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
-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效果,讨论不同手术入路选用的依据及优缺点。方法收治9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背侧入路39例,掌侧入路44例,联合入路11例。结果其中9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45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80.85%。结论 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背侧或掌侧移位及骨质粉碎缺损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LCP固定具有明确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李生平黄辉彭维波罗群强韦仕战陆潞
- 关键词:桡骨骨折
-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磁共振测量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关键是止点解剖与显露,术前详细了解磁共振下止点解剖形态学特点,为临床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适当切面上测量Blumensaat线、后交叉韧带股骨及胫骨止点长度、胫骨平台后缘斜坡长度、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后缘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中心垂直距离,胫骨止点中心与腘窝血管丛距离。结果 PCL股骨起点长度平均(7.6±1.3)mm,占Blumensaat线24.8%;胫骨止点平均长度(8.8±1.0)mm,占斜坡长度37.0%,胫骨止点中心与ACL后缘垂直距离平均(19.3±2.2)mm,胫骨止点中心与腘窝血管丛距离(9.6±1.8)mm。结论后交叉韧带股骨起点位于Blumensaat线下半部,胫骨止点位于斜坡后下半部,胫骨止点靠近腘窝血管丛。
- 陆定贵彭维波黄辉班锦东韦积华韦祥汀
- 关键词:磁共振后交叉韧带
- 骨折患者术后不愈合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32例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不愈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6例骨折术后Ⅰ期愈合患者(Ⅰ期愈合组)比较。结果不愈合组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和Ⅰ期愈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骨折术后愈合。
- 罗群强彭维波罗章伟莫雄革黄辉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 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术前仅观察组行含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两组均应用保肢手术-术后静脉滴注化疗的治疗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70.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52.94%,且Enneking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生存时间和第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CD4+、CD4+/CD8+细胞显著增加,CD8+细胞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黄继文黄选帮韦期勇黄辉黄仕道张卫扬
- 关键词:吡柔比星T淋巴细胞亚群疗效
-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的效果探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骨科实习的126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在对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技能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方面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专科体检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骨科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 黄辉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骨科临床教学
- 糖皮质激素在痛风石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痛风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寻求提高切口愈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明确诊断痛风石病例7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清除痛风石,按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糖皮质激素组、秋水仙碱组和抗生素组。观察术后发热率、胃肠道反应率及术后2周切口愈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组疼痛缓解率明显、胃肠道反应率低,糖皮质激素组切口愈合率95%。结论痛风石围手术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痛风发作,促进切口愈合,缓解发热等全身症状及胃肠道反应。
- 陆定贵班锦东黄辉彭维波班洁勤李兰甜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痛风石手术治疗围手术期
- 外固定架一期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8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1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除1例因钢板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外,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3.1~5.2个月,骨折愈合率为99.2%;并发症发生率4.2%。按照Enneking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96例,良11例,可7例,优良率为90.7%。膝关节活动度:伸0°,屈13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30°,跖屈40°。结论外固定架固定后二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李生平黄辉彭维波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外固定器锁定钢板
- 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7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生医院感染90例,感染率为3.64%,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系统40例占44.44%、泌尿系统16例占17.78%、消化系统14例占15.56%、穿钉部位11例占12.22%、切口9例占10.00%;80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培养出53株病原菌,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34株,检出率为64.15%;年龄大、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8.89%,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7%(P<0.05)。结论骨科住院患者常合并一定程度的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特点实施干预。
- 黄辉彭维波陆定贵
- 关键词: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 保留蒂部皮肤浅静脉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保留蒂部皮肤浅静脉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足踝部皮瓣缺损患者58例,均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其中21例切取皮瓣时保留皮瓣蒂部皮肤浅静脉(保留组),37例不保留皮瓣蒂部皮肤浅静脉(非保留组),观察两组术后皮瓣肿胀率、皮瓣坏死率及皮瓣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保留组术后皮瓣肿胀率、坏死率均低于非保留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非保留组(P<0.05)。结论保留蒂部皮肤浅静脉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提高皮瓣存活率。
- 陆定贵彭维波班锦东黄辉黄宇航班洁勤韦积华
- 关键词:足踝部皮肤缺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股骨干骨折患者1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将就诊的前60例患者分为髓内钉组,后60例患者列为钢板组,分别实施相应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均少于钢板组(P<0.05),两组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平均(38.13±6.78)月,最终功能评价按髓内钉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钢板组的86.67%(P
- 黄辉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