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燕

作品数:31 被引量:40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湿地
  • 14篇土壤
  • 11篇氮输入
  • 10篇沼泽
  • 9篇沼泽湿地
  • 8篇有机碳
  • 6篇小叶章
  • 5篇湿地土壤
  • 4篇有机碳矿化
  • 4篇碳矿化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N2O排放
  • 3篇植物
  • 3篇湿地植物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枯落物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沿海湿地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南京外国语学...
  • 1篇内蒙古优然牧...

作者

  • 31篇刘德燕
  • 13篇丁维新
  • 7篇袁俊吉
  • 5篇李英臣
  • 4篇项剑
  • 3篇王丽丽
  • 3篇万忠梅
  • 3篇王丽
  • 2篇黄靖宇
  • 2篇宋艳宇
  • 1篇廖玉静
  • 1篇杨桂生
  • 1篇张焕朝
  • 1篇姚荣江
  • 1篇蒋先军
  • 1篇郭跃东
  • 1篇樊建凌
  • 1篇王洁
  • 1篇葛瑞娟
  • 1篇肖娇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湿地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2008年湿...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被引量:53
2009年
选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共16个土壤剖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呈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差异变小.开垦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并改变了其在表层的分布结构特征.初步估算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沼泽湿地1.58×104t/km2、退耕还湿地1.23×104t/km2、林地1.01×104t/km2、水田0.85×104t/km2、旱田0.99×104t/km2.开垦降低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且对耕地的影响大于林地,而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储量的增加.
王丽丽宋长春葛瑞娟宋艳宇刘德燕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碳储量三江平原湿地
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枯落物(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外源氮输入(N1、N2分别为6、12g·m-·2a-1)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酶活性的影响,并设置对照区(N0,0g·m-·2a-1)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枯落物最初分解的2个月里,氮输入会抑制蔗糖酶活性,尤其是低氮输入(N1)抑制作用显著(p<0.05),2个月后,氮输入显著促进了该酶活性(p<0.05);;氮输入除在160d时抑制了淀粉酶活性,其它时期均促进了该酶活性,且高氮输入(N2)促进作用显著;;氮输入提高了枯落物分解前2个月的脲酶活性,而在分解后期,低氮输入抑制脲酶活性,高氮输入则主要表现为促进脲酶活性;;低氮输入提高了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前2个月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后表现为抑制,高氮输入则只在分解后期(160d)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其它时期均表现为促进.总体而言,氮输入促进了蔗糖酶、淀粉酶活性,而对于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来说,低氮输入抑制了酶活性,而高氮输入则表现为促进酶活性.
万忠梅宋长春刘德燕
关键词:沼泽湿地小叶章氮输入枯落物酶活性
兴凯湖附近退耕还湿地、天然沼泽和稻田土壤的氧化亚氮、甲烷产生潜力和除氮能力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于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域,选取天然沼泽、由稻田退耕1 a、6 a和10 a的自然恢复沼泽、由天然沼泽开垦已经耕作5 a和50 a的稻田作为6处采样地,采集0~2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指标;2021年4月6日至12日,开展了室内土壤样品培养实验,研究土壤氧化亚氮和甲烷产生潜力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和土壤对外源氮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退耕后,随着退耕时间的增加,其0~20 cm深度土壤p H逐渐减小,退耕10 a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的pH(5.18)最小,退耕6 a和10 a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中的无机氮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大于天然沼泽和稻田;在无外源氮输入条件下,天然沼泽0~20 cm深度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潜力峰值[1.90 mg/(kg·h)]最大,退耕10 a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峰值[1 387.67 mg/(kg·h)]最大;在外源氮输入条件下,各采样地0~20 cm深度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潜力都大幅上升,而甲烷产生潜力则明显减小,退耕10 a的自然恢复沼泽0~20 cm深度土壤的氧化亚氮和甲烷产生潜力峰值都最大,分别为350 mg/(kg·h)和23.11 mg/(kg·h);天然沼泽0~20 cm深度土壤对铵态氮的去除率(78.8%)最大;退耕6 a、10 a的自然恢复沼泽和天然沼泽0~20 cm深度土壤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6.11%、99.79%和90.56%)和对总外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86%、73.98%和84.66%)都显著大于耕作稻田和退耕1a的自然恢复沼泽。退耕还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外源氮去除。
叶啸刘德燕郑慧杰张焕朝丁维新
关键词: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沼泽稻田
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57
2008年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在好气和淹水2个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气条件下,净氮输入量为1 mg.g-1(N1)的氮处理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D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净氮输入量为2和5 mg.g-1(N2、N3)时,土壤DOC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250.62 mg.kg-1)增加了187.22%和203.25%,并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淹水条件下,外源氮输入则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N1、N2、N3处理下土壤DOC含量分别比对照(642.52 mg.kg-1)降低了88.34%、82.69%、80.04%;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DOC含量与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39、0.843),由外源氮输入引起土壤DOC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伴随着沼泽湿地积水消退和外源氮输入的增多,将会加快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土壤DOC的淋失,造成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
刘德燕宋长春王丽王丽丽李英臣
关键词:沼泽湿地氮输入DOC
定点多深度水样采集装置
定点多深度水样采集装置,包括采样管、输水管、输水管分布装置和抽水装置,所述采样管由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体组成,每个管体上设有一组竖直排列采样孔,所述输水管分布装置设于采样管的顶端,且其上设有一组定位孔,输水管的一端设于...
刘德燕丁维新项剑
文献传递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综合评述了天然湿地产甲烷菌种类、主要产甲烷途径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温度不仅可以改变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可影响产甲烷菌功能发挥,目前有关温度对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机制有待揭示。以乙酸为底物的产甲烷菌大多生存于维管束植物生长的湿地,H2/CO2还原则为苔藓泥炭沼泽甲烷产生的主要途径;在pH<4.7的偏酸性湿地中,自由态乙酸可以降低乙酸发酵型产甲烷菌活性,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可能具有自身的弥补机制。还提出今后中国沼泽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排放有待加强研究的主要内容。
刘德燕丁维新
关键词:天然湿地甲烷产甲烷菌影响因素
湿地土壤N2O排放研究进展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汇和转换器。近年来,湿地垦殖、氮沉降等造成湿地退化、萎缩,湿地功能也因此遭到破坏,这必然会引起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N2O作为备受关注...
李英臣宋长春刘德燕
关键词:生态系统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一氧化二氮湿地功能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季潮土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肥料种类、用量和施用时间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对华北平原不同施肥处理(新鲜牛粪与尿素配施、堆腐牛粪与尿素配施和NPK单施)下,冬小麦生长季粘质潮土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总量占肥料氮用量的1.23%~1.97%,主要来源于追肥,占整个小麦生长季氨挥发总量的80%左右。不同施肥处理强烈影响氨挥发强度,新鲜牛粪与尿素配施处理氨挥发损失量最高,氮素损失率为1.97%,显著高于堆腐牛粪与尿素配施和NPK单施。基肥期氨挥发速率与气温密切相关,追肥期土壤含水量和NH^+_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主控因子。
肖娇樊建凌叶桂萍刘德燕阎静LUO Jia-faHOULBROOKE David J丁维新
关键词:氨挥发
奶牛养殖粪水还田对风沙土农田N_(2)O和NO排放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水农田就近消纳的区域适宜方案,减缓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建立田间原位试验,研究奶牛养殖场粪水(液体有机肥)对风沙土N_(2)O和NO排放及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化肥(NPK)、奶牛养殖场固体有机肥底肥尿素追肥(SM)、液体有机肥分3次(LMT)和4次施用(LMF)。结果表明:在氮用量250 kg·hm^(-2)水平下,与NPK处理相比,SM处理土壤N_(2)O和N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6.58%和20.31%,LMT处理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39.59%和30.02%,LMF处理则仅降低土壤NO排放量而对N_(2)O排放无显著影响。与LMT处理相比,玉米生长季内LMF处理土壤N_(2)O和N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76.92%和13.04%。SM和LMT处理青贮玉米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而LMF处理则显著降低肥料氮的利用率31.76%。综上,风沙土农田玉米季奶牛养殖场液体有机肥的推荐施用方案为:250 kg·hm^(-2)氮分1次基肥和2次追肥施用,基追比为40%∶20%∶40%,追施时间为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这一方案既可以高效消纳奶牛养殖场粪水,又可降低N_(2)O和NO排放,实现青贮玉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杨从刘德燕黄皓文陈雷樊俊铭王银宏石孝东田彦锋丁维新
关键词:风沙土
滨海湿地甲烷产生途径和产甲烷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6年
滨海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海洋甲烷排放的75%.本文综述了滨海湿地主要甲烷产生途径、产甲烷菌种类及其影响因子.滨海湿地SO_4^(2-)含量丰富,乙酸发酵和H_2/CO_2途径产甲烷受抑制,乙酸营养型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较低;而利用甲胺类等"非竞争性"底物的C1甲基化合物歧化途径不受硫酸还原菌竞争底物的限制,兼性营养型产甲烷菌成为产甲烷优势菌.盐度与SO_4^(2-)含量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影响竞争性电子和产甲烷底物的种类和含量,对甲烷产生途径和产甲烷菌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目前,滨海湿地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甲烷产生途径的关键控制因素尚需明确,其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洁袁俊吉刘德燕项剑丁维新蒋先军
关键词:滨海湿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