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武

作品数:65 被引量:1,476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经济增长
  • 7篇中国经济
  • 7篇产业结构
  • 6篇水资源
  • 5篇对外贸易
  • 5篇投入产出表
  • 5篇流域
  • 5篇黄河流域
  • 5篇河流域
  • 5篇产出表
  • 4篇隐含
  • 4篇能源
  • 4篇消费结构
  • 4篇出口
  • 3篇制造业
  • 3篇人口
  • 3篇税收
  • 3篇污染
  • 3篇结构分解分析
  • 3篇经济结构

机构

  • 53篇国务院发展研...
  • 7篇清华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财贸职业...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网能源研究...
  • 1篇世界银行集团
  • 1篇北京科学学研...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59篇何建武
  • 31篇李善同
  • 9篇刘云中
  • 7篇倪红福
  • 6篇侯永志
  • 6篇郭菊娥
  • 4篇邢公奇
  • 2篇吴三忙
  • 2篇张军扩
  • 2篇许召元
  • 2篇高颖
  • 2篇刘培林
  • 1篇周德群
  • 1篇白建华
  • 1篇吴振宇
  • 1篇金艳鸣
  • 1篇胡枫
  • 1篇冯杰
  • 1篇周明生
  • 1篇贾珅

传媒

  • 8篇发展研究
  • 4篇管理评论
  • 3篇管理世界
  • 2篇水利经济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统计研究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人口与发展
  • 2篇中国经济报告
  • 2篇中国投入产出...
  • 1篇世界经济
  • 1篇财经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开放导报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前线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中国人口·资...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节能减排的环境税收政策影响分析被引量:62
2009年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分析了能源和环境税收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实施能源税和环境税来实现一定的污染减排目标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污染物征税对于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对能源消费征税;在征收能源税/环境税的同时,实施相应配套政策,如降低服务业营业税以促进服务业发展,可以抵消其负面影响,并带来"双重红利"。
何建武李善同
关键词:CGE模型能源税环境税双重红利
后配额时期中国、美国及欧盟纺织品贸易政策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按照ATC协议的安排,纺织品国际贸易2005年1月1日起步入无配额时代。中国政府于2005年1月1日对148种纺织品征收了出口税,但是欧美应对中国的却是重新设置纺织品配额。本文构建了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后配额时期纺织品出口税和纺织品配额的经济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征收出口税还是设置配额,中国、欧盟和美国的福利都将受损;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损失最大,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的损失;从福利角度来看,印度将是最大的受益国;从纺织品市场份额角度来看,OECD国家和拉美及加勒比海国家将受益最大。
李善同何建武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税纺织品配额ATCMFA
后配额时期中国、美国及欧盟纺织品贸易政策的影响分析
按照ATC协议的安排,纺织品国际贸易2005年1月1日将步入无配额时代。尽管中国政府于2005年1月1日对148种纺织品征收了出口税以期纺织品贸易平稳过渡,但是欧美应对中国的却是重新设置纺织品配额。本文构建了可计算一般均...
李善同何建武
关键词:贸易政策纺织品配额
文献传递
缩小中国南北差距须加速改革开放创新被引量:7
2021年
近年来,中国南北发展差距迅速拉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北方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相对于南方地区的水平持续下降,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是北方地区GDP占比下降最为明显的两大区域,北方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在三次产业中下降幅度最大。南北差距迅速扩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改革相对滞后、开放水平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是北方地区发展滞后的基础性原因。加快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遏制南北差距拉大的趋势,要运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既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引导下创新创造;也要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北方地区更多政策支持,为北方地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侯永志何建武贾珅
关键词:营商环境GDP总量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区域转移的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产业转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伴随着制造业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消费品制造业区域转移的特征有利于分析产业特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消费品制造业空间转移总体上呈现先向沿海地区集聚后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特征,并遵循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的变化趋势。分行业来看,劳动密集程度高、集聚程度高的行业,其空间转移发生得也较早。
刘云中何建武
关键词:产业转移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价格变动效应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从影响水资源利用的因素出发,利用1999年黄河、长江流域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考虑成本推动对初始价格变动部门具有的反馈作用,构造了新型投入产出的价格变动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价格变动进行实证分析,模拟不同水资源利用与价格变动方案所带来的不同效应,给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市场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策略。
邢公奇郭菊娥何建武
关键词:水利经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煤电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2012年
电力产业布局不仅影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格局,同时也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比较分析区域配置和跨区配置两种不同的煤电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区域配置的煤电布局方式,跨区配置有利于拉动送端地区①的经济增长,促进送端地区与受端地区②的产业合理化分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金艳鸣白建华何建武辛颂旭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黄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利用结构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以投入产出技术为基础,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构建了水资源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并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消费方式情况做了详实的结构分解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消费的不合理结构,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郭菊娥邢公奇何建武
关键词:水资源
贸易隐含CO_2测算及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CO2,分析了隐含CO2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投入产出表中间结构变化及单位产值CO2排放量三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CO2的贡献.结果表明:2002—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CO2顺差,2007年CO2顺差达1 381.06×106 t;迅速增长的贸易规模是出口贸易隐含CO2增加的主要因素,CO2排放强度下降带来的技术效应是抑制出口贸易隐含CO2增加的重要因素.
倪红福李善同何建武
关键词:对外贸易CO2排放强度
我国地区差距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被引量:28
2004年
在现代化启动之前,我国就存在着地区差距。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我国实施了地区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如此,改革之初,东中西差距问题依然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整了地区发展战略,地区差距发生了新的变化,总体上判断,地区差距继续扩大。地区差距既是长期以来历史形成和变化过程的综合反应,也是现实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差异综合影响的结果。造成地区差距的原因既有自然地理和资源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等方面的主观因素。由于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因素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地区差距也不可能在中短期内缩小,因而政府在抑制地区差距扩大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政策选择空间。
李善同侯永志冯杰何建武宣晓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