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奕

作品数:15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卒中
  • 12篇脑卒中
  • 7篇偏瘫
  • 5篇脑卒中偏瘫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偏瘫患者
  • 2篇视觉反馈
  • 2篇踝关节
  • 2篇踝足矫形器
  • 2篇下肢
  • 2篇下肢功能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
  • 2篇矫形器
  • 2篇关节
  • 2篇步态
  • 1篇地震
  • 1篇电动
  • 1篇照顾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15篇付奕
  • 10篇丘卫红
  • 6篇李奎
  • 6篇窦祖林
  • 6篇林夏妃
  • 5篇陈颖蓓
  • 5篇李鑫
  • 5篇解东风
  • 5篇谢丽君
  • 2篇廖迪
  • 2篇许长城
  • 2篇郑雅丹
  • 2篇黄小静
  • 1篇万桂芳
  • 1篇谢纯青
  • 1篇郑海清
  • 1篇郝元涛
  • 1篇吴丹丽
  • 1篇霍建珊
  • 1篇梁明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第四届粤港澳...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36 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 例,观察组配戴动踝足矫形器与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每组患者入组...
李奎付奕谢东风陈颖蓓李鑫梁丽丝
关键词:脑卒中踝关节膝关节步态
感觉系统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觉系统调节能力障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系统进行感觉组织测试,对六个程序中受试者的平衡指数和感觉分析指数进行分...
付奕谢丽君丘卫红林夏妃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感觉系统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觉系统调节能力障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系统进行感觉组织测试,对六个程序中受试者的平衡指数和感觉分析指数进行分...
付奕谢丽君丘卫红林夏妃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文献传递
膝踝足矫形器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对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观察膝踝足矫形器(KAFO)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下肢严重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于运动再学习技术)及KAFO训练,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针对偏瘫侧髂腰肌进行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E)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7.50±2.16)分、(5.57±1.91)分和(21.77±5.50)分提高至(13.63±3.13)分、(19.63 ±2.91)分和(51.10 ±9.09)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则分别由治疗前(7.53 ±2.05)分、(5.87±1.43)分和(21.53 ±5.44)分提高至(11.30±2.49)分、(15.50±2.90)分和(42.97±6.24)分;并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分级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FAC分级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AFO训练联合外周磁刺激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解东风李奎陈颖蓓李鑫付奕许长城吴丹丽梁明郑雅丹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
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试验组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干扰本体觉和视觉的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20分钟/次,5天/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徒步走测试及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徒步走测试中试验组的步长与步速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erg平衡量表得分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干扰本体觉和视觉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变化的任务重建感觉和运动系统的能力,同时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付奕谢丽君丘卫红林夏妃
关键词:本体感觉脑卒中偏瘫
动态姿势平衡仪训练儿童小脑出血后重度平衡功能障碍1例报道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善,步态、姿势控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构音障碍明显改善,患儿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结论动态姿势平衡仪能够改善儿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所致平衡障碍,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林夏妃丘卫红付奕陈颖蓓李奎万桂芳谢纯青窦祖林
关键词:小脑出血共济失调
动态姿态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2
2011年
目的:探讨使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30min/d;治疗组根据动态姿态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内置的训练方案进行平衡功能训练,20min/d。两组训练时间均为5d/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态平衡仪中的感觉整合能力试验(SOT)、Berg平衡量表(BB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的SOT指数、BBS和TUGT得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SOT测试的闭眼、平台沿矢状面旋转(ECSS)、平台与视窗沿矢状面旋转(SVSS)程序下,治疗后的平衡指数与运动策略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利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比传统训练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
黄小静窦祖林丘卫红付奕廖迪
关键词:脑卒中视觉反馈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价。方法:选取2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n=14)和传统训练组(n=14)。平衡仪训练组根据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的训练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平衡功能训练;传统训练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20min/次,5d/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中的感觉组织能力试验(SOT),稳定极限测试(LOS)及徒步走测试进行准确客观的量化评估。结果:平衡仪训练组SOT测试中的EOSS、ECSS、SVSS条件下的平衡指数及LOS测试结果中患者EPE和DCL,治疗前后比较及与传统训练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徒步走测试中平衡仪训练组的步长与步速治疗前后比较及与传统训练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传统训练组组内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动态姿势平衡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变化的任务重建感觉(特别是前庭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能力,同时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付奕窦祖林丘卫红林夏妃黄小静廖迪
关键词:脑卒中
照顾者实施的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家庭康复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训练"方案,由照顾者和物理治疗师分别实施家庭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照顾者组)和对照组(治疗师组)各20例。对照组由熟练操作的物理治疗师在患者家里负责实施"感觉运动训练"方案,1.5小时/次,3次/周,共8周;实验组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且考核合格后的照顾者负责实施,其他方案同对照组。选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Berg平衡量表、10m步行试验和6min步行试验分别评估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入组时、治疗8周后对两组病例均分别进行一次评估,3个月后对两组病例均再进行1次随访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各变量3次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各个变量时间主效应F值分别为77.892、114.689、42.793、84.89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处理主效应F值分别为0.934、2.191、3.040、1.888与处理×时间F值分别为0.243、4.189、0.956、2.40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经过物理治疗师培训过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责实施的家庭感觉运动训练与教育方案能取得与由物理治疗师负责实施接近的治疗效果,并能在短期内继续提高或维持运动功能。
李奎解东风李鑫郑海清胡昔权付奕陈颖蓓郑雅丹郝元涛
关键词:脑卒中照顾者家庭康复
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饮水计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电刺激和针灸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8周后)均采用膀胱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每天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试验评定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每天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试验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日排尿次数等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治疗组临床治疗疗效维持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谢丽君付奕窦祖林解东风丘卫红霍建珊
关键词:针灸脊髓损伤排尿功能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