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婷
作品数:
4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玉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唐小凡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祝凯华
沭阳县人民医院
张丹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李汛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多态
4篇
多态性
4篇
基因
3篇
胃癌
3篇
基因多态性
2篇
易感性
2篇
印迹
2篇
幽门螺
2篇
幽门螺杆菌
2篇
肿瘤
2篇
胃肿瘤
2篇
螺杆菌
2篇
免疫
2篇
免疫印迹
1篇
单核
1篇
单核苷酸
1篇
单核苷酸多态
1篇
单核苷酸多态...
1篇
氧化酶
1篇
易感
机构
4篇
兰州大学第一...
3篇
兰州大学
3篇
兰州大学第二...
1篇
沭阳县人民医...
作者
4篇
何文婷
4篇
李玉民
3篇
张丹
3篇
祝凯华
3篇
唐小凡
2篇
刘涛
2篇
李汛
2篇
刘玲玲
2篇
赵军
1篇
朱克祥
1篇
宋玉鑫
1篇
张全保
1篇
何建宏
1篇
何明彦
1篇
单勇
1篇
俸铁岚
1篇
周文策
1篇
李世雄
1篇
石斌
1篇
陈应泰
传媒
1篇
世界华人消化...
1篇
第四军医大学...
1篇
中国普外基础...
1篇
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4篇
2009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回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765G>C的单核昔酸多态性与回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回族人群中胃癌组(n=100)、癌前病变组(n=102)和正常对照组(n=105)进行基因分型.使用ELISA法检测Hpylori感染.结果:COX-2-765GC+CC在胃癌组显著增高(P=0.02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食腌菜的-765GC+CC携带者患胃癌的风险是不食腌菜的-765GG携带者的5.038倍(P=0.000);Hpylori感染阳性的-765GC+CC携带者患胃癌的风险是Hpylori感染阴性-765GG携带者的3.520倍(P=0.002).结论:COX-2-765G>C和中国甘肃地区回族人群胃癌易感性增高相关.-765GC+CC分别与食腌菜、Hpylori感染在胃癌的发病风险中存在着加乘交互效应.
唐小凡
李玉民
李世雄
李汛
何文婷
张丹
张全保
祝凯华
关键词:
胃癌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IL-10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59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甘肃地区胃癌之间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别对来自甘肃地区人群137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44例对照个体IL-10-592A/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技术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①对照人群IL-10基因-592位点AA,AC,CC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9.9%,47.9%,22.2%;②胃癌组IL-10CC基因型携带频率为32.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2%(P<0.05),携带IL-10CC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2.19倍;③以IL-10AA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阴性的个体为对照,CC基因型并HP感染阳性及CC基因型并HpCagA阳性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75倍,4.51倍.结论:IL-10基因-592位点A/C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IL-10A/C基因多态性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存在加乘交互作用.
祝凯华
李玉民
刘玲玲
张丹
唐小凡
何文婷
陈应泰
赵军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10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免疫印迹
CAGA
甘肃胃癌高发区人群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Arg72Pro)多态性与胃癌高发区甘肃河西地区汉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Arg72Pro多态性与环境因素、胃癌发生部位、病理分型等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40例胃癌患者、110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以及125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标本p53基因Arg72Pro的多态性,并比较其不同的基因型与胃癌风险的关系;对胃镜活检以及手术切除标本应用WarthinStarry法(W—S法)判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Pro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3、0.482和0.472,Pro基因型携带者的胃癌发病风险是Arg/Arg基因型携带者的1.846倍[95%CI(1.006~3.387),P=0.046;。经Logistic回归筛选确定了饮食、Hp感染、精神因素以及肿瘤家族史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并与Pro基因型具有加乘作用。p53基因型分布和胃癌的部位及病理分型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53Arg72Pro多态性与甘肃河西地区汉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相关,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单勇
李玉民
李汛
周文策
石斌
何明彦
朱克祥
何建宏
刘涛
何文婷
俸铁岚
关键词:
P53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胃癌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108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甘肃地区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来自甘肃地区人群137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44例对照个体及131例胃癌癌前病变IL-10-1982A/G基因多态性;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Hp进行毒株分型。结果①对照人群IL-10.1082位,鼠的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6.4%、22.2%和1.4%;Hp感染情况为HpI型16.0%、Hp11型31.9%、阴性52.1%。②癌前病变组IL-10-1082位点的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3.4%、32.8%和3.8%。AG+GG基因型携带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携带IL-10-1082AG+GG基因型个体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87倍。③胃癌组IL-10-1082位点的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8.4%、35.8%和5.8%;胃癌组IL-10—1082AG+GG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携带IL-10—1082AG+GG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2.31倍。④以IL-10—1082AA基因型并Hp免疫印迹阴性组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免疫印迹阴性个体、AG+GG基因型并Hp感染个体、AG+GG基因型并HpI型感染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其中AG+GG基因型并HpI型感染个体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9.73倍。结论IL-10-1082位点A/G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祝凯华
李玉民
刘玲玲
张丹
唐小凡
赵军
何文婷
刘涛
宋玉鑫
关键词: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印迹法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