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军

作品数:52 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腰椎
  • 12篇骨折
  • 11篇腰椎间盘
  • 1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1篇突出症
  • 11篇椎间盘
  • 11篇椎间盘突出
  • 11篇椎间盘突出症
  • 10篇手术
  • 8篇PERTHE...
  • 7篇内固定
  • 6篇椎体
  • 6篇显微镜
  • 6篇儿童
  • 5篇股骨
  • 4篇融合术
  • 4篇融合术治疗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椎间孔

机构

  • 50篇苏州大学附属...
  • 10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医学院
  • 2篇上海大学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2篇严军
  • 20篇董启榕
  • 7篇李涧
  • 6篇董天华
  • 6篇茅泳涛
  • 6篇刘晓峰
  • 4篇唐天驷
  • 4篇徐又佳
  • 4篇沈忆新
  • 4篇段文旭
  • 4篇杨惠林
  • 3篇成茂华
  • 3篇张彩元
  • 3篇陆之安
  • 3篇周晓中
  • 3篇李勇
  • 3篇沈钧康
  • 2篇郭春
  • 2篇言湛军
  • 2篇王以进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4篇颈腰痛杂志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对椎旁肌肉的影响
2025年
背景: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进行腰椎融合手术越发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在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椎旁肌肉、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与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于椎旁肌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并接受单节段单侧减压融合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2组,A组进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B组进行传统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均行MRI检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末次随访时间、MRI图像、腰部和腿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A组术后3个月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显著大于B组(P<0.05),且脂肪浸润程度更低(P<0.01);②两组术后3个月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较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可更有效地起到多裂肌保护作用,减少多裂肌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两种术式对竖脊肌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王前亮张钱中逸彭煜健严军
关键词:多裂肌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的髋臼接触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髋臼后壁骨折及其经内固定后的髋臼接触特征的变化。方法运用压敏片技术分别测量正常髋臼,髋臼后壁骨折及经用重建钢板(RP)和重建钢板+分叉钢板(RP+SP)两种方法内固定后髋臼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应力。结果髋臼后壁骨折后接触面积较正常髋臼下降34%,经RP固定后接触面积恢复至正常的80%,RP+SP固定后恢复至正常的92%。髋臼后壁骨折后接触压力和接触应力明显增加,两种内固定方法固定后接触压力和接触应力随之减小。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引起髋臼接触面积下降、应力集中,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髋臼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应力,其中RP+SP固定的效果更为明显。
严军王以进郑祖根董启榕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特征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附16例报告)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植入可膨胀髓内钉治疗16例股骨干骨折。结果骨折术后6周有骨痂出现,15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有1例多段骨折术后28周随访,骨折未愈但有骨痂形成。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骨不连、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发生。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比传统交锁髓内钉有更好的效果,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理念。
王玉方严军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可膨胀髓内钉
桡骨远端交锁钉进钉点与桡神经浅支关系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观察 5具 1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支分支处的位置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Lister结节、桡骨茎突及头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显示 ,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ster结节 3.6 7± 0 .99cm、肱骨外上髁最突出点与Lister结节连线外侧 1.39± 0 .35cm处分出内外侧支。桡神经浅支的内侧支位于Lister结节与桡骨茎突的桡侧半 ,与Lister结节的平均距离为 1.4 2cm。表明桡骨远端交锁钉进钉点选择Lister结节不易损伤桡神经浅支 。
赵洪郑祖根严军言湛军
关键词:桡神经浅支头静脉
circ05188靶向miR-199a-5p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痛觉高敏的机制
2025年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异性痛敏存在中枢敏化机制,室旁核脑区中环状RNA是否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异性痛敏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室旁核中环状RNA circ05188调控微小RNA参与疼痛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敲降对照组和circ05188敲降组,每组13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造模后第7天,敲降对照组和circ05188敲降组下丘脑室旁核分别注射siRNA-NC、siRNA-circ05188,每隔1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造模后第7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假手术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差异circRNA的表达,RT-qPCR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irc05188与miR-199a-5p的表达;造模后3,7,14,21,28 d,检测假手术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大鼠造模侧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siRNA注射完成后第3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敲降对照组和circ05188敲降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siRNA注射完成后第3天,采用RT-qPCR检测敲降对照组、circ05188敲降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irc05188与miR-199a-5p表达;siRNA注射完成后5 d内,检测敲降对照组、circ05188敲降组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阐明circ05188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痛敏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与结论: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室旁核脑区中存在circRNA差异表达。腰椎间盘突出症组circ05188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miR-199a-5p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3,7,14,21 d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均低于假手术组。②circ05188敲降组c-Fos蛋白、circ05188表达均低于敲降对照组(P<0.05),miR-199a-5p表达高于敲降对照组(P<0.05),注射完成后1,2,3 d的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均高于敲降对照组。③生物信�
王前亮陈建澎王元斌严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室旁核微小RNA神经病理性疼痛
CBS上调P2X3受体表达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持续性痛觉高敏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个常见原因,但其潜在的疼痛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硫化氢(H2S)分子因为广泛参与包括炎症和伤害性感受在内的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鼠腰椎间盘突...
严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背根神经节H2S嘌呤受体
显微镜辅助与传统后路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茅泳涛严军
CBS上调P2X3受体表达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持续性痛觉高敏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个常见原因,但其潜在的疼痛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硫化氢(H2S)分子因为广泛参与包括炎症和伤害性感受在内的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鼠腰椎间盘...
严军王前亮邹康除敏徐广银
显微镜和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显微镜和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两种术式开展初期的各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60例病例均获得术后一年随访,JOA评分改善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取得很好疗效。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显微内镜组,手术切口长于显微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显微内镜组并发症率略高。[结论]两种显微术式均很好的将传统的髓核摘除术微创化,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显微镜技术学习曲线难度较低,相对容易掌握,手术适应证广泛,手术并发症率略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茅泳涛段文旭刘晓峰李涧严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微创
尺、桡骨交锁髓内钉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尺、桡骨髓内钉系截面为圆形的实心直金属棒,其直径可分为3.5mm、4.0mm、4.5mm和5mm等规格,锁孔直径为2.7mm;配有扩髓器和瞄准器。2001年8月至2005年7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20-72岁,平均4012岁。单纯尺骨骨折6例,单纯桡骨骨折6例,孟氏骨折5例,盖氏骨折1例,尺、桡骨双骨折10例,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3例。结果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4.3年。根据Hertel前臂骨折愈合分类,28例骨折愈合(包括3例骨不连患者),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4.2周;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根据Anderson等前臂骨折功能评价标准:26例为优,2例为满意,2例为不满意;1例为失败(术后6个月桡骨骨不连,予加压钢板内固定和植骨治疗,骨折愈合)。尺、桡骨交叉愈合1例,桡神经浅、深支损伤各1例,无髓内钉松动、断裂及切口感染。27例取出内固定,未发生再骨折;4例因患者原因内固定未取出。结论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可用于治疗单纯尺骨或桡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骨不连等前臂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期短、再骨折率低等优点。
言湛军郑祖根董启榕严军
关键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内固定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