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魁生
- 作品数:27 被引量:55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南海盆地宝岛—松涛凹陷低位体系域时空组合特征及其与油气赋存关系被引量:6
- 2004年
- 南海盆地宝岛—松涛凹陷低位体系域发育的多期次性受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控制。在不同演化阶段,低位体系域的内部构成及其空间组合特征不同。在裂陷早期的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背景下,低位体系域主要由冲积扇、扇三角洲构成,多呈孤立式分布。在裂陷晚期生长断层背景下,以盆底扇和斜坡扇为主,呈断控悬挂式。在坳陷期,低位体系域的沉积体呈相互依存式。在末端陡倾缓坡背景下,发育低位楔状复合体,以三角洲、低位楔、滑塌扇、斜坡扇、盆底扇等组合为特征。在似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中,盆底扇、斜坡扇和前积楔均发育。这些低位沉积体位于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可以形成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及构造岩性等复合型圈闭,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 史淑玲魏魁生石玉军
- 关键词:海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期次凹陷油气
- 华北典型箕状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及其与油气赋存关系被引量:79
- 1993年
-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特点,以冀中拗陷和二连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在缓坡带,以风暴浪基面作为“陆架边角”的参照物,层序地层特征相似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在陡坡带则截然不同,并以湖面与边界断裂的交点取代“陆架边角”,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在盆地形成初期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湖泊消亡以后,主要发育高水位体系域。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层序地层与油气赋存的关系,指出富砂的“盆底扇”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
- 魏魁生徐怀大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断陷盆地油气藏
- 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复合扇体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8
- 2002年
-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涠洲组的层序地层可分为 3个超层序和 9个三级层序 ,复合扇主要发育于涠洲组下部超层序 1的层序 2和层序 3低水位体系域。岩性较粗 ,主要有块状混杂砂砾岩 ,具递变层理的含砾砂岩及中粗砂岩、块状层理砂岩、具交错层理的砂岩、具波状或变形层理的粉砂岩及水平纹理的泥质岩、典型浊积岩等岩相。在分布上和形态上主要由低水位沉积期重力流水道、辫状河道成因形成的扇朵叶体互相叠置而成 ,具有牵引流及重力流成因的双重特点。扇体由碎屑沉积物自湖边缘斜坡向湖盆逐步进积 ,自下而上形成远端扇、中部扇和近端扇的沉积序列。测井曲线为高、中幅指形或齿形及齿化箱形和钟形 ,地震反射呈丘状凸起。复合扇处于湖相生烃泥质岩的包围之中 ,具有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且物性较好 ,常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 杜振川魏魁生
- 关键词:油气勘探意义北部湾盆地层序地层岩相
- 层序地层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被引量:1
- 2000年
-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末国际上新兴的一门学科,它起因于欧美学者对海相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地层的研究。这门学科的优势在于具有科学性和预测性,其科学性体现在研究沉积地层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其预测性体现在寻找隐蔽油气藏和提高开发采收率。这种学科优势也为当代各种沉积矿产勘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短短的几年中,所有涉及沉积岩的学科都将层序地层学纳入研究范畴,这种研究几乎风靡全世界。
- 魏魁生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沉积地层被动大陆边缘准层序高频层序沉积矿产
- 胜利油气区粒屑碳酸盐岩形成机制与储油气性被引量:7
- 2000年
- 将胜利油区下第三系发育的粒屑碳酸盐岩划分为鲕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螺屑灰(云 )岩、介屑云岩、杂基充填多粒屑云岩、灰质亮晶粒屑云岩等 6种类型 .通过分析水波浪在湖岸和高 (台 )地周缘对粒屑的搅动和搬迁过程 ,以及屏障湖湾和离岸水下隆起两个减能地形的确定 ,阐述了粒屑碳酸盐岩的沉积机理 .根据粒屑粒径平均值R和粒屑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G所得的经验公式W =RG ,确定了水体能量指数W ,并以此识别本区存在的特高能级区(W >5 0 )、高能级区 (W :2 5~ 5 0 )、中能级区 (W :10~ 2 5 )、低能级区 (W :1~ 10 )和静水区(W <1) 5个相带 .比较系数 (分选系数T)可以作为波浪能量和沉积区水体能量的一个判别指标 .根据粒屑碳酸盐岩的沉积作用和后期再造作用所形成的物性条件 ,将此类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原生特高渗透层、次生高渗透层、次生中—低渗透层和原生低渗透层
- 张守鹏蔡进功魏魁生
-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区
- 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成藏条件被引量:39
- 2005年
-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旋回,分别从T4时期和T04时期开始,其中后者为不完整旋回。总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凹陷形态与沉积物在可容纳空间内的分布,这是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地层充填沉积,沉积体系叠置匹配,为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级层序Ⅱ和Ⅲ中各层序的密集段是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区,尤以其中的Sq4和Sq5的暗色泥岩为最佳;这2个二级层序内的低位扇、低位楔,高位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湖底浊积扇体系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 张成魏魁生
-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层序地层成藏条件
- 华北典型箕状凹陷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赋存关系
- 徐怀大魏魁生
- 该成果通过对大量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深入分析,证明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但是必须对局部构造运动的强烈多变、湖水与外海的隔绝或沟通、沉积物的多向来源和高速供应以及气候的多变等加以考虑。基于成果将华北第三系划分为19个层序...
- 关键词: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第三纪二叠纪白垩纪油气聚集带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例被引量:12
- 2002年
- 分析了高分辨率地震、测井和岩相资料以识别和划分层序界面 .结果表明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 1个构造层序 ( TS1) ,发育的三个构造幕及二级气候旋回对应于 3个超层序 ( SS1-3 ) ,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 ,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 1 2个 级层序和 46个 级层序 .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基准面三级升降旋回 ;在过程的每一个演化阶段 ,其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结构和叠加样式不同 ,反映了由空间变化和物源供给决定的体系域构成特征 .
- 杜振川金瞰昆孙玉壮魏魁生
- 关键词:油气地质下第三系基准面旋回盆地演化沾化凹陷
- 冀中地区早第三纪海泛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8
- 1993年
- 作者近年来在冀中地区首次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首次在不同层位发现了海绿石,结合其它古生物、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标志,表明区内早第三纪时曾多次发生过海泛。本文对海泛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并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海泛层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指出受海泛影响最大的层位即密集段。近海内陆盆地受海水进侵或海洋气候的影响,故湖盆基准面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趋势近似,从而为在陆相断陷盆地中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文中对海水进侵方向(通道)也作了探索性研究。
- 魏魁生徐怀大
- 关键词:海泛超微化石海绿石
- 琼东南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84
- 2001年
-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综合分析了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 ,发现琼东南盆地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坳陷两大发育历程 ,相应划分出TejasA和TejasB两个超层序组 ;与盆地非海相、海相过渡相、生长断层、缓坡和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演化阶段相匹配 ,形成了 5个超层序 .以不整合及其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为三级层序边界 ,识别出 19个层序 ,含 5 7个体系域、5 4个以上准层序组、196个以上准层序 .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沉积层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低水位体系域包含的沉积体系不同 .在恢复古地理环境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关沉积层序模式 .根据可容纳空间分析 ,编制了本区海平面升降曲线 ,发现陵水中期、梅山早期和莺歌海早期三次大的海泛与全球变化完全合拍 .在纵向上 ,海进体系域至密集段生烃潜力最强 ,空间上以外陆架 -大陆坡最好 ,其次为滨沼或海陆过渡相 .指出了陆架坡折附近的低水位楔和斜坡扇是值得注意的隐蔽圈闭勘探目标 .
- 魏魁生崔旱云叶淑芬厉大亮刘铁树梁建设杨国忠武丽周小鹰郝运轻
- 关键词:层序地层盆地演化生烃潜力琼东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