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平
- 作品数:30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被引量:3
- 2009年
- 冒平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介入神经放射学铂金弹簧圈开颅手术
- 椎管哑铃型肿瘤脊柱稳定性的评估与处理策略
- 何百祥鲍刚宋千王宁冒平祁磊李传坤廉民学廉海平
-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个体化显微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肿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肿瘤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患者术前、术中脊柱失稳因素实施脊柱内固定。对比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6例椎管哑铃肿瘤均达到了一期全切。其中,神经鞘瘤20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术后1月ASIA感觉评分为(219.34±1.62)分,ASIA运动评分为(98.61±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随访6~52个月,平均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依据椎管哑铃肿瘤特点分型并制订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一期全切;术前、术中准确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合理选择脊柱内固定,对于预防患者术后脊柱畸形,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冒平王乙锠杜昌旺廉民学何百祥鲍刚
- 关键词:哑铃形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脊柱
- 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增强现实技术在颅内病变术前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利用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增强现实(AR)技术进行颅内病变的术前精确定位,并评估其定位效果。方法选取24例拟接受开颅手术的颅内病变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AR技术及传统方法进行颅内病变术前定位,均采用常规方法开颅,通过与术中所见病变的实际位置对比,评估两种方法的定位准确度。结果研究组定位准确10例,较准确2例;对照组定位准确4例,较准确6例,不准确2例;两组定位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0,P=0.001)。结论与传统定位相比,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AR技术能提高颅内病变术前定位准确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威常骁毅高珂冒平王伟梁晨
- 关键词:颅内病变增强现实技术
- 一种神经外科头部手术定位装置
-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神经外科头部手术定位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可旋转调节角度的垫枕。通过在垫枕的前端两侧设置连接块与固定垫转动连接后,推动滑杆的下端位置可将垫枕的后端顶起并由螺栓将滑块固定...
- 冒平王拓高珂
- 文献传递
- 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1
- 2011年
- 目的对比分析64排3D-CTA、2D-DSA及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筛选31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完整的3D-CTA、2D-DSA、3D-DSA及手术资料。比较3D-CTA、2D-DSA、3D-DS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及其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及瘤颈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3D-DSA共检出35枚颅内动脉瘤,3D-CTA及2D-DSA均检出34枚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88.89%。三种检查手段的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显示3D-CTA与3D-DS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2D-DSA。3D-DSA及3D-CTA均能良好显示检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及动脉瘤瘤颈情况,效果明显优于2D-DSA(P<0.05)。结论利用3D-CTA可安全、有效地检查颅内动脉瘤,其检查效果优于2D-DS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及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手段。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且3D-CTA阴性的患者,可推荐进一步行3D-DSA检查。
- 郭建新冒平牛刚赵婷婷丁辉王茂德杨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后路寰枢关节松解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松解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后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例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延髓脊髓角度(CMA)、寰齿间距(ADI)值及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和脊髓受压情况及寰枢椎水平、垂直脱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8.38±38.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7.09±59.84)mL,平均住院时间(9.54±2.81)d;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 d时患者的JOA、ADI、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CMA分别为(11.94±1.37)分、(2.72±1.08)mm、(3.03±0.78)mm、(145.35±8.00)°,与术前的(9.94±1.26)分、(4.96±1.60)mm、(6.89±1.36)mm、(122.16±9.58)°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6~25(14.90±6.70)个月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情况,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增加到(13.16±1.19)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后路寰枢关节松解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
- 王宁鲍刚廉民学宋千廉海平冒平何百祥
-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畸形
- 一种胶质瘤类器官复苏液、培养液及复苏培养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质瘤类器官复苏液、培养液及复苏培养方法,属于胶质瘤类器官复苏技术领域。所述复苏液包含紫杉叶素和毛蕊异黄酮。本发明胶质瘤类器官复苏液,在复苏胶质瘤类器官时可大大降低DMSO对胶质瘤类器官的损伤及冷冻对其的...
- 高珂崔波冒平王拓
- 硬性支撑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技术在垂体瘤术后鞍底重建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硬性支撑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技术在垂体瘤术后鞍底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和观察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完成的54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鞍底重建方式分为硬性支撑组和软性重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发生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性支撑组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及腰大池置管率低于软性重建组,住院时间短于软性重建组(P<0.05)。结论硬性支撑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技术能有效减少经鼻蝶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李鹏飞冒平原旭高珂王拓宋锦宁
- 关键词:垂体瘤脑脊液漏
- 功能导航在额顶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导航与术中唤醒麻醉联合皮层刺激在手术切除额顶叶胶质瘤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7例额顶叶胶质瘤患者,分为导航组(91例)和唤醒组(66例):导航组术中采用BOLD-fMRI联合DTI-FT神经导航技术;唤醒组术中采用唤醒麻醉联合脑皮层电刺激技术。分析患者运动功能保护效果、肿瘤切除率及手术时间。结果:导航组与唤醒组在运动功能保护上效果相当(P>0.05)。导航组肿瘤切除率优于唤醒组(P<0.05)。导航组手术时间比唤醒组短(P<0.05)。结论:BOLD-fMRI联合DTI-FT神经导航技术在切除额顶叶胶质瘤术中运动功能保护与作为金标准的唤醒麻醉效果相当,且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手术时间,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杜昌旺史罗宁王茂德陈伟姜海涛王伟王娟冒平祁磊
- 关键词:BOLD-FMRI术中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