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任福珍

任福珍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图书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图书
  • 8篇图书馆
  • 8篇情报
  • 6篇图书馆系统
  • 5篇用户
  • 3篇信息服务
  • 3篇情报机构
  • 3篇情报用户
  • 2篇情报服务
  • 2篇情报系统
  • 2篇情报信息
  • 2篇可近性
  • 2篇馆员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信息
  • 1篇大学生信息素...
  • 1篇地方高师
  • 1篇地方高师院校
  • 1篇信息素养
  • 1篇信息用户

机构

  • 17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18篇任福珍
  • 2篇卢桂兰
  • 2篇李卫东
  • 2篇赵玉光
  • 1篇王长江
  • 1篇曹继春
  • 1篇贾翠玲
  • 1篇鲍碧娥
  • 1篇白少民
  • 1篇文玉萍

传媒

  • 3篇现代情报
  • 3篇图书情报工作
  • 3篇情报杂志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情报资料工作
  • 1篇当代图书馆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篇《图书情报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高校图书馆系统与用户的交互作用被引量:8
2002年
本文指出了图书馆系统与用户在整个文献信息活动中交互作用的意义 ,分析了交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探讨了目前图书馆系统与用户在交互中存在的问题 。
任福珍
关键词:图书馆系统信息用户
图书馆系统的无序现象及其有效控制被引量:5
2001年
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基本概念,分析影响图书馆系统功能的种种无序现象,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图书馆系统无序现象的有效控制措施。
任福珍
关键词:图书馆系统
谈谈情报机构的用户发展
1999年
文章根据用户在情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潜在用户及其转化的意义,分析了潜在用户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促使潜在用户转化为当前用户、一般用户培养成积极用户的措施。
任福珍
关键词:情报机构情报用户用户发展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行为。大学生的认知、复习、解压、兴趣、动机等类型的信息意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确定读物、鉴别信息、整合与创造、面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能力反映了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支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
赵玉光文玉萍曹继春任福珍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
从熵理论的观点看图书馆系统的有序化发展被引量:2
2006年
图书馆的管理与工作方法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应用熵理论的方法,通过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人员素质的培养、系统结构的优化、反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负熵流的引入,就能有效地控制熵增,使图书馆系统有序化发展。
任福珍赵玉光
关键词:熵理论图书馆系统信息服务
协同学理论与情报信息交流系统被引量:12
2001年
将自然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引申到情报信息交流系统中,对情报信息交流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作简要阐述,分析情报子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探讨用户的需求行为规律。
任福珍
关键词:协同学情报服务
论图书馆系统中的协同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将协同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应用到图书馆系统中 ,分析了图书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 ,论述了图书馆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协同 ,指出了各子系统的服务行为和需求行为只有协同一致 。
任福珍卢桂兰
关键词:图书馆系统子系统基本结构
情报机构的用户友好服务探讨
从情报机构为用户服务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对用户友好服务的内容以及在各项服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提出当前用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用户服务友好性的策略。
任福珍
关键词:情报机构用户服务
文献传递
试论情报信息内外循环系统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根据情报服务和情报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情报信息内外循环系统,探讨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情报信息循环的障碍,并提出消除障碍、促进循环的措施。
任福珍
关键词:情报服务情报利用情报信息
地方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调研及深入理论分析和研究,找准了物理学专业定位、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新型育人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李卫东任福珍王长江白少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