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建荣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城市
  • 2篇城市文化
  • 1篇电影
  • 1篇新媒体
  • 1篇意蕴
  • 1篇生命之路
  • 1篇诗歌
  • 1篇诗歌思想
  • 1篇主题意蕴
  • 1篇族群
  • 1篇王家卫电影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生态
  • 1篇文化自觉
  • 1篇文脉
  • 1篇无家可归
  • 1篇媒体
  • 1篇化生

机构

  • 6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6篇余建荣
  • 1篇李微

传媒

  • 3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新闻知识
  • 1篇电影文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族群社会发展的意义
2013年
任何族群的非物质文化,都是全民性的活的记忆。它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精神,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它是维系地方族群存在的纽带,这条纽带如果遭到破坏,那么地方族群文化的基因链将出现断裂变形,随之而来的是族群发生生存危机。从文化人类学意义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源自地方族群生活方式,它承载着地方族群的文化认同,维护着地方族群文化自觉和国家文化主权,维护与培育着族群社会的文化生态。
余建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觉文化生态
周作人诗歌思想浅论
2006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对其深入的探讨有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文坛人物。周作人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的关键在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摇摆的灵魂,当然还有他那闲适隐逸的情怀,像幽灵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其一生。
余建荣
关键词:《小河》生命之路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被引量:30
2014年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娱乐、消费乃至价值观和审美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改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显得越发不适应,因而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受众也越来越少,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后继无人和经济窘迫等诸多问题。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进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良性发展,无疑值得深思。
李微余建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
“无家可归”的都市流浪者——论王家卫电影的主题意蕴被引量:2
2010年
王家卫的电影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其作品中始终笼罩着对倾诉和沟通的渴望("家")以及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无奈的人们不断地追寻,不断地逃避,不断地拒绝,构成了都市人的艰难处境,呈现出都市人孤独至极的精神状态。
余建荣
关键词:主题意蕴
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城市文化遗产集中展示了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最具价值的成果,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最真实地体现了城市个性,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余建荣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城市文脉城市发展
重庆城市文化的传统与变迁被引量:1
2011年
重庆是在古代江州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重庆城市文化重要的人文传统。基于地貌特征形成的"江-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自然传统。重庆城市文化在几千年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传统与更新、古老与现代的交替,实现了从旧到新的涅槃和更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移民活动和近代化是重庆城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巨变的重要因素。
余建荣
关键词:城市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