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泽莎 作品数:12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军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艺术 生物学 建筑科学 更多>>
音乐治疗对颅脑损伤康复的进展 被引量:7 2018年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颅脑损伤可引起神经及神经心理功能短暂或持续的损伤,随着病情的恢复,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广泛的运用于改善焦虑、抑郁、儿童自闭症、脑卒中等方面的治疗,音乐治疗对颅脑损伤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且一直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关音乐治疗在神经康复领域研究越来越多,这也说明音乐治疗在神经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将音乐治疗对颅脑损伤的康复作用做一综述,以期望更多的学者能意识到音乐对颅脑损伤康复的积极作用。 凌泽莎 薛雪 李蓓 阙方绪 白新刚 程琪 刘建成 王文春 张安仁关键词:音乐治疗 颅脑损伤 情绪障碍 猕猴椎动脉及横突孔大水的CTA观察及其CSA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实验动物在人类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着具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实验动物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实验动物身上来复制人类相关疾病,对疾病病因或发病机制的探讨可以起到对该疾病... 凌泽莎关键词:钩椎关节增生 横突孔 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3年 1858年德国解剖学家Luschka在颈椎局部解剖的研究中发现,在C3-C7颈椎椎体上面的侧缘存在向上突起即钩突,它与相应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想接而形成一个关节, 凌泽莎 贾功伟 虞乐华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钩椎关节增生 颈椎椎体 解剖学家 ICU内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早期康复治疗个案报道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对ICU内1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血气胸、肠梗阻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报道,以增强临床医生对重症康复的认识。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由高年资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为其进行相关康复评定并制定、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结果经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缩短了患者在ICU住院天数,预防了ICU获得性肌无力、废用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ICU内的重症患者,在其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时,及早、全面地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在ICU的天数,节约医疗资源。 凌泽莎 李蓓 董超 程琪 王文春 张安仁关键词:ICU 重度颅脑损伤 康复治疗 烧山火针法对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对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烧山火针法,对照组采用捻转补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检查,观察两组各指标前后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针法能够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与捻转补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烧山火针法能够增大膀胱容量,疗效优于捻转补法。 王彧 陈莎莎 柯晓华 王文春 江玥 李蓓 凌泽莎 张安仁关键词:烧山火 脊髓损伤 尿失禁 残余尿量 膀胱容量 注射复合rhBMP-2骨水泥制作猕猴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微创、可信的构建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高频超声监测正常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3.5-5.5岁。体质量4~6kg)的椎动脉血流状况,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通过骨穿针在猕猴颈C5-6左侧椎动脉旁注射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磷酸钙骨水泥1.5mL来制作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并用高频超声监测造模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vs)、舒张期末峰值血流(VD)、阻力指数(RI)、血管内径(D)并评价猕猴椎动脉血流的改变是否符合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的改变。【结果】发现在造模2个月后猕猴椎动脉的血流变化较明显,且趋于稳定,造模2月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血管管径变窄,VS(6.30±1.52)cm/s、VD(2.41±0.66)cm/s、RI(0.71±0.04)、O(0.084-0.01)cm,同造模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椎动脉代偿性的血流速增加,管径增粗。RI减低,VS(8.87±0.98)cm/s、VD(4.31±O.12)cm/s、RI(0.57±0.41)、D(0.09±0.01)cm,同造模前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高频超声引导注射骨水泥制作猕猴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实验方法。 凌泽莎 贾功伟 谭波涛 郑晓 张安仁 虞乐华关键词:猕猴 RHBMP-2 磷酸钙骨水泥 椎动脉 实验用猕猴颈部骨骼和血管的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为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颈部影像学资料. 方法 选择实验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3-5岁,体重3.5-5 kg,给予全身麻醉后行颈部CT血管扫描试验,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采集,获取正常猕猴颈部CT横断面影像. 并在横断位图像中测量C6横突孔入口处左右两侧椎动脉直径、C2-C6横突孔的横径、矢状径.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健康猕猴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及血管内径(D)进行分析. 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①猕猴椎动脉经C6横突孔入颈椎,C2横突孔出颈椎,并有钩椎关节的存在,猕猴椎动脉的走行与人极其相似;②猕猴左侧椎动脉直径为(1.89 ±0.44) mm,右侧椎动脉直径为(1.72 ±0.39) mm,双侧椎动脉直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同一节段双侧的横突孔测量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人相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提示:猕猴左右两侧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CCA-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CCA-EDV),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ICA-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ICA-EDV),颈外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ECA-PSV),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A-PS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颈部左侧动脉是猕猴的优势动脉. 结论 获得了实验用猕猴颈部骨骼及血管的影像学资料,血流动力参数及血管内径的测值,为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凌泽莎 周志明 郑晓 江园 贾功伟 虞乐华关键词:猕猴 椎动脉 CT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探讨有氧运动对骨质疏松功能状态改善情况 凌泽莎 阙方旭 董超 李蓓 王文春 张安仁1例重度脑外伤合并血气胸、肠梗阻的康复治疗 凌泽莎 李蓓 董超 王文春 张安仁高压氧联合传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索高压氧结合传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7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分)量表及Barthel指数对独立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定;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对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FIM评分(90±13.76 vs 79±12.19,P<0.05)和BI评分(71±13.72 vs 59±11.28,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感觉功能评分(190.65±18.26 vs 132.78±17.63,P<0.05)、运动功能评分(68.56±17.43 vs50.84±15.71,P<0.05)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结合传统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独立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加快。 马鑫 庞日朝 董超 孙年怡 刘建成 凌泽莎 白新刚 张安仁关键词:高压氧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