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睿瑜 作品数:25 被引量:9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入路选择对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经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对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8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将经翼点手术入路设为A组(n=34),额下手术入路设为B组(n=4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肿瘤切除效果、视力改善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Ⅰ级切除率、Ⅱ级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B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率为76.47%,高于B组的7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6/34),略低于B组的19.04%(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鞍结节脑膜瘤形态、大小和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确定手术入路,翼点与额下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在住院时间、视力改善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何睿瑜 王辉 廖旭兴 徐叶 黄伟俊 陈景涛关键词:翼点 入路选择 脑膜瘤 单双侧外引流治疗继发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适合于治疗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方法。方法:对经头颅CT证实的82例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的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人,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血肿消失的时间、脑积水的发生率、脑室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率,加以统计分析。结果:与单侧脑室外引流方法相比较,双侧外引流方法血肿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略高于单侧引流。结论:双侧外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侧,但要注意预防再出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崔连旭 王辉 何睿瑜关键词:疗效分析 引流治疗 继发性脑室内出血 出血破入脑室 脑实质内 脑室感染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2021年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HCH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实施大骨瓣开颅术,研究组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χ^(2)=5.299,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32.36±9.65)min,血肿消退时间(5.17±1.25)d,住院时间(16.83±5.74)d,均优于对照组(t=20.976、6.813、4.647,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为(85.38±6.17)分,高于对照组的(72.22±7.42)分;NIHSS评分为(9.43±2.49)分,低于对照组的(11.67±3.35)分(t=9.754、3.83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2)=4.320,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应用于HCH患者中,可缩短患者手术用时、血肿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陆大鸿 崔连旭 何睿瑜 刘党奇 谭宝东 彭四维 李昊旻关键词:小骨窗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亚低温治疗及预示疗效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哪些临床指标可以预示良好疗效。方法对2000 ̄2004年我院246例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O S),并对伤后可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58例,植物生存状态19例,重残12例,中残17例,轻度或无功能障碍140例。可预示良好疗效的临床指标:伤后G C S评分≥5分、基础体温正常、非重度颅内高压、脑损害非弥漫性、治疗时间窗及时(≤6h)和时程足够(≥48h)。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采取正确的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邓其峻 周立新 骆秀梅 梁泉 梁学军 崔连旭 何睿瑜关键词:颅脑损伤 预后 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011年 听神经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手段。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治疗了54例听神经瘤,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临床因素,报告如下。 王辉 刘党奇 崔连旭 徐叶 梁学军 何睿瑜关键词:手术治疗 听神经瘤 锁孔入路 乙状窦后 显微外科 颅内肿瘤 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6例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结果:完全恢复11例,轻瘫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掌握好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跨窦骨瓣可明显提高止血效果。 何睿瑜 王辉关键词: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颞叶血肿的诊治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颞叶血肿起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以颞叶血肿起病的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的1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H&H分级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2例。有3例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证实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出院后随访3~12个月,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前H&H分级Ⅲ级的1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良好6例,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1例;4例Ⅳ级患者中,术后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1例;2例Ⅴ级患者中,严重伤残1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以颞叶血肿起病动脉瘤多为后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术前充分了解病情并行CT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彻底探查是提高疗效和预后的主要方法。 廖旭兴 王辉 蔡瑜 邓其峻 梁学军 霍文滔 何睿瑜 刘党奇 徐叶 潘逸烽 邱建国关键词:颞叶 颅内动脉瘤 血肿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脊髓血管疾病初步体会(附:7例报告) 廖旭兴 王辉 钟伟健 董安石 段成斌 梁学军 何睿瑜 徐叶 潘逸烽 邱建国 邓其峻维生素B_(6)注射液在治疗儿童脑外伤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B6注射液在治疗儿童脑外伤中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96例保守治疗的儿童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经实施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外伤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6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主诉消失症状,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头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儿童脑外伤保守治疗中,加用维生素B6注射液可有效缓解脑外伤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彭四维 刘颖 何睿瑜 刘党奇 谭宝东 陆大鸿 李昊旻 崔连旭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第三脑室造瘘对脑室内血肿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第三脑室造瘘对脑室内血肿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就诊的脑室内血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造瘘组(36例)和血肿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造瘘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第三脑室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脑积水发生率、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和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和生活质量(GQOLI)评分。结果术后3 d,造瘘组脑积水发生率(8.33%)显著低于血肿组(27.78%)(χ^2=4.60,P=0.03),造瘘组术后6 h血肿清除率47.22%显著高于血肿组22.22%(P <0.05),造瘘组术后死亡、术后再出血和术后颅内感染均略低于血肿组,术前两组NIH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造瘘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血肿组、GQOLI评分显著高于血肿组(P <0.05)。结论对脑室内血肿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第三脑室造瘘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邱建国 何睿瑜 王辉关键词: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内血肿 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