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征

作品数:45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本构
  • 10篇应力
  • 10篇本构模型
  • 7篇地铁
  • 7篇有限元
  • 7篇土力学
  • 7篇固结
  • 7篇UH模型
  • 7篇超固结
  • 6篇地铁车站
  • 6篇循环加载
  • 6篇砂土
  • 6篇加载
  • 6篇车站
  • 5篇岩土
  • 5篇桩基
  • 4篇岩土材料
  • 4篇应力应变
  • 4篇屈服准则
  • 4篇桩基础

机构

  • 23篇中国建筑科学...
  • 18篇北京航空航天...
  • 10篇建研地基基础...
  • 4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民航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中国北方发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作者

  • 45篇万征
  • 16篇姚仰平
  • 9篇孟达
  • 8篇秋仁东
  • 5篇赵晓光
  • 4篇冯兴
  • 4篇高文生
  • 4篇孟达
  • 3篇宫剑飞
  • 3篇秦振华
  • 3篇牛雷
  • 3篇郭金雪
  • 3篇王涛
  • 2篇罗汀
  • 2篇郑文华
  • 2篇王涛
  • 2篇高文生
  • 2篇陈生水
  • 2篇李汝宁
  • 2篇郑文华

传媒

  • 10篇力学学报
  • 7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岩土力学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工基础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 1篇中国建筑学会...

年份

  • 4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MP强度准则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挤土效应分析
2013年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将发生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基于SMP强度准则,考虑土塞效应,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挤土效应及土塞效应,并推导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力场及位移场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表明,基于考虑中间主应力的SMP强度准则推导得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力状态及位移场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唐为峰王春李本贵王干万征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挤土效应土塞效应
土的动力UH模型
饱和砂土在循环加载条件下或者复杂应力路径下展现出复杂的变形特性,在高围压下还表现出颗粒破碎效应,而颗粒破碎现象对于饱和砂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体现在体积压缩特性以及特征状态应力比和峰值应力比方面。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万征
关键词:砂土土力学循环载荷土应力本构模型
文献传递
考虑温度UH模型的有限元应用
由姚仰平等提出的考虑温度UH模型能够描述温度效应对正常固结土以及超固结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且参数简单,易于工程应用.首先基于考虑温度UH模型,将模型的非对称弹塑性矩阵改进为对称的弹塑性矩阵,并重新推导了该模型的热...
冯兴姚仰平李汝宁万征
关键词:超固结土应力应变温度变化有限元模拟
文献传递
超固结非饱和土的本构关系被引量:28
2011年
Alonso等提出的巴塞罗那(Barcelona)弹塑性本构模型是非饱和土本构模型中的代表,将巴塞罗那本构模型与姚仰平等所提出的超固结土UH本构模型相结合,使之适用于超固结非饱和土。该模型在吸力等于零的时候就退化成饱和土的UH本构模型;在吸力不为零且无超固结的情况下,就退化成巴塞罗那本构模型;该模型不仅使超固结状态下的湿化模拟更为合理,而且也能够反映超固结非饱和土的硬化、软化、剪缩、剪胀特性和不同应力路径对超固结非饱和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同时能够反映湿化使超固结程度降低甚至使超固结消失的特性。与巴塞罗那模型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没有增加任何新的材料参数,且与已有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超固结非饱和土的基本力学特性。
姚仰平牛雷崔文杰万征
关键词:非饱和土吸力超固结湿化
一种适用于岩土的扩展强度及屈服准则被引量:3
2019年
土壤材料是一种典型的摩擦型材料,然而天然岩石却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而金属材料则完全是凝聚型材料.在分析三种典型的材料强度准则表达式基础上,即SMP,Lade-Duncan以及广义Von-Mises准则,通过利用应力张量的不变量表达形式,提出了一种扩展准则即VML准则,该准则能够分别退化为上述3种典型准则.在偏平面上,新准则能够描述从曲边三角形到圆形在内的多种开口形态;在子午面上,采用幂函数作为破坏准则公式,能够描述静水压力对于强度特性影响的非线性性质.而对于土壤的屈服性质,岩土材料具有典型的压剪耦合特性,因此,为了描述剪切与等方向压缩两种路径下的体积耦合现象,采用水滴型屈服面作为屈服准则.对于偏平面上的截面形状,讨论了给定球应力下偏应力强度值的分布形式及特点,讨论了应力罗德角对于偏平面上强度曲线的凹凸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多种材料的破坏与屈服试验成果,用所提新准则进行了验证.通过强度以及屈服特性测试对比,验证了所提VML准则的合理性.
万征孟达宋琛琛
关键词:土壤岩石屈服准则
明挖法大跨度二拱二索地铁车站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明挖法大跨度二拱二索地铁车站结构,包括:边墙,设置在地下通道的两侧;顶梁,为弧形结构,通过两侧的边墙支撑在地下通道的顶端,所述顶梁的跨度至少大于20米;顶板,为与所述顶梁对应的弧形结构,设置在所述顶梁的上方,...
宫剑飞孟达王涛万征郑文华
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冲孔灌注桩的应用实测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分析都江堰地区冲孔灌注桩试桩试验结果,对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冲孔灌注桩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采用自平衡方法对单桩进行加载试验,得到桩身侧摩阻力分布以及桩底反力发展过程。用理论公式与实测反力进行比较,分析自平衡方法测试的特征。理论公式计算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对比表明:①理论公式中桩侧承载力计算结果偏大,对比实测后注浆桩侧侧摩阻力,注浆桩侧阻力增强系数增强后的桩侧摩阻力值偏高;②桩端后注浆采用桩端增强系数修正后的桩端阻力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合;③单桩静载试验结果的Q-s归一曲线可采用双折线来近似表达,给出单桩静载的预估曲线公式。预估结果表明与实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万征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侧摩阻力静载试验
一种非线性强度准则及转换应力法被引量:6
2019年
岩土材料在二维破坏模式下具有较强烈的曲线形态,在一般剪应力与正应力空间中提出用幂参数曲线来表达上述曲线,该曲线与摩尔圆的外切点即对应为破坏应力点,则利用该点的外切直线斜率的反正切值来得到有效滑移角.对于三维单元体,共存在三个有效滑移角,利用三个有效滑移角确定出空间有效滑移面.基于岩土材料为摩擦型材料这一基本特性,利用空间有效滑移面上的应力比为一定值作为衡量材料破坏与否的判断准则,基于上述思路推导得到了t强度准则,在偏平面上,t准则开口形状为介于Von-Mises圆形曲线到SMP曲边三角形形态.在子午面上,引入开口的幂函数作为反映静水压力效应以及剪切破坏的曲线,而闭口的水滴型屈服面函数作为反映体积压缩屈服曲线,反映了岩土材料的压剪耦合特性.基于所提出的t强度准则,推导了变换应力公式,可将以p,q为应力量的二维模型简单方便的转换为三维应力状态本构模型.通过强度以及多种应力路径的测试对比,验证了所提t准则及基于该准则的变换应力公式的合理性.
万征宋琛琛孟达
关键词:岩土材料屈服准则应力路径
基于ABAQUS高承台群桩基础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以高承台群桩基础振动台试验为依据,基于有限元计算程序ABAQU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试验获得的加速度响应时程、动力放大效应与桩身内力。计算结果显示:与低承台相比,高承台的加速度动力放大效应更加明显,其桩身弯矩包络值最大截面位于地表以下1. 6倍桩身直径,反映出桩身外露会显著影响桩身的内力分布;群桩中各排桩的应力水平也不尽相同,沿激振方向最前排桩的桩身应力水平较高,后排桩次之,中间桩最小。
赵晓光高文生高文生万征
关键词:群桩基础有限元动力计算
基于统一硬化参数的旋转硬化模型被引量:3
2008年
为反映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特性,在统一硬化模型以及超固结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屈服面的旋转硬化机制,将以往只反映等向硬化机制的模型推广为混合硬化模型。分别对黏土的排水应力路径以及砂土的不排水应力路径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黏土材料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于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饱和砂土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也能作出合理预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姚仰平万征冯兴
关键词:统一硬化模型超固结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