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在信息时代的治疗新进展
- 2020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以生存为核心的模式已经转变为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模式,分娩损伤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是长期困扰产后女性的一大顽疾,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治。本文综述从SUI的流行病学,盆底肌组成,SUI发生机制,SUI的康复治疗方法这几个方面归纳分析,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就诊意愿不强的特点。
- 刘杰景蓉
- 关键词:产后尿失禁压力性康复治疗
- 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疗效。方法:选取延大附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卒中后抑郁的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 认知疗法,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 + 认知疗法 + 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分别于初次治疗时、第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抑郁改善情况。结果:参与8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有2人因依从性差退出实验,随着进程随访评估完成了98%,各量表依基线水平治疗4周后HAMD和MADRS抑郁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HADM = 19.37**, p <0.05, tMADRE = 25.23, p <0.05),于治疗4周后NIHSS和mRS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tNIHSS = 11.39**, p <0.05, tmRS = 4.13*, p <0.05)。结论: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发现,rTMS联合认知疗法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抑郁状况,降低住院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及社会参与度。
- 武军祥李梦园刘杰
- 关键词:认知疗法脑卒中抑郁
-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血小板减少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HV)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渗出、出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
- 刘杰景蓉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血小板减少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被确诊为PS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100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给予卒中常规治疗 + rTMS (连续刺激15 min/次,qd)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50例,给予卒中常规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测评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HAMD、PSQ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TMS对PSD患者患者较好的改善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对PSD抑郁及睡眠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武军祥师宁李梦园刘杰
- 关键词:睡眠障碍
- 探究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对脑卒中神经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评价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对脑卒中神经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被确诊为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401例,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盲法持续给予401例患者口服叶酸(天津力生5 mg/日) 3个月,然后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1月和3月分别测定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该研究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治疗前(基线)、治疗后1月和3月血清叶酸水平逐渐升高(p <0.05),同型半胱氨酸、NIHSS和mRS评分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1月和3月逐渐下降(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叶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促进脑卒中神经及认知功能恢复。
- 刘杰景蓉武军祥
- 关键词: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预后量表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的Mate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限定时间为2010年1月~2018年10月31日,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组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oxalate ESO)治疗或其联合心理治疗或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其他抗抑郁药物或其联合心理治疗或其他常规治疗。对所提结果进行文献偏倚质量评价以及资料提取后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研究要求最终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n = 1287例,其实验组n = 645例,对照组n = 642例。HAMD于第2、4、6、8周实验组相对对照组评分分别为[SMD = ?0.372 95% CI (?0.944 0.200), p = 0.202]、[SMD = ?1.191 95% CI (?1.894 ?0.489), p = 0.001]、[SMD = ?0.213 95% CI (?0.463 0.036), p = 0.093]、[SMD = ?0.995 95% CI (?1.736 ?0.254), p = 0.008],第2周和第6周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时间、评分准确度以及治疗措施有关,而第4、8周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比对照组能明显降低PSD抑郁程度,同时NIHSS评分[SMD = ?1.287 95% CI (?1.775 -0.800), p = 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MMSE评分[SMD = 1.405 95% CI (1.104 1.707), p = 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对照组智力及认知功能缺损恢复较好。以及实验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MD = 3.784 95% CI (1.836 7.7986), p =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异质性较大,经亚组分析发现与发表年份有关,纳入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但均在一周内消失,能继续完成实验。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PSD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提高认知水平,但是本研究相对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水平有限,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 武军祥师宁李梦园刘杰
-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脑卒中抑郁META分析
- 自动洗片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2003年
- 现在大多数医院已使用自动洗片机,自动洗片的使用使暗室工作人员摆脱了繁重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洗片速度和洗片的质量。由于自动洗片机使用率高、工作量大,所以经常会出现种种故障,现主要介绍自动洗片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 钟田亮王渭平刘杰
- 关键词:自动洗片机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为神经功能缺损后所致的以持久且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可伴有睡眠障碍、焦虑、心境改变、认知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可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康复和精神心理稳定,抑郁改变严重增加卒中后患者的住院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常规主要为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辅助手段,但抗抑郁药有时对PSD患者获益较小或无效,甚者副作用等不利因素导致疾病发展恶化。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以其副作用少、疗效可观备受欢迎,不少作者将此技术应用于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以求最低的弊端促使患者最大获益。通过查阅文献后发现此治疗手段众家见解各有千秋。为此,本文主要对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及伴随各临床症状展开综述,分析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起到可能性提示作用。
- 武军祥师宁李梦园刘杰
- 关键词:疾病抗抑郁副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胆碱酯酶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11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住院病毒性肝炎不伴肝硬化患者34例为肝炎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IGF-1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RBP和CHE值。比较三组IGF-1、RBP、CHE水平及其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IGF-1、RBP、CHE值低于肝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CHE、RBP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降低,在Child-Pugh A级组与B、C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组和C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CHE的阳性率随着Child-Pugh评分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P<0.01)。IGF-1、RBP和CHE值均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297、-0.396、-0.609,P<0.01)。血清IGF-1、CHE、RBP水平预测病毒性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7、0.915、0.83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6.9 ng/ml,4707.0 u/L,19.8 mg/L,三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79,高于单独指标。结论IGF-1、RBP和CHE能很好的反应肝脏功能的情况,且三个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在预测肝硬化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段小霞薛顺和刘倩刘杰赵瑜韩文
- 关键词:肝硬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视黄醇结合蛋白胆碱酯酶
- 探究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究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被确诊为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206例,该研究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24 h内测量血清尿酸值,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陷,出院后第90天再次测量血清尿酸值、NIHSS和mRS评估卒中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入院时男女性尿酸值、NIHSS评分和mRS评分分别高于第90天时男女性尿酸值、NIHSS评分和mRS评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对脑血管疾病有较大不利因素,高尿酸血症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较大。
- 刘杰景蓉武军祥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脑梗死量表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