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 作品数:32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儿科Ⅱ号合剂干预大鼠真性性早熟发生的实验研究
-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中药-儿科II号合剂对雌性大鼠真性性早熟的发生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影响,探讨其治疗真性性早熟的机理。方法 26日龄同窝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及皮下注射;NMA组...
- 郑意楠刘艳
- 文献传递
- AGT基因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AGT基因上的rs2067853和rs476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式,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55例(ICH组),健康体检者共321例(NC组)。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检测,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ICH组和对照组rs476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中,rs2067853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14,OR=9.053);而女性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rs2067853 TT基因型的男性、高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是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素。结论rs4762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而rs2067853位点多态性与出血型脑卒中易感的相关性存在性别特异性:与男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TT是风险因素;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
- 刘文鹏刘艳魏灿于建刚陈爱民丁云龙管清华赵旭平
-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单核苷酸多态性
- 脑微出血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估脑微出血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5月于该院住院期间治疗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分为帕金森病组及帕金森痴呆组,评估两组的脑微出血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20例,其中帕金森病组患者101例,帕金森痴呆组患者19例。帕金森痴呆组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47.3%(9/19),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患者的脑微出血发生率7.8%(8/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5,P<0.001)。结论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会有一个更高的脑微出血发生率,这可能为进一步寻找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提供参考。
- 魏灿刘艳张艳荣翟婷婷王文娟丁云龙
- 关键词:脑微出血帕金森病
- 一例特殊的取栓病例汇报
- <正>~~
- 刘艳
- 文献传递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疗效。方法收集入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按ABCD3-I评分法分为低(<4)、中高危(≥4)2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双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抗凝(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组。观察7d内2组TIA控制率,记录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结果低危组的双抗组有效率(97.6%)略高于抗凝组(95.1%,P=0.556);中高危组的抗凝组有效率(90.0%)高于双抗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组不良反应均低于抗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BCD3-I评分≤4的低危患者优先选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ABCD3-I评分≥4的中高危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的近期疗效可能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 刘艳刘文鹏魏灿张艳荣丁云龙
- 关键词: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内皮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当地汉族人群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基因rs2847281和内皮脂酶(LIPG)基因rs200081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390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检测,分析2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rs20008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000813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847281在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0,95%CI:0.356~0.979,P=0.040);2组rs2847281在男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2000813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rs2847281位点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存在性别特异性: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C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
- 刘文鹏刘艳魏灿于建刚陈爱民丁云龙管清华王莹
- 关键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
- 28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总结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MRI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2016年1—8月在上海市华山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28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脊髓炎的体征、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检测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例患者中起病年龄16~67岁,平均发病年龄34.28岁;病程最长者达15年;发作次数最多者达7次。视神经脊髓炎15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3例;累及视神经者19例(累及双眼者12例,单眼者7例);累及脊髓者21例。本研究中AQP4抗体阳性者占91.30%(21/23),抗核抗体阳性者占50.00%(11/22),血清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抗体)和(或)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抗体)阳性者占50.00%(11/22)。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下降者占40.91%(9/22),合并有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者占27.27%(6/22)。。视神经脊髓炎脊髓MRI影像以累及颈胸髓多见,病灶常超过3个椎体节段。本研究中累及颈髓者15例,累及胸髓有11例;病灶大于或等于3个椎体节段14例。神经脊髓炎患者可出现脑部病灶,头颅MRI检查异常者占44.00%(11/25)。结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对高度怀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患者应行血清自身抗体,以及头部和脊髓MRI检查,为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张艳荣王政刘艳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干燥综合征
- 性激素受体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ERα、ERβ、AR、PR在60例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直肠癌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均未见ERα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ERβ和PR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直肠黏膜(P<0.05),后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中A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P<0.05),后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和PR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AR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ERβ和PR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缺失,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且与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而AR的表达可能也参与了直肠癌的发生,但其对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不明显。
- 张波刘艳李俊生
- 关键词: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氯吡格雷对不同体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对正常体重指数范围内不同体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入组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正常体重指数范围内诊断为AIS的患者126例,将其分性别取体重中位数等量分为高、低体重组各63例,给予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检测服药前及服药7 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患者1年内卒中再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血小板聚集率为低体重组74.1%±13.2%,高体重组74.7%±13.6%,P=0.802,无统计学差异,服药7d后低体重组34.4%±9.8%,高体重组39.1%±14.4%,P=0.03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两组卒中再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体重指数范围内,较低体重的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7 d后有更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此作用是否会减少缺血性卒中再发率或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 丁云龙赵艳霞刘艳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体重血小板聚集率
- 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微出血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发脑微出血(CMBs)风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进入临床路径,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82例。发病48 h内及发病10~14 d时完善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以观察有无新发CMBs,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新发CMBs之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单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低分子肝素/华法林)、NIHSS评分及新发CMB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小血管闭塞、双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DWI-ASPECTS高于对照组。2组大脑中动脉梗死,DWI-ASPECTS≥6分的患者以及新发CMB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口服抗血小板强度大于对照组(P <0. 01),而抗凝比例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发CMBs。
- 钮佳丽丁云龙刘艳魏灿张艳荣刘丽陆云峰陈芸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