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经CT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30例病人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良好25例,轻残3例,中残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傅可余翔高小平梁辉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分析及其介入治疗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以及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和神经介入治疗对诊断和治疗TIA的作用。【方法】选择TIA患者198例,全部行经颅多普勒(TCD)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159例行全脑DSA检查,37例行脑供血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198例患者中TCD血流异常186例,颈部血管彩超血流异常131例、颈部血管斑块117例,脑血管造影血管狭窄125例,支架植入37例。【结论】脑供血动脉斑块狭窄所致的低血流量和斑块脱落所致的脑栓死是TIA发作的主要原因,狭窄部位的支架植入是解除斑块所致TIA发作的有效方法。
- 高小平余翔梁辉
-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附20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神经科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由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开展,大大的降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1],再加上其痛苦小、创伤小,被很多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但是为保证患者的良好预后,其术后的并发症不容忽视。
- 张欢高小平余翔
- 关键词:并发症
-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2和VEGF表达的变化及神经保护作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Hsp22和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蒙古沙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I/R)组。其中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4个亚组:6h组、1d组、3d组和7d组,5只/组。观察各组沙鼠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Hsp2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和细胞间质水肿,神经元坏死。Hsp22和VEGF在沙鼠缺血再灌注前脑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相同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沙鼠脑组织中Hsp22和VEGF的表达有关。
- 余翔高小平张瑶胡治平
-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处理。【方法】对7例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动脉鞘,沿动脉鞘置入导引管、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用第三代水解脱铂金圈作动脉瘤栓塞。【结果】致密填塞动脉瘤6例,大部填塞1例。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结论】娴熟的介入操作技术、选择合适大小和数量的铂金圈,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 高小平梁辉余翔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6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观察。共分析1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病因多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先兆子痫7例,继发性高血压3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肾功能不全3例。主要临床表现视觉障碍、头痛、精神异常和癫痫发作。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T1WI呈低或等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予以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结论:RPLS的病程具有可逆性,脑后部白质损害是其主要特征,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本病恢复的关键。
- 傅可余翔周琳
-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影像
-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共置入22枚Wingspan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置入后即可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率由(86.5±12.3)%下降至(23.2±8.5)%;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术后随访,8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无再狭窄情况发生,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1例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死亡。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余翔高小平梁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并发症
- 永存舌下动脉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r artery,PHA)是第二类最常见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最常见的是三叉动脉),发生率约为0.027%-0.260%。此类胚胎血管起源于颈内动脉颈段,
- 余翔高小平梁辉
- 关键词:ARTERY动脉吻合颈内动脉颈动脉PHA发生率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瘤腔内栓塞的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瘤内栓塞后完全不显影,其中2例为弹簧圈单纯栓塞、1例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是否进行瘤囊内弹簧圈栓塞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 高小平余翔傅可
-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175例分析被引量:14
- 2005年
- 余翔高小平梁辉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