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刚
- 作品数:52 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委科研基金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开角与闭角型青光眼及生理性大杯VEP的比较
- 1991年
- 视觉诱发电位(VEP)又称视觉诱发反应(VER),是一种无损伤性评价视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唯一可以客观地检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上神经功能的方法。关于原发性青光眼VEP 潜伏期可以延长,文献早有报导,但对于两种不同类型之青光眼VEP 潜伏期的检测有何特异性,至今尚未见报导。本研究采用棋盘格图象视诱发电位,对开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生理性大杯的VEP 潜伏期进行了检测,并与C/D 比值、定量视野等进行比较分析。
- 黄佩刚张琦徐丽明疗洪涛李明沩
- 关键词:青光眼开角型闭角型VEP
-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 ,Ortho -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 采用角膜塑形术对98例 (192眼 )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 3月 ,与治疗前比较 ,近视度数最多可降低 5 75D ,规则散光可降低 2 75D。低度近视组 96 4 7%恢复正视眼 ,中高度近视组 6 4 6 9%恢复正视眼。眼球屈光度的降低与角膜曲率的减少呈正相关 (γ =0 993,P <0 0 0 0 5 ) ,性别、年龄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吴小影刘双珍黄佩刚李晨玲胡生发梅萼
-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塑形术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近视散光2年结果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近视散光的疗效。应用美国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削区治疗近视屈光度为-1.75~-16.00D的患者,观察2年以上,按术前球镜屈光度分为二组,Ⅰ组为-1.75~6.00D(121眼),Ⅱ组为-6.25~-16.00D(86眼)。术后2年裸眼视力≥0.5者在Ⅰ、Ⅱ组中分别为95.9%、70.9%,≥1.0者分别为73.6%、34.9%。Ⅰ、Ⅱ组中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为91.7%、62.8%。角膜上皮下混浊0度在Ⅰ、Ⅱ组中分别为87.6%、66.3%,2级以上分别为0、1.2%。眼压均正常。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低、中、高度近视、近视散光均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但对低、中度近视效果更佳,对高度近视预测性较差。
- 刘双珍夏晓波黄佩刚吴振中王平宝谭星平梅萼胡生发
- 关键词:近视散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的再治疗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术后因屈光回退、欠矫出现的残留近视及严重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而再次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仪对-1.00~-16.50D的近视眼及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PRK术后35例(51只眼)患者出现残留近视及严重haze。结合PRK手术及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PTK)对以上患者进行再次治疗。结果再次手术后12个月,全组裸眼视力≥0.5、≥1.0者分别为82.6%、39.1%,其中在低、中度近视眼中分别为100.0%、50.0%,高度近视眼中分别为73.3%、33.3%。全组实际屈光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者为86.3%。再次手术后haze程度比首次手术后轻。结论首次PRK术后因屈光回退、欠矫而出现的残留近视及严重haze可以成功地再治疗,尽管再次治疗的成功率较首次手术低,但再次治疗仍不失为进一步提高PRK疗效的有效方法。
- 夏晓波刘双珍黄佩刚吴振中王平宝许惠卓谭星平梅萼胡生发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再手术PRK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眼压测量值的变化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laser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眼压测量值变化的因素。方法 对 2 0 9例 (36 4只眼 )近视患者行PRK ,手术前、后采用Golde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 ,并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 ,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 >1年。结果 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术眼的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 ,术后 12个月的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后 6个月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术后眼压测量值的降低与角膜厚度的减少和角膜曲率的降低均呈高度正相关 (P <0 0 1) ,其二元回归方程为Y(手术前、后眼压差 ,mmHg) =1 15 6 +0 0 2 2X1(手术前、后角膜厚度差 ,μm) +0 0 5 2X2 (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差 ,D)。结论PR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 ;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是导致手术前、后眼压测量值变化的因素。
- 吴小影刘双珍黄佩刚王平宝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眼内压角膜近视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2
- 1997年
- 为了解PRK术后并发症对用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行PRK手术306例(529眼)近视、散光患者作观察分析。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00—16.00D(-6.55±3.19D),随诊3—12月。术后6—12月,全组7.1%术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22%术眼视力进行性下降超过2行。术后1年,在低、中度近视眼中,欠矫(>1D)、过矫(>1D)、屈光回退(≥1D)、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率分别为6.3%、1.3%、5.0%、8.8%,而在高度近视眼中分别为50.8%、6.6%、24.6%、62.1%。术后还出现了激素性高眼压、偏中心、角膜“中央岛”、眩光及夜间视力下降、重影等并发症。结果表明,低中度较高度近视有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而且并发症明显减少。
- 夏晓波刘双珍黄佩刚吴振中王平宝
- 关键词:近视角膜切削术PRK并发症
- 雾视法和托吡卡胺散瞳法对假性近视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4
- 1997年
- 为了评价雾视法和托吡卡胺散瞳法诊断假性近视的临床实用价值,作者对本市某校初一学生154人272眼分别采用雾视法和托吡卡胺散瞳法鉴别真、假性近视眼,经散瞳检影验光验证。结果显示二者的特异度、预告值、准确度及阳性似然比高,误诊率低,均为诊断假性近视的有用方法,如果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假性近视的灵敏度,对于假性近视的普查普治很有价值。近视病程与假性近视呈负相关,性别与调节因素无关。
- 施家琦刘双珍王成业谭星平李凤云黄佩刚
- 关键词:雾视法托吡卡胺假性近视
- 左旋精氨酸对兔眼AⅡ无长突细胞与开放性视锥型双极细胞间示踪剂藕连的调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兔眼视网膜AⅡ无长突细胞 (AⅡamacrinecell,AⅡ AC)和开放性视锥型双极细胞 (onconebipolarcell,ON CB)间缝隙连接通道的相对通透性及左旋精氨酸对通道的调节。方法 单个AⅡ AC显微注射神经生物素 (neurobiotin ,NB)后 ,采用共焦显微镜测定以上两类异源型细胞群中NB的分布 ,并用 4mmol/L左旋精氨酸对其进行调节。然后用兔抗Calretinin抗体对注射后的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藕连的ON CB中的NB的浓度低于藕连的AⅡ AC中NB的浓度。与藕连的AⅡ AC比较 ,左旋精氨酸选择性的减少了与AⅡ AC藕连的ON CB中的NB的浓度(t=2 5 11,P <0 0 5 )。AⅡ AC被Calretinin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相对于AⅡ AC和ON CB间可能的异源型缝隙连接 ,NB较易通过AⅡ AC间的同源型缝隙连接。左旋精氨酸可能使cGMP浓度升高而作用于双极细胞侧的缝隙连接 ,选择性的减少了这种双极细胞的示踪剂标记。
- 夏晓波StephenL.Mills黄佩刚蒋幼芹
- 关键词:左旋精氨酸双极细胞
- 兔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R1 mRNA的表达被引量:16
- 2001年
- 目的 了解高眼压状态下视网膜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受体 (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NMDAR)的功能亚单位 NMDAR1基因 m RNA表达的情况。 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PCR)、β-肌动蛋白 (β- actin)作内对照对高眼压模型眼视网膜内 NMDAR1基因的 m RNA进行半定量分析。16只大白兔的 2 6只眼分成 3组。实验组 10只兔 10只眼 ,前房穿刺生理盐水高压 6 0 mm Hg(1mm Hg=0 .133k Pa)灌注 ,持续 4h。阳性对照组 10只兔 10只眼 ,为实验组的对侧眼 ,用实验组相同的方法以 2 0 mm Hg的压力前房灌注持续 4h作阳性对照。正常对照组 6只兔 6只眼 ,不作眼球灌注处理。 结果 实验组的高眼压灌注眼与阳性对照眼 NMDAR1的 m RNA的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结论 急性高眼压未改变兔视网膜 NMDAR1基因的 m RNA表达水平。
- 王平宝黄佩刚蒋幼芹陈主初
- 关键词:青光眼高眼压动物模型MRNA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抗瘢痕形成的远期疗效
- 1998年
-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MMC)后抑制滤过道瘢痕形成的效果,及其与保护视功能的关系。方法:44例(60眼)各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MMC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30眼)。MMC组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0.2mg/ml MMC5分钟,并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追踪1~24月(18.0±3.9)。结果:(1)MMC组中为功能性滤过泡的眼占86.7%,对照组占53.3%(P<0.01)。(2)术后24小时波动眼压峰值MMC组为2.02±0.47kPa,对照组为2.51±0.77kPa(P<0.05)。(3)两年时MMC组(22眼)手术成功率为86.4%,显著多于对照组(55.0%,P<0.05),且MMC组的视野得到有效保护与扩大。结论:0.2mg/ml MMC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 夏晓波黄佩刚蒋幼芹吴振中
- 关键词:青光眼丝裂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