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玉凤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鸭茅
  • 2篇性状
  • 2篇遗传变异分析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品种农艺性状
  • 2篇品种资源
  • 1篇栽培
  • 1篇DUS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蒋林峰
  • 4篇付玉凤
  • 3篇黄琳凯
  • 3篇张新全
  • 2篇马啸
  • 2篇胡强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四川省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主要鸭茅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
蒋林峰张新全付玉凤蒙芬黄琳凯
关键词:鸭茅品种资源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中国主要鸭茅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研究被引量:29
2015年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蒋林峰张新全付玉凤蒙芬黄琳凯
关键词:鸭茅农艺性状
鸭茅品种的SCoT遗传变异分析
本研究应用SCoT标记对32个鸭茅品种(包括国内栽培驯化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进行研究,为揭示鸭茅栽培驯化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差异和鸭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从8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22个条带...
蒋林峰张新全黄琳凯马啸严德飞胡强付玉凤
关键词:鸭茅品种资源
文献传递
鸭茅品种的SCoT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本研究应用SCoT标记对32个鸭茅品种(包括国内栽培驯化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进行研究,为揭示鸭茅栽培驯化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差异和鸭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从8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22个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30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多态性比率(PPB)为79.5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1.14条;2)栽培驯化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242,引进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且引进品种在多态性条带(NPB),多态性比率(PPB),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指数(I)等水平都高于栽培驯化品种,表明栽培驯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引进品种;3)AMOVA显示存在于栽培驯化品种和引进品种两类群之间和之内的遗传变异分别为16.32%和83.68%,更多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类群内;4)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供试32个鸭茅品种主要聚为6大类,国内栽培驯化品种聚为类群I,国外引进品种分别聚为其他几个类群。
蒋林峰张新全黄琳凯马啸严德飞胡强付玉凤
关键词:鸭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