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业冶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物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典型颗粒超导体YBa_2Cu_3O_7/V_2O_5中临界电流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被引量:3
- 1994年
- 通过制备(YBa_2Cu_3O_7)_(1-x)(V_2O_5)_x(0≤x≤0.15)复合材料,获得了一系列典型的弱连接的颗粒超导体,其中以dR/dT-T关系中呈现出双峰转变为主要特征。第一峰代表晶粒的超导转变,第二峰代表颗粒系统超导长程序的形成。对于具有双峰转变的样品,其临界电流密度一致地符合i_c~(1-t) ̄n,n=1.6.这一行为与三维Josephson结网络系统的渗流行为相一致;对于不具有双峰转变的系统,临界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尽管也可以用j_c~(1-t) ̄n描述,但是幂指数n明显地大于1.6,且随样品的不同而离散地分布。本文还对产生这种离散的原因进行探索和分析。
- 赵勇诸葛向彬何业冶
- 关键词:YBCO临界电流温度
- 量子霍尔电阻的精密测量被引量:1
- 1991年
- 1980年冯·克里青教授利用MOSEFT在低温强磁场中发现量子霍尔效应,其量子霍尔电阻(QHR)为:R_H=h/(ne^2),(1)式中,e为电子电荷;h为普朗克常数;n为整数.上式表明,量子霍尔电阻只与基本物理常数h/e^2有关,与材质和样品的几何尺寸无关.因此,可利用它来建立电阻的自然基准和测量精细结构常数.为了用它建立电阻自然基准,许多国家的实验室都进行了量子霍尔电阻的精密测量,最高测量不确定度已达1×10^(-8).1988年第18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及第77届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作出决议:“自1990年1月1日起,国际上将同时正式启用以约瑟夫逊常数和冯·克里青常数的国际公认值为基础的电学计量新基准复现电压单位和电阻单位.
- 叶妙元刘敬香李兵何业冶
- 关键词:超导磁体
- Zn取代Cu抑制YBa_2Cu_3O_(7-y)超导电性的机理研究
- 1993年
- 通过精心制备样品,系统地研究分析YBa_2Cu_(3-x)Zn_xO_(7-y)体系的超导转变、电阻率、热电势、晶体结构,以及氧含量等随Zn浓度变化的规律。并指出,Zn取代Cu导致CuO面上Cu的数目减少,载流子浓度下降;正是以Zn杂质为中心的正常芯及随之产生的渗流性破坏抑制了YBa_2Cu_(3-x)O_(7-y)的超导电性;以Zn杂质散射为基础的渗流超导电性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
- 赵勇诸葛向彬何业冶
- 关键词:超导性超导体YBCO
- YBa_2Cu_3O_y中对Y位与Cu(Ⅰ)位取代导致的空穴浓度变化
- 1991年
- 本文研究Co对Cu(I)和Ca对Y作取代时,YBa_2Cu_3O,系统中的空穴浓度、晶体结构和超导临界温度随掺杂量的变化关系及其起源。结果表明,上述取代对体系中的Cu-O平面上的空穴浓度P_(sh)都有重要影响,但其作用和方式是不同的。前一种取代主要是通过对空穴的复合和增强对空穴的局域化而使P_(sh)下降:后者则具有明显的退局域化作用,从而使得P_(sh)上升。当两种取代同时进行时,局域化作用不再是影响P_(sh)的因素,P_(sh)的增加来源于体系的总的空穴浓度的增加。还就超导电性与P_(sh)的关系作讨论。
- 赵勇何业冶张酣诸葛向彬许祝安李陶宇张其瑞唐晓明赵鹏程
- 关键词:YBACUOCO
- Y_(1-x)Ca_xBa_2Cu_3O_6系统中空穴掺杂诱导的绝缘体-金属转变和超导电性
- 1992年
- 本文报道利用Ca部分取代Y的方法,将空穴引入绝缘的YBa_2Cu_3O_6系统中,使其发生由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并通过研究其电子输运性质、磁性质,以及晶体结构的变化,揭示了具有适当载流子浓度的CuO面是维持高Tc超导电性的重要条件。
- 赵勇诸葛向彬何业冶
- 关键词:空穴掺杂超导电性
- 11T实用超导磁体系统
- 1991年
- 本文报道实用11T超导磁体系统的研制和试验。该Nb_3Sn—NbTi混合磁体的有效孔径为41毫米;中心10毫米直径球内磁场均匀度优于1×10^(-3);在4.2K下,用单电源励磁,磁体失超中心磁场为11.8T;磁体系统配有4.2—300K可换样品稳态气泡式恒温器、大电流多样品测量杆,室温孔管、盘管形λ点致冷器和连续式氦液面汁。用25升液氦即可进行10小时以上物理实验。
- 何业冶孟庆惠李兵李兵何牧
- 关键词:超导磁体超导材料磁性
- 超导、高温超导与我们的未来被引量:1
- 1997年
- 超导电性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已经发现有约6000种物质在一定的低温温度之下处于超导态,此时的超导体对磁场有着完全的抗磁性,电阻为零.自从1911年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现象起,超导一直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有九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为超导物理做出过突出贡献.超导之所以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重视,是因为超导电性在技术应用上的不可替代性、巨大应用前景和效益.传统超导体只能在液氦温度(一269℃)下使用,制冷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限制了超导电性的应用.缪勒和贝德诺兹于1986年发现的高温超导电性把超导应用的可能温度提高到一196℃以上。
- 何业冶
- 关键词:超导电性高温超导超导体超导材料
- 123相化合物在变价金属离子诱导下的畸变
- 1991年
- 研究了用变价金属离子Bi、Al、Ce对123相化合物YBa_3Cu_3O_7中Cu—O链上的Cu元素做全部替代时,其电子性质、晶体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3相化合物有多种结构畸变方式:可形成类似T1系的1212相,也可形成a:b:c=1:2:2^(1/2)的新正交结构。此外,还讨论了123相化合物中形成电子型超导体的可能。
- 赵勇诸葛向彬李陶宇许祝安张其瑞唐晓明赵鹏程何业冶
- 关键词:超导体阳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