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宁

作品数:30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小麦
  • 10篇基因
  • 7篇杂种
  • 7篇普通小麦
  • 7篇细胞质
  • 7篇核质
  • 6篇核质杂种
  • 5篇羊草
  • 5篇育种
  • 5篇植物
  • 5篇山羊草
  • 5篇霉病
  • 5篇赤霉
  • 5篇赤霉病
  • 4篇雄性不育
  • 4篇转基因
  • 4篇不育
  • 3篇异源
  • 3篇异源细胞质
  • 3篇杂种小麦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聊城大学
  • 2篇张家口市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8篇侯宁
  • 27篇刘春光
  • 16篇刘根齐
  • 14篇吴郁文
  • 14篇张翠兰
  • 14篇张炎
  • 9篇刘立科
  • 4篇陈建南
  • 4篇张文会
  • 3篇吴冰洁
  • 3篇任树新
  • 3篇刘建成
  • 2篇赵世民
  • 2篇霍阿红
  • 2篇樊颖伦
  • 2篇付永斌
  • 2篇张志鹏
  • 2篇杨德智
  • 1篇康旭升
  • 1篇吕德扬

传媒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Journa...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遗传学会...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产优质核质杂种春小麦新品种——小山9659被引量:2
2010年
霍阿红刘春光付永斌张志鹏杨德智侯宁
关键词:春小麦核质杂种春麦小麦品种
高产抗旱核质杂种春小麦新品种——小山8645被引量:1
2010年
刘春光霍阿红侯宁张志鹏付永斌杨德智
关键词:春小麦核质杂种春麦
4个普通小麦同核异质系的遗传特征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培育出具有D2型细胞质的普通小麦核质杂种可育系D2-CA8057,来源于D2型细胞质变异的不育系msD2-CA8057和来源于普通小麦CA8057细胞质变异的不育系msA-CA8057。研究了这4个普通小麦同核异质系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3种异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遗传效应,具有核质杂种优势利用潜力。(2)不育系msA-CA8057与msD2-CA8057具有不同的花药和花粉败育特征,前者花粉败育在单核晚期,败育彻底且无淀粉粒积累;后者花粉败育起始于单核晚期,败育期长且有部分淀粉粒积累。(3)不育系msD2-CA8057具有较好的育性保持与恢复特征,恢复源广、可恢复度高;不育系msA-CA8057的育性容易保持但恢复困难,主要是恢复源少,但存在恢复度高的恢复源。从不同侧面评价了异质系及新不育系的利用价值,讨论了细胞质变异的可能原因及花粉败育类型与育性恢复性能的相关性。
刘春光吴郁文侯宁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普通小麦同核异质系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
外源DNA导入燕麦及种质资源创新
赵世锋刘根齐田长叶刘春光陈淑萍赵世民黄文胜侯宁崔金丽
该项目采用花粉管道法,将外源DNA导入了栽培燕麦,实现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为缩短燕麦育种周期提供了可能。外源DNA导入燕麦后,获得了丰富和稳定的遗传变异,并进行了蛋白质电泳、PAPD技术奠定,拓宽了燕麦育...
关键词:
关键词:外源DNA燕麦种质资源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SP70 Antisense RNA Expression Vecto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Male Sterility in Plant被引量:2
2008年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HSPTO gene and male sterility of plant further. [ Methods ] Anther specific expression promoter Osg6B of rice was coloned by PCR then connected with HSP70 antisense fragment to construct HSPTO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The expression vector was identified by PCR experiment and enzyme digestion. [ Result] The sequence of coloned Osg6B promoter had 97% homology to the published sequence, and the cis-regulatory element in promoter area was integrated. HSP70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driven by the promoter Osg6B was confired by colony PCR and enzyme digestion. [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ion vector would lay solid foundation for utiliz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male sterility of plant.
刘立科刘根齐侯宁刘春光陈建南张文会樊颖伦吴冰洁
关键词:HSP70
普通小麦D^2型CMS系的育性基因及其遗传特性被引量:4
2002年
通过研究普通小麦D2 型CMS -育性恢复体系中育性基因的种类及其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1)D2 型不育系具有较好的不育性保持与恢复特征 ,在一般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中具有广泛的恢复 (基因 )源、可恢复度高 (恢复度超过 5 0 %的品种或品系占到 33.6 1% ) ,也能较容易地转育出新的不育系 (完全保持不育性的品种或品系占到2 5 .2 1% ) ,这一特征明显优于现有T、K、V型等不育系。 (2 )D2 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受核内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控制 ,相应的核基因型分为A1(不育基因 )、A2 (不育基因 +抑制基因 )两类 ;恢复系的恢复性受核内主效恢复基因、微效恢复基因和抑制基因控制 ,相应的核基因型分为C1(主效恢复基因 )、C2 (主效恢复基因 +微效恢复基因 )、C3(微效恢复基因 )、C4 (主效恢复基因 +抑制基因 )、C5 (主效恢复基因 +微效恢复基因 +抑制基因 )、C6 (微效恢复基因 +抑制基因 ) 6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育性基因、尤其是微效恢复基因和抑制基因的遗传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D2型不育系有效杂交组合的基本模型为 :A1+C1、A1+C2、A2 +C2。 (3)D2 型不育系等位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非等位恢复基因的遗传表现出累加效应 ,这正是强恢复系选育的理论依据之一。
刘春光侯宁刘根齐吴郁文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普通小麦育性基因
异源细胞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效应被引量:9
1998年
以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 ,采用外植体愈伤组织赤霉菌毒素抗性鉴定、麦穗单花定位注射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鉴定 3种方法 ,研究细胞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某些同核异质系之间愈伤组织赤霉菌毒素抗性不同 ;不同核质组合细胞质效应差异 ,表现出特定的核质互作关系 .异源细胞质小麦与感病普通小麦品种正反交子一代植株之间赤霉病抗性有较明显的差异 ,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小麦与感病小麦品种或抗病小麦品种正反交杂种子一代之间相比较均表现出优良的异源细胞质抗性效应 .与一般普通小麦品种比较 ,多数供试异源细胞质小麦有较强的抗病性 ,几个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选系抗赤霉病能力强 ,抗性稳定 ,可能是较好的新抗源 .进一步研究异源细胞质效应 ,探索抗赤霉病小麦育种新方法很有意义 .
吴郁文任树新刘春光侯宁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性遗传细胞质效应异源细胞质
人工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的方法,创新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通过反义RNA技术抑制植物花药内源HSP70基因的表达,进而干扰转基因植株花药的正常发育,获得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具体来说,它是将由花药特异性表达的...
刘立科刘春光刘根齐侯宁张文会陈建南
文献传递
小麦族内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0年
本文从核质基因型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组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 (片段 )互作和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 4个层次综述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小麦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拓展 ,提出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重点领域——核质杂种的遗传变异、新型核质杂种的创制和杂种优势利用 。
刘春光吴郁文侯宁张翠兰张炎
关键词:小麦族杂种优势遗传育种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被引量:14
2003年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I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用同样方法导入燕麦,从其导入一代(GT)中检测出了表达GUS活性的阳性植株。
赵世锋刘根齐田长叶刘春光陈淑萍侯宁黄文胜赵世民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基因导入外源DNA燕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