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平

作品数:101 被引量:569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中药
  • 15篇天麻
  • 14篇细胞
  • 14篇川芎
  • 13篇药效
  • 12篇配伍
  • 12篇系膜
  • 11篇养寿丹
  • 11篇药效学
  • 11篇肾小球
  • 11篇通脉
  • 10篇增殖
  • 10篇头痛
  • 9篇肾小球系膜
  • 9篇肾小球系膜细...
  • 9篇通脉口服液
  • 9篇系膜细胞
  • 9篇口服液
  • 8篇肾小球系膜细...
  • 7篇药学

机构

  • 101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井冈山大学
  • 4篇广州星群(药...
  • 2篇井冈山学院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东莞广州中医...
  • 1篇霸王(广州)...
  • 1篇制药有限责任...

作者

  • 101篇刘明平
  • 35篇吴庆光
  • 34篇黄兆胜
  • 16篇韦品清
  • 14篇李盛青
  • 11篇黄志云
  • 9篇王宗伟
  • 7篇廖慧丽
  • 7篇钟丹
  • 6篇李耿
  • 6篇杨霓芝
  • 6篇黎俏梅
  • 5篇邓响潮
  • 5篇何国林
  • 5篇赵代鑫
  • 5篇蓝森麟
  • 5篇姚海燕
  • 4篇万幸
  • 4篇吴依娜
  • 4篇方春平

传媒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8篇时珍国医国药
  • 8篇中药新药与临...
  • 5篇中成药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新中医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医研究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药与临床
  • 2篇广东省药学会...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第四届全国临...
  • 2篇第八届全国临...
  • 2篇2014第七...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药”解悟
"风药"其本义为味薄质轻升浮,具有风木属性,如春气之生发,风性之轻扬,具有疏散、升发少阳的药物,属法象药理称谓,即"风升生"。现代普遍认为:风药指一类具有类似风之特性,临床用于祛风或治疗风病的药物,主要包括祛风药(或解表...
刘明平吴庆光蓝森麟
文献传递
养寿丹对肾阳虚痴呆模型的抗衰益智作用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养寿丹的抗衰益智作用。方法 :利用新建Alzheimer病肾阳虚大白鼠模型 ,采用邻苯三酚法测定SOD及TBA反应比色法测LPO、荧光发光法检测肝、脑脂褐质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大脑皮层及海马SOD活性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清LPO及全脑脂褐质显著升高 (P<0 0 1,P <0 0 0 1) ,给药组SOD活性比模型组明显提高 ,LPO及全脑脂褐质比模型组明显减少 (P<0 0 5 ,P <0 0 1) ,其中养寿丹组比脑复康组更明显 (P <0 0 5 ) ;但养寿丹高剂量组对大鼠血清LPO、肝脏及全脑脂褐质降低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提示养寿丹的抗氧化作用是其抗衰益智作用的基础之一。
黄兆胜孙维广刘明平廖慧丽吴庆光韦品清吴依娜萱垣昇
关键词:养寿丹肾阳虚痴呆抗衰大白鼠
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考察通脉口服液方中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其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配伍的通脉含药血清,体外检测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含药血清,无论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还是在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均对GM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剂量配比组之间比较,通脉3∶1含药血清抑制作用优于通脉6∶1、1.5∶1含药血清。结论原方黄芪、三七剂量按3∶1配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刘明平黄兆胜吴庆光韦品清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配伍研究
蛇床子有效组分皮肤毒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考察蛇床子有效组分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多次重复给药观察其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的皮肤刺激性;豚鼠多次接触受试药物观察其有无过敏反应。结果蛇床子醇提物及挥发油对豚鼠完整皮肤未见明显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对破损皮肤出现红肿等轻度刺激反应;豚鼠多次接触醇提物及挥发油均未见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结论蛇床子醇提物及挥发油外用无明显皮肤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刘明平吴依娜贺文娟
关键词:蛇床子皮肤毒理学
西洋参虫草口服液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实验研究
2003年
目的 :观察西洋参口服液对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避暗法、跳台法、水迷宫法对正常幼龄小鼠、氢溴酸东莨菪碱及戊巴比妥钠所致记忆障碍小鼠及正常老龄小鼠进行学习记忆测试。结果 :不同剂量的西洋参口服液不仅能提高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力 ,同时对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力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西洋参虫草口服液能有效增强和改善学习记忆力。
刘明平黄兆胜
关键词:学习记忆功能氢溴酸东莨菪碱戊巴比妥钠动物实验
'合理安排任务、教研提升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的一些工作做法
《中药学》课程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于1998年评定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重点课程,2007年评定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教师负责《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每学年承担全校七年制...
吴庆光刘明平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质量
文献传递
五味与五脏归经关系探讨被引量:26
2000年
以《中药大辞典》为依据 ,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来分析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再结合五味的主要功效 ,认为辛味主入肝、脾、肺经 ,苦味主入肝经 ,甘味主入肝、脾经 ,酸味主入肝、脾、肺经 ,咸味主入肝、肾经 ,与传统认识的五味入五脏有所不同 ;所有药物总的倾向入肝经。还认为心欲甘、苦 ,肝欲苦、甘 ,脾欲甘 ,肺欲甘、辛 ,肾欲甘 ,而不同于《素问》心欲苦 ,肺欲辛 ,肝欲酸 ,脾欲甘 ,肾欲咸。
李盛青黄兆胜刘明平骆和生
关键词:五脏归经
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蛋白作用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观察虎金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及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CCl4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PCⅢ、HA、LN。结果:虎金丸能显著降低各期模型大鼠血清中HA、LN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长期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能维持血清中PCⅢ的血清含量在肝纤维化期(9、12周)基本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虎金丸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黄兆胜王宗伟刘明平荣向路吴庆光黎俏梅
关键词:虎金丸肝纤维化透明质酸层粘蛋白
三七总皂甙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三七总皂甙含药血清,将其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梯度,观察各组对MsPGN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普利生LBY-N6A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三七总皂甙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三组之间比较以高剂量组作用显著。结论三七总皂甙改善或稳定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与其改善体内微循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钟丹刘明平邹亦平陈小丽
关键词:三七总皂甙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血液流变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肝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检索大黄活性成分及文献获取潜在肝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将Venn图获得成分与疾病共同靶标进行(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成分–肝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并且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EGG)通路富集。将部分肝毒性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大黄潜在肝毒性成分21种,对应靶点724个,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957个,大黄与肝毒性的共同靶点151个,核心成分可能是大黄酸、大黄酚、β-谷甾醇、大黄素-1-O-β-D-葡萄糖硫苷、大黄素甲醚二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等,关键靶点可能是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等。KEGG通路显示癌症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等可能在大黄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黄肝毒性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良好。结论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导致肝毒性作用。
黄巧波刘明平
关键词:肝毒性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大黄酸大黄酚Β-谷甾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