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化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氧化脱硫
  • 4篇度脱
  • 4篇深度脱硫
  • 4篇脱硫
  • 3篇噻吩
  • 3篇催化
  • 2篇氧化剂
  • 2篇氧气
  • 2篇脱硫技术
  • 2篇吸附剂
  • 2篇吸附脱硫
  • 2篇催化氧化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油品
  • 1篇有机硫化物
  • 1篇石油化学
  • 1篇石油化学工程
  • 1篇酸催化
  • 1篇酸催化剂

机构

  • 10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庆石化公司

作者

  • 10篇冯化林
  • 9篇宋华
  • 6篇孙兴龙
  • 2篇王园园
  • 1篇牟祖霖
  • 1篇宋华林
  • 1篇李锋
  • 1篇张娇静
  • 1篇张永伟
  • 1篇柳艳修
  • 1篇古晓庆
  • 1篇白冰
  • 1篇王臣
  • 1篇江雪原
  • 1篇李国忠
  • 1篇常凯

传媒

  • 2篇工业催化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gY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及竞争吸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改性的AgY分子筛,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光谱(AAS)、N_2吸附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分析。以噻吩/石油醚体系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吸附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0 min时脱硫效果最好。40℃时,AgY吸附剂的静态平衡吸附量为0 852 3 rnmol/g。考察了含氮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竞争吸附对模拟油的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氮化合物或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增大,模拟油体系的脱硫率显著降低,并且其影响强弱顺序为吡啶>喹啉,乙苯>甲苯>苯,且氮化物的影响比芳香烃化合物的影响更大。
宋华孙兴龙王园园冯化林
关键词:噻吩吸附脱硫
微波辅助AgY吸附剂制备及静态吸附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微波辅助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改性的AgY分子筛,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分析。以噻吩/石油醚体系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用量等条件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剂质量/原料油体积(g/mL)为1:40时脱硫效果最好,脱硫率为98.46%。40℃时,AgY吸附剂的静态平衡吸附量为0.7970 mmol/g。
宋华孙兴龙王园园冯化林
关键词:噻吩脱硫
介孔材料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介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结构均一和可调等优良性能,在催化、吸附、分离、传感器以及光、电、磁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介孔材料的分类、合成方法、合成机理及其应用。阐述了液晶模板、电荷匹配、棒状自组装、层状折皱模型和协同作用等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对介孔材料进行了展望。
宋华冯化林孙兴龙
关键词: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介孔材料介孔结构
氧气-Na_2WO_4P_(2.5)/SiO_2体系催化油品氧化深度脱硫被引量:1
2011年
制备了Na2WO4/SiO2和Na2WO4P2.5/Si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试法、数字化扫描电镜(SEM)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噻吩/石油醚模拟油为原料,以氧气为氧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脱硫性能,发现Na2WO4P2.5/S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Na2WO4/SiO2。考察了Na2WO4P2.5/SiO2催化剂质量、氧气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萃取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在噻吩/石油醚模拟油为20 mL、Na2WO4P2.5/SiO2为0.12 g、氧化温度60℃、氧气流量120 mL/min的反应条件下,氧化40 min得到的产物采用甲醇萃取,在剂油比为1,20℃下萃取10 min时,脱硫率可达96.6%。
宋华冯化林牟祖霖王臣孙兴龙
关键词:磷钨酸盐氧气氧化脱硫萃取脱硫
Ag/γ-Al_2O_3催化剂催化氧化深度脱硫及反应动力学模型探索被引量:2
2012年
以噻吩/石油醚模拟油为原料、Ag/γ-Al2O3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研究了催化氧化深度脱硫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低温氮吸附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萃取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在噻吩/石油醚模拟油20 mL、Ag/γ-Al2O3催化剂0.12 g、氧化温度70℃的反应条件下,氧化50 min后,将得到的产物采用甲醇为萃取剂,在20℃、剂油体积比1∶1的条件下萃取30 min,脱硫率达到98.1%。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噻吩氧化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来表示,其表达式为:k=0.049 45 exp[-10 683.4/(RT)]。
宋华白冰宋华林冯化林
关键词:氧化脱硫噻吩
V_2O_5催化氧化深度脱硫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研究氧化法深度脱硫技术,以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和助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大小顺序为V2O5>磷钨酸>磷钼酸。以V2O5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助剂,优化了氧化条件。结果表明:在噻吩/石油醚模拟油体积10 mL、H2O2 0.05 mL(体积分数1.5%)、V2O5 0.002 0 g(质量浓度200 mg/L)、无水乙醇0.50 mL(体积分数5%)、氧化温度40℃的反应条件下,氧化60 min,得到的氧化产物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进行萃取,萃取温度15℃,萃取时间15 min,剂油体积比为1时,噻吩/石油醚模拟油中的噻吩质量浓度由200 mg/L降至30.8 mg/L,脱硫率为84.6%,比未经氧化直接萃取时的脱硫率高28.0%,氧化效果明显。用此方法处理直馏汽油,汽油中硫的质量浓度由179.3 mg/L降至18.0 mg/L,脱硫率为91.0%,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宋华冯化林李国忠江雪原
关键词:H2O2V2O5氧化脱硫汽油
油品氧化脱硫技术中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2010年
综述了近年来氧化脱硫技术中氧化剂的研究进展,其中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有机过氧化物、分子氧等;并提出氧化剂的发展方向。
宋华冯化林孙兴龙
关键词:氧化脱硫氧化剂油品过氧化氢分子氧
氧化脱硫技术研究
本文研究了氧化脱硫技术,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找出了适宜的脱硫条件,并对氧化脱硫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 以γ-AlO为载体,采用AgNO溶液通过浸渍法制备了Ag/γ-AlO催化剂,并采用N吸附比表面积...
冯化林
关键词:萃取脱硫氧气动力学模型
文献传递
燃料油吸附脱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与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技术在超低硫燃料油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综述了吸附法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化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反应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两种类型的吸附脱硫方法以及分子筛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吸附剂、活性炭基吸附剂和粘土基吸附剂在吸附脱硫方面的应用。指出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
宋华孙兴龙古晓庆冯化林常凯
关键词:石油化学工程燃料油吸附脱硫有机硫化物吸附剂
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氧化油品深度脱硫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氧化油品深度脱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常温、常压下,向油品中加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搅拌下加入高铁酸钾,控制反应温度15~50℃,反应时间10min~2.5h,将得到...
宋华张永伟张娇静柳艳修李锋冯化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