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性心理
  • 2篇艺术
  • 2篇造物
  • 2篇造物观
  • 2篇手机
  • 2篇美术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服务平台
  • 1篇信息技术
  • 1篇学科
  • 1篇一流学科
  • 1篇遗产
  • 1篇移动化
  • 1篇艺术设计
  • 1篇隐性知识
  • 1篇设计观
  • 1篇手机设计
  • 1篇数据应用
  • 1篇思维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7篇刘军
  • 2篇张睿智
  • 2篇帅斌
  • 1篇郑丹丹
  • 1篇周子钦
  • 1篇刘庆庆
  • 1篇刘倩

传媒

  • 3篇装饰
  • 2篇艺术与设计(...
  • 2篇机械设计
  • 2篇艺术教育
  • 1篇上海纺织科技
  • 1篇包装工程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湖南包装
  • 1篇艺术评论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2013国际...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ike+运动产品服务设计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当前,物品设计从传统产品走向普适计算、互联网、多功能和智能化,产品形式和功能在信息交互里融为一体,本文通过描述信息社会服务心理扩张,以Nike+运动产品及社区服务设计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信息时代的设计从功能载体到服务方式设计的转向。
刘军
晚清以来机器造物认知驱动的设计观念演变
2020年
晚清以来"西器东输"的状况打断了我国器物造型结构的自然演化,持续百年的西学东渐开启了以"器物"为中心的造物观转变,先后经历物品设计"器物不如""技术不如""科学不如"的阶段,其"破"与"立"的实质是基于国人近现代化图景的生活想象展开,背后演变逻辑是机器造物直观认知(效用)、经验认知(利权)、思想认知(体用)的观念转换和西化到现代化的反思深化过程。
刘军张睿智
关键词:造物观
国产机车造型意象差异与感性权重流变研究
2021年
我国机车从技术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迭代过程中,南北厂家造型设计差异明显,风格变化急剧,系统识别度弱,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列车造型语言流变意象,有助于形成国产列车设计语言,提升形象。通过筛选机车造型样本,搜集机车形貌评价数据,依托连续词袋模型(Continuous Bag of Words,CBOW)生成机车感性评价词汇表和特征维度,从视觉、效用、情感3个维度构建感性意象评价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时期机车造型意象评价及权重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国产机车意象因子曲线呈平稳与波动两种状态,而无色-彩色、功能-装饰、平稳-动感为权重活跃感性因子,通过操控这3类感性因子的权重活跃度,可实现对列车设计语言意象的有效调控。
刘军刘云磊
大数据编年
2014年
大数据起源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综观其历程,大数据有以下几个显著阶段:20世纪中后期是大数据意识开启阶段;2000年后进入大数据萌芽阶段;2010年,全球宣告进入Web2.0[1]和大数据ZB时代[2];2012年是世界大数据跨界年,其标志是大数据资源化和深度应用,大数据的影响由技术圈进入主流市场和传统线下经济。在大数据重要事件上,可分为"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研究"两个方面,其中,
刘军龚子仪
关键词:数据应用信息技术萌芽阶段资源化技术圈
刘军作品
2020年
刘军
基于手机演变分析服务化的设计转向
通过梳理手机设计由移动电话到信息平台的四个演变过程,分析了手机从造型和结构的硬件设计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平台设计,利用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方法,总结了手机'去物化'趋势,即复杂逻辑设计、触摸虚拟设计、服务方式设计,在此基础上...
刘军
关键词:服务平台
文献传递
“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化遗产消费体验与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以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研究为对象,通过分析"互联网+"思维对用户的影响,总结了"互联网+"趋势下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层级,提出了"互联网+"文化遗产移动应用与传承保护的体验设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移动化"设计与技术应用于远安嫘祖非遗传承的可行性。
刘军张溪阳
关键词:文化遗产移动化
基于自然景观资源的环境艺术设计之定位
2010年
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修复和美化已成为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关键内容,而与解决环境问题紧密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更是责任重大,尤其是在资源型城市(如矿山、油田、旅游区等),要尝试探索如何充分理解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自然美学价值,宏观地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新的内涵和价值,在功能、形式、生态、经济和人文诸多因素中谋求环境与人的平衡。
帅斌刘军
关键词:自然景观资源环境艺术设计
略论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基于夷陵版画的调研
2017年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策划为核心、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文化产业又依托于具有较强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资源。夷陵版画历史悠久,创作与展现形式中充分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生活情趣,其独特的区域性与民族性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稳定发展之所需。本文结合实地调研经验,以传统工艺美术夷陵版画的民族性、地域性优势为切入点,合理分析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所面临的发展缺陷与发展所需,以期夷陵版画能与湖北文化创意产业互补发展,实现共赢。
刘军刘俸伶
关键词: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造物观的现代转型与当代构建
2021年
中国在西方刺激下的现代转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次,"器物"之变常常被理解为学习西方现代"科学",实际上与科学、制度、文化都有关的"造物"之变值得研究。晚清"西器东输"打破了我国器物造型结构的自然演化,国人以图强救亡为目的,以"中体西用"认知指导新的造物观建立。自此长达百年的造物观"破"与"立",实质是我国由西化到现代化想象的实现过程,酝酿和缔造了本国物品信仰及生活状态,终将从民生驱动、国家形象、社会意识三个层面逐步构建出新时期的中国化造物观念。
刘军刘云磊张睿智
关键词:中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