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大任

作品数:54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理论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理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分子
  • 9篇动力学
  • 8篇原子
  • 6篇子结构
  • 5篇代数
  • 5篇电子结构
  • 5篇金属
  • 4篇电子态
  • 4篇配合物
  • 4篇李代数
  • 4篇量子
  • 4篇
  • 4篇GM(1,1...
  • 3篇电子态密度
  • 3篇原子簇
  • 3篇色谱
  • 3篇态密度
  • 3篇氢原子
  • 3篇离解
  • 3篇量子化学

机构

  • 52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青岛化工学院
  • 3篇济南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54篇关大任
  • 15篇蔡政亭
  • 14篇丁世良
  • 9篇邓从豪
  • 9篇张瑞勤
  • 8篇易希璋
  • 6篇王泽新
  • 6篇赵显
  • 6篇李干佐
  • 5篇王正武
  • 3篇华东明
  • 3篇齐元华
  • 3篇易希章
  • 3篇刘成卜
  • 3篇戴国才
  • 2篇廖莉玲
  • 2篇杨本会
  • 2篇李峰
  • 2篇牟建海
  • 2篇郑雨军

传媒

  • 7篇中国科学(B...
  • 5篇分子科学学报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物理学报
  • 4篇化学学报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Chines...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化学第八...
  • 2篇第八届原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Chines...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2
  • 4篇2001
  • 4篇1999
  • 8篇1998
  • 6篇1997
  • 6篇1996
  • 2篇1995
  • 6篇1990
  • 8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原子在金属锂表面台阶附近吸附和表面扩散行为的ab initio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取Li_7H和Li_9H两个原子簇模拟氢原子与含台阶的金属锂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小基组用abinitio方法计算了体系的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面(或势能曲线),结果表明:(1)对Li_7H体系,台阶面附近沿垂直于边棱方向存在三种不同的桥位吸附位,最稳定的吸附位在上台面接近台阶边棱处,台阶面显著地改变了表面扩散活化能,台阶边棱处有一个较高的势垒,于是,迁移原子将会在台阶边棱处受到反射,并可被捕获于台阶面上及其附近,由势能面确定了最低能量表面扩散途径,(2)对Li_9H体系,在Li_7H原子簇基础上增加次表面层两个锂原子后,表面扩散活化能略有减小,氢原子在上台面的桥位吸附更趋稳定,各吸附位相对稳定性及势垒几何位置几无改变,这些结果显示了台阶面对氢原子的化学吸附和表面扩散发生扰动,台阶边棱对表面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王泽新蔡政亭关大任丁世良邓从豪
关键词:原子簇
氢原子在平坦金属锂(100)面上表面扩散行为的ab initio研究
1990年
本文用Li_7(4,3)-H和Li_9(5,4)-H小原子簇模拟氢原子在平坦金属锂(100)面吸附体系,取小基组作了各吸附位吸附势能曲线及相应分子轨道能级图、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面的ab initio研究,结果表明,氢原子优先吸附在配位数较高的吸附位上,并倾向于由高配位数吸附位向低配位数吸附位迁移,表面扩散各向异性,扩散跳跃步长与锂单晶晶格原子间距数量级相同,从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面确定了最低能量表面扩散途径,分析了原子在平坦金属表面上迁移的微观过程。
王泽新关大任蔡政亭丁世良邓从豪
关键词:
Studies on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Chemical Bond Features of the Coordinate Compound Crystal [Mn(H_2O)_4(NCS)_2]·(18-C-6)
1990年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bond features of the coordinate compound crystal [Mn (H2O)4 (NCS)2D·(18- C- 6) have been studied by means Mulliken's bond orders, charge distribution, and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s etc. calculated by means of CNDO/2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and based on a molecular fragment model of this compou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bonding fashion between the transition metal coordinate unit [Mn(H2O)4(NCS)2] and ether ring of 18-C-6 is quite highly localized hydrogen bond.
蔡政亭关大任樊悦朋张瑞勤
关键词:锰配合物异硫氰酸成键特性电子态密度
全文增补中
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分子交换能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of surfactants in the surface monolayer of binary surfactant aqueous solutions has been deduced with the help of two dimensional cryst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ergism of surfactants and the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Through the parameter of molecule interaction( β s), the value of the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can be obtained by equation ε =2.3×10 -24 β s T that has been examined with six typical surfactant systems.
王正武李干佐牟建海关大任
关键词:表面能
含时黄金规则波包传播法对低初始振动激发HeI_2分子振动预离解的研究
1995年
采用含时黄金规则波包传播法,对低振动激发(ν<12)vanderWaals分子HeI2(总角动量J=0)的振动预离解计算了总和部分衰变宽度。几乎对所有初始振动态,得到的总衰变宽度比线宽测量外推数据低约30%。但是在很低振动激发(ν≤2)时。计算结果相当接近于实验外推数据。所得到的总衰变宽度随初始振动态的变化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这与较高振动激发的情况很相似。因此,低振动激发时总衰变宽度的变化不可能是源于离解机理改变的结果。衰变模式仍应是量子力学的。像在高振动激发时得到的结果一样,计算的转动态分布对初始振动还是不敏感的。
关大任赵显邓从豪
关键词:衰变宽度
低初始振动激发van der Waals分子HeI_2振动预离解三维含时波包动力学研究
1997年
用含时黄金规则波包法,计算了低初始振动激发HeI_2分子振动预离解总和分衰变宽度,寿命和速率及它们随初始振动态υ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外推数据符合得相当好.计算所需很短的波包总传播时间(不超过1ps)是由离解碎片在振动去激发绝热势能面(υ-1)上驻留时间决定的.较强的终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预言并解释了终转动态分布随着υ的移动而改变的动力学规律.
关大任赵显邓从豪Z.JohnH.Zhang
全文增补中
紫外吸收光谱法对C_(14)BE与NaCMC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探讨了不同介质中C14BE与NaCMC相互作用的机理.据UV光谱可以推断,纯水介质中,C14BE没有与NaCMC形成复合物,NaCl的加入可使两者间通过氢键或疏水力结合成复合物,在pH=2的介质中,C14BE与NaCMC之间可通过氢键及静电力形成复合物,而且含NaCl时形成氢键的能力强于不含NaCl。
隋卫平徐桂英李干佐关大任隋华
关键词:紫外吸收光谱羧甲基纤维素钠
用动力学李代数方法研究纳米结构准一维系统的电子态
用动力学李代数方法描述了纳米结构中准一维系统(量子线)的电子态,这种代数方法特别适合于理论上求解这些人造量子系统问题,得到了一种量子线结构的波函数表达式.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出人造量子系统的电子结构和限制势之...
赵显关大任易希璋吴爱玲于晓强蒋民华
关键词:量子线电子结构
皂荚素的表面活性及其二元体系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 (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 .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 (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 (1 0 )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复配的表面张力 -浓度对数关系 (γ~lgc)曲线 ,并用二维晶格模型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 .结果表明 ,皂荚素主要呈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呈微弱的离子性 .复配后分子交换能均小于零 ,复配增效 .增效顺序为 GS/阳离子 >GS/非离子 >GS/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
王正武李干佐牟建海关大任廖莉玲娄安境
关键词:表面活性热力学
a-Si:H掺杂机理的研究
1989年
本文利用CNDO/2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P和B原子在四面体配位的Si)(46)和Sl_(46)H_(60)H_4~*原子集团中置换S_1原子前后的原子集团能量和能态分布变化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在Si_(46)H_(60)H_4~*原子集团中用P(或B)置换引Si原子后在能隙中明显地出现施主(或受主)态子带,同样在Si_(46)中进行置换前后没有这一特性;2)在Si_(46)原子集团中引入P(或B)置换S1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明显小于在Si_(46)H_(60)H_4~*原子集团中进行相应置换所需要的能量.因此,纯的a-si材料不显示有效的掺杂特性,而a-Si:H具有明显的四面体代位式掺杂效应.此结论可解释大量实验结果.
戴国才张瑞勤关大任蔡政亭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