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6例合并腹腔脏器伤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髂内动脉结扎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病死3例,病死率为11. 5%(3/26);出血情况得到良好的控制14例(53. 9%);患者的出血情况未能得到全部的控制6例(23. 1%);患者止血效果较差3例(11. 5%)。随访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可见,术后出现神经麻痹足下垂3例(11. 5%),出现跛行2例(7. 7%),其余患者的骨盆外形以及下肢功能情况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结论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合并腹脏器伤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 刘婷婷
- 关键词:骨盆骨折大出血髂内动脉结扎腹腔脏器损伤
- 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 目的:盘状半月板是指半月板的形态发生异常,可有圆形、方形、盘形、肾形等不同的形状,它较正常半月板宽大而厚,表面不光滑,边缘附着坚固,因而在关节内活动受限,在活动过程中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极易受伤,发生磨损、变性或撕裂,故临...
- 徐璐李莹莹刘婷婷
- 关键词:关节镜盘状半月板护理体会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P-选择素在脑梗死中的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P-选择素(CD62p)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急性期脑梗死(其中20例2周后复查)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PAF、CD62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参数,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测定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其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PAF、CD62p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血栓形成较腔隙性脑梗死PAF、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1);②PAF与CD62p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梗死体积、收缩压及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BPC)呈负相关,且PAF与CD62p之间呈正相关;③不同梗死部位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及P-选择素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 刘婷婷陈立杰
-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酶联免疫吸附
- 慢性心力衰竭与肌少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其特征是肌肉质量、力量和躯体功能的逐渐减退。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CHF是心脏衰老的主要发病机制,并可能发展为心脏恶病质。此外,CHF可引起多种代谢并发症,也可能导致肌少症。因此,肌少症可能作为与心衰相关的衰弱、残疾和死亡率的有力预测因子。本文的目的是对心力衰竭与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刘婷婷刘海霞周萍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07年
- 血小板活化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二者在脑梗死中的意义做了综述。
- 陈立杰刘婷婷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