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国大陆上地幔各向异性和壳幔变形模式被引量:35
- 2014年
- 近10年来,中国布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站大幅度增加.宽频带地震记录中含有大量的剪切波分裂信息,它在揭示中国大陆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些台站的远震SKS和(或)SKKS记录,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分析方法,确定各台站剪切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此外,还收集了前人在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研究的部分结果,形成拥有1020个剪切波分裂参数对的数据集.这些分裂参数展示了复杂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存在较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平均的剪切波时间延迟为0.95 s,其中西部地区为1.01 s,东部地区为0.92 s.西部地区的各向异性强度略大于东部地区.在大尺度意义下,青藏高原及天山地区,其SKS波分裂和地表变形数据共同支持岩石圈变形模式,即地壳与岩石圈地幔是连贯变形的;东部地区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近似平行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上地幔各向异性归因于软流圈流动.中部的鄂尔多斯至四川盆地一带为东、西部两种变形模式的过渡带,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表现为"化石"各向异性和(或)双层各向异性.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是中国大陆西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东部地区则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
- 王椿镛常利军丁志峰刘琼林廖武林Lucy M FLESCH
-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上地幔各向异性岩石圈变形
- 用接收函数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的地壳结构
- <正>鄂尔多斯块体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自中生代晚期开始,华北地块东、西两部分的构造运动发生分异。东部自新生代初,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华北盆地。西部广泛堆积了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形成大型的坳陷盆地,之后又经历了持...
- 王椿镛姚志祥楼海刘琼林王溪莉
-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被引量:1
- 2012年
-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青藏高原块体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区。在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东方向扩展的过程中,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发生相互碰撞、挤压,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复杂的构造格局,这里也是中国大陆上强震多发的地区,己经多次发生8级和更大地震。因此,这里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区。在这里己经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学,地震学和其它地球物理学方法的探测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 楼海王椿镛刘琼林姚志祥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均衡重力异常青藏高原隆升华南板块物理学方法相互作用
- 用接收函数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的地壳结构
- 综合本文以及其他地球物理的观测结果,鄂尔多斯块体主体部分(中部和北部)的地壳结构属于华北平原的伸展构造类型,而块体西南边缘和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地壳结构则属于青藏高原外缘的挤压碰撞类型。研究区域位于由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而产...
- Wang Cunyong王椿镛Yao Zhixiang姚志祥Lou Hai楼海Liu Qionglin刘琼林Wan Xili王溪莉
- 关键词:地壳结构接收函数
-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研究被引量:37
- 2011年
- 本文使用华北科学台阵和中国国家地震台网16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最大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得到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加深,其中东部的华北平原地区地壳厚度介于30~33 km,中部的燕山太行地区地壳厚度介于33~40 km之间,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地壳厚达40~42 km.研究显示该区的地壳平均波速比与地壳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该区地壳厚度、地壳组成横向变化异常强烈有关.研究区的地壳平均波速比介于1.68~1.86之间,东部盆地地区台站下方的波速比变化较大,多数分布于1.70~1.80之间;山区平均波速比主要集中分布于1.70~1.77之间,暗示山区块体较东部盆地地区地壳组成更富长英质,而缺少铁镁质成分.该区地壳厚度与地形高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斜率为6.6,较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斜率更高,通过分析表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上地幔顶部岩石密度相对较低,为古老的、低密度难熔的、富镁贫铁的克拉通,可为地壳提供更大的浮力.
- 刘琼林王椿镛姚志祥常利军楼海
-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波速比
- 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研究回顾被引量:2
- 2003年
- 简要回顾了近 4年来 (1999~ 2 0 0 2年 )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 ,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 .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大陆地震的范畴 ,因此 ,中国地震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大陆地震上 .中国在“九五”期间完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大科学工程为地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因此 ,4年来的地震构造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
- 王椿镛刘琼林
- 关键词:地震构造大陆地震地幔结构地壳形变数值模拟
-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
-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青藏高原块体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区。在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东方向扩展的过程中,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发生相互碰撞、挤压,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复杂的构造格局,这里也是中国大陆上强震多...
- 楼海王椿镛刘琼林姚志祥
- 关键词: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区鄂尔多斯块体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陆上地幔各向异性和大尺度壳幔变形模式
- <正>远震剪切波分裂测量是获得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为推断大陆的深部结构和演化的含义以及大陆下方的地幔变形、物质流动等提供许多新证据(Vinnik et a1.,1984;Silver and Cban,1...
- 王椿镛常利军丁志峰刘琼林廖武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