞外释放具有抑制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 刘英周明锴楚紫栋祁绍艳刘小军
- 关键词:脓毒症PCTHMGBL血必净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