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俊强

作品数:47 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玉米
  • 20篇基因
  • 12篇抗病
  • 11篇花叶
  • 11篇花叶病
  • 11篇矮花叶病
  • 10篇玉米矮花叶
  • 10篇玉米矮花叶病
  • 8篇抗病基因
  • 6篇性状
  • 6篇基因定位
  • 6篇分子标记
  • 5篇锈病
  • 5篇南方锈病
  • 5篇抗性
  • 4篇玉米穗
  • 4篇玉米穗粒腐病
  • 4篇育种
  • 4篇数量性状
  • 4篇穗粒

机构

  • 4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周口职业技术...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西昌学院
  • 1篇孟州市农业技...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47篇丁俊强
  • 27篇吴建宇
  • 11篇李志敏
  • 9篇夏宗良
  • 7篇陈甲法
  • 7篇王永霞
  • 5篇杜彦修
  • 5篇田志强
  • 5篇张学林
  • 5篇王瑞霞
  • 4篇张学才
  • 4篇武轲
  • 4篇韩娅楠
  • 3篇汤继华
  • 3篇许延波
  • 3篇陈伟程
  • 3篇孙小东
  • 3篇李晶晶
  • 3篇李贤唐
  • 3篇赵荣兵

传媒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玉米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全国作物遗传...
  • 1篇2003年全...
  • 1篇第三次全国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QTL鉴定和效应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以玉米抗病自交系P 178、感病自交系G 41构建的BC2F5群体为材料,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表型鉴定,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在玉米第2,5,6和10染色体上共鉴定出5个抗病位点,可以解释6.88%到45.31%的表型遗传变异。其中,位于第10染色体短臂上的位点q SCR10.01具有最大的效应值。进一步对qSCR10.01进行精细定位的结果表明,抗病基因位于标记UMC1380和C(10)3595071之间,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1.34 Mb。
艾堂顺田志强李会敏邓策丁俊强张学林刘海富朱伟岭李志敏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分子标记
玉米缺陷型籽粒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基因dek1-T7的定位被引量:1
2012年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的重要材料。自然条件下,在玉米自交系M08649中发现一个突变穗,其突变表型表现为凹陷,没有胚以及胚乳,不能发芽并繁殖后代的缺陷型籽粒(defectivekernel)。利用出现籽粒突变自交系M08649的杂合体与正常自交系齐319构建分离群体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共有85个F2代自交穗具有突变籽粒,38个F2代自交穗表现为正常,统计分析发现其符合2:1的分离比例。同时在85个具有突变籽粒的穗子中,共有9961粒正常籽粒和3217粒突变籽粒,符合3:1的分离比例,初步证实自交系M08649中控制籽粒发育的突变基因属于单个基因的隐性突变,暂命名为dek1-T7(t)。利用SSR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短臂上1.03区,位于SSR标记bnlg2204和Hkf1-3之间,两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为1.78Mb。本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黄荣荣周子键陈甲法丁俊强吴建宇
关键词:玉米隐性基因基因定位
烟草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教学实践与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对烟草学专业新品种选育,质量检测和品种鉴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据烟草学专业的特点,对《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验安排做必要的调整,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烟草学未来发展的需要。
付志远张幸果李志敏丁俊强白磊刘明景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
一种基于玉米根际氮肥代谢的晚收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玉米根际氮肥代谢的晚收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土壤处理,播种以及田间管理,其中田间管理包括包括三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施肥方式为条施,肥料由以下组分制成:尿素90‑180kg·N ha<Sup...
张学林丁俊强徐钧李潮海
文献传递
二氧化硫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NaHSO3处理玉米幼苗模拟水相SO2胁迫,比较分析了BT-1(抗)、N6(感)自交系经NaHSO3胁迫后细胞膜脂过氧化和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相SO2胁迫时间的延长,高感系N6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H2O2积累量比高抗系BT-1显著增加;抗、感系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强,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H2O2的积累导致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SOD和APX在玉米遭受SO2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夏宗良刘全军武轲顾冉冉李志敏丁俊强吴建宇
关键词:玉米二氧化硫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穗粒腐病3个主要病原菌,即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聚端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烯唑醇、三唑酮4种杀菌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多菌灵对3种病原菌的室内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烯唑醇,甲基托布津和三唑酮较差。在杀菌剂浓度为0.002 mg/mL时,多菌灵、烯唑醇与甲基托布津、三唑酮相比,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陈甲法丁俊强孙小东王爱东刘春元王瑞霞李晶晶王永霞马金亮韩娅楠吴建宇
关键词:玉米穗粒腐病杀菌剂
玉米抗穗粒腐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被引量:3
2008年
在QTL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感病自交系N 6为轮回亲本,抗病自交系BT-1为非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育种程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1次杂交,5次回交,1次自交,获得了分别含有第4染色体和第6染色体上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
李晶晶王瑞霞韩娅楠陈甲法孙小东刘春元丁俊强吴建宇
关键词:玉米穗粒腐病近等基因系表型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玉米自交系P178的大斑病抗性QTL定位和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进一步鉴定玉米大斑病的主效抗病位点,以玉米优良抗病自交系P178为供体亲本,感病自交系G41为轮回亲本,发展了包含150个家系的BC2F5群体,用于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分析。2017年在吉林榆树和黑龙江双城2个环境条件下,对群体大斑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合KAS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对抗病QTL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抗性在群体家系间表现出广泛的变异。在玉米第1、2、8、9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个抗病QTL,分别可以解释4%~23%的表型遗传变异。2个稳定的抗病QTL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和第8染色体上,其在2个环境条件下都能检测到,而其他的QTL位点仅在1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
田志强艾堂顺邓策尤诗婷史芹马亚龙李志敏丁俊强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QTL定位分子育种
玉米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ZmMIT1及其编码蛋白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重金属锰胁迫诱导表达的玉米bHLH类转录因子编码基因ZmMIT1(Manganese-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及其编码蛋白的应用;该基因能提高植物对重金属锰胁迫的抗性...
夏宗良苏新宏吴建宇孙凯乐李志敏丁俊强
与玉米南方锈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组合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与玉米南方锈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组合,包括分子标记P2.913,扩增该分子标记P2.913的一对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2所示。还包括分子标记P2.649,扩增该分子标记P2.649的一对引物序...
丁俊强张学林李志敏韩丽苹艾堂顺田志强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