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昉
- 作品数:27 被引量:1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量尿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量尿桶,其能够准确地测量尿液体积,包括桶体,桶体内部中空且桶体顶部固定有连接口,连接口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端盖的内螺纹旋合装配,端盖将连接口封闭;所述桶体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刻度旁设置有透明观察...
- 宋菁玲孙舒君糜坚青李啸扬王濬刘元昉张佼佼姚岚高山顾晓雯金亦纯叶雅静
- 文献传递
- 调整剂量的达妥木单抗联合DCEP治疗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双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索调整剂量的达妥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顺铂(dose adjustment daratumumab with dexamethasone,cyclophosphamide,etoposide,cisplatin,DA-DDCEP)方案治疗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双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本院血液科接受DA-DDCEP方案治疗的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双耐药的MM患者共17例。统计分析治疗的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最佳缓解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探讨治疗后反应、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是否伴髓外病变对生存的影响。收集治疗相关的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平均年龄(63.2±10.0)岁,男性8例(47%),中位治疗线数5(3~8)线。经过中位4(2~14)个疗程,患者ORR为65%,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18%。中位随访26(11~40)个月,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为8个月和12个月。治疗后是否取得治疗反应,对生存有显著影响,达PR及以上疗效和无治疗反应的PFS期分别为14个月和2个月(P=0.000),OS期分别为19个月和7个月(P=0.05)。ECOG体能状态对生存影响不大,ECOG评分≤2分和>2分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为8个月比7个月(P=0.863)和19个月比10个月(P=0.615)。复发伴髓外病变和不伴髓外病变的PFS期和OS期分别6个月比14个月(P=0.009)和9个月比19个月(P=0.187)。3~4级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47%)、贫血8例(47%)、淋巴细胞减少9例(53%)、血小板减少9例(53%)。肺部感染5例(29%),均为2级,2例患者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激活。结论:DA-DDCEP方案治疗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双耐药的复发MM患者有效。ECOG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能耐受并可获益,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生存仍有待提高。整体安全性良好,需注意监测乙肝病毒。
- 王焰陶怡金诗炜糜坚青刘元昉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三氧化二砷单用或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 沈志祥陈国强陈赛娟陈竺王振义牛超沈杨胡炯唐纬李军民徐岚孙关林熊树民赵维莅吴文刘元昉陈钰曾晓颖陈瑜王爱华
- 本研究明确了三氧化二砷具有双重作用机制,低浓度(0.1~0.25mol/L)As_2O_3却可调变NB4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33,表现不完全的诱导分化;高浓度(1~2μmol/L)的情况下,呈现药物浓度和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苯丁酸钠联合其他诱导分化剂治疗难治性白血病2例被引量:2
- 2005年
- 古国亚陈钰刘元昉陈瑜曾晓颖童建华胡炯陈赛娟沈志祥
- 关键词:白血病苯丁酸钠
- 一种刷牙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刷牙棒,包括,注射器和海绵外圈,所述注射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为中空的储液腔,且所述储液腔外壁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储液腔与活塞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活塞与推杆一端装配,推杆另一端伸出储...
- 孙舒君糜坚青刘元昉李啸扬方琼查庆华徐莲英顾晓雯叶雅静姚岚宋菁玲王濬
- 文献传递
- 伴t(11;14)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伴t(11;14)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的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为伴t(11;14)的45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诱导方案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占88.9%(40/45),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占11.1%(5/45)。其中31.1%(14/45,移植组)的患者序贯进行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分析了患者临床特征、总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58.8±9.6)岁,男62.2%(28/45),骨病变82.2%(37/45)。4疗程诱导治疗后ORR为66.7%(30/4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为31.1%(14/45),行AHSCT后≥VGPR率上升到92.9%(13/14)。45例患者随访27(20,42)个月[M(Q1,Q3)],中位PFS为34个月(95%CI:23~45个月),中位OS为44个月(95%CI:33~51个月)。移植组预测中位PFS为48个月(仅3例进展,无CI值),非移植组为24个月(95%CI:13~35个月)(P=0.115)。预测移植组中位OS为60个月(仅1例死亡,无CI值),非移植组48个月(95%CI:22~74个月)(P=0.238)。Cox回归分析显示,骨髓浆细胞数≥50%和浆细胞表达CD20是患者PFS的危险因素[OR=3.272,95%CI:1.167~9.170,P=0.024;OR=3.480,95%CI:1.082~11.234,P=0.036]。未发现影响患者OS的相关因素。结论伴t(11;14)的MM患者一线诱导缓解率不高,AHSCT可加深缓解程度。骨髓浆细胞数过高及浆细胞表达CD20的MM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 王焰刘元昉陶怡金诗炜糜坚青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回顾性队列研究
- 尿游离轻链与尿总轻链检测在尿轻链定量监测中的价值比较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尿游离轻链(urine free light chain,uFLC)检测在尿轻链定量监测方面是否优于传统尿总轻链(urine total light chain,uTLC)检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280例患者(包括浆细胞疾病患者153例和非浆细胞疾病患者137例)的血、尿配对样本,共458例次。应用卡方检验、McNemar配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统计检测的uFLC和uTLCκ值、λ值、κ/λ比值结果,并分析其与尿免疫固定电泳(urine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uIFE)、血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等检测结果之间的阳性相符率及相关性。结果:102例次uIFE阳性的样本中,88.2%(90/102)的样本有uFLCκ/λ比值异常,87.3%(89/102)的样本有uTLCκ/λ比值异常(P<0.001)。在183例次sFLCκ/λ比值异常的样本中,65.6%(120/183)的样本存在uFLCκ/λ比值异常,51.4%(94/183)的样本存在uTLCκ/λ比值异常(P<0.001)。457例次同时检测了uFLC和uTLC的样本中,164例次(35.9%)的uFLCκ/λ比值异常,123例次(26.9%)的uTLCκ/λ比值异常(P<0.001)。uFLC检测与uTLC检测的相应κ值、λ值、κ/λ比值之间均有着较强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849、0.697和0.648,P<0.001);uFLC检测与sFLC检测的相应κ值、λ值、κ/λ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8、0.552和0.640(P<0.001);而uTLC与sFLC检测的κ值、λ值、κ/λ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20、0.533和0.551(P<0.001),均为中等相关。与uTLC与sFLC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相比,uFLC与sFLC结果间的相关性更强。结论:uFLC检测在尿轻链定量监测方面较uTLC检测更灵敏,其结果与uIFE及sFLC等检测结果间的阳性相符率及相关性更高,能更客观地反映尿轻链的定量,在临床尿轻链定量监测中,可优先行uFLC检测。
- 刘元昉王焰施新明徐文彬王学锋糜坚青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细胞 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 PCR 方法分析103例初发 APL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FLT3基因的 ITD突变,分析 ITD 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03例初发 APL 患者 FLT3-ITD 突变20例(19.4%)。FLT3-ITD 阳性与 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和变异型异构体密切相关,FLT3-ITD 阳性患者中 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16例,变异型2例,长型2例(P<0.0001)。FLT3-ITD 阳性患者外周血 WBC 高于 FLT3-ITD 阴性患者(P<0.01),其中 PML-RARα短型和(或)变异型伴 FLT3-ITD 阳性患者 WBC 明显高于 FLT3-ITD 阴性患者(P=0.015)。而 PML-RARα长型伴 FLT3-ITD 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 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T3-ITD 阳性 APL 患者的诱导缓解率为90%,随访16例(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6(11~47)个月,均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结论 FLT3-ITD 是 APL 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其发生与 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相关。伴 FLT3-ITD 阳性 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与发病时 WBC增高具有相关性,而对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 朱勇梅刘元昉张苏江沈志祥胡炯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1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如性别、年龄、化疗次数、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糖尿病、免疫功能等,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1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中,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感染率为14.17%;共检出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58.82%,革兰氏阳性菌占比41.18%。不同性别、穿刺部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化疗次数、置管时间、免疫功能情况、糖尿病情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史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史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应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缩短置管时间,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减少PICC导管感染发生。
- 孙舒君刘元昉叶雅静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导管相关性感染
- 再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董萍陈钰赵维莅刘元昉陈瑜沈志祥
- 关键词:再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