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磊
- 作品数:18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七氟烷后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损伤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6):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七氟烷组(S组)、LPS组(L组)、LPS七氟烷组(LS组)。 C组和L组分别于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kg或LPS 5 mg/kg,S组与LS组分别于气道内滴注LPS 4 h吸入2.4%七氟烷1 h,6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肺组织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的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 IL-1β)的质量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LS组肺泡正常结构严重破坏,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L组比较,LS组肺泡结构破坏较轻,且各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TLR4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魏磊杨芬张侠赵建华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七氟烷脂多糖TOLL样受体4
- 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6年我院全麻下进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酗酒史、吸烟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等方面比较,其组间数据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术中低血压、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术中低血压、住院时间等。
- 李艳琼罗建民魏磊钱利军陈熠
- 七氟醚预先给药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七氟醚预先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 ~ 260 g,2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七氟醚组(S组)、内毒素组(L组)和七氟醚+内毒素组(SL组).L组和SL组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5 mg/kg的方法制备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其它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与SL组分别吸入2.4%七氟醚30 min时给予生理盐水或LPS.给予LPS后12 h处死大鼠,进行左侧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的计数.取右侧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测定IL-17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SL组BALF中WBC和PMN计数升高,肺组织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L组比较,SL组BALF中WBC和PMN计数降低,肺组织IL-17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0.01);SL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轻于L组.结论 七氟醚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内毒索性急性肺损伤时炎性反应,其机制与下调肺组织IL-17表达有关.
- 魏晓永王涛李黎吴艳玲魏磊姜丽华
-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白细胞介素17
- 不同麻醉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腔镜手术患者IL-17和IL-23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结肠、直肠肿瘤腔镜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成3组(n=20):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三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处于高水平,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T0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三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T1时上述指标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P<0.05);与C组相比,A、B组两组患者在T1、T2两时间点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P<0.05);而在T3时间点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降低IL-17和IL-23浓度,故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有抑制促炎性反应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 杨芬魏磊王幸双赵建华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
- 氟比洛芬酯静注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填塞扁桃体窝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镇痛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静注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填塞扁桃体窝局部浸润在缓解扁桃体切除患儿术后疼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3例全麻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单用1组28例、单用2组27例和联用组28例。三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罗哌卡因棉球镇痛和两者联合使用镇痛。评估三组患儿术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EAD)评分,记录患儿追加镇痛药物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用1组和单用2组患儿在苏醒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高于联用组患儿(P均<0.05);在拔管时及拔管后PAED评分均明显高于联用组患儿(P均<0.05);术后芬太尼使用比例明显高于联用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静注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填塞扁桃体窝局部浸润在缓解扁桃体切除患儿术后疼痛和苏醒期躁动方面更具优势。
- 刘文鹏魏磊李光合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镇痛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
- 低浓度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阻滞液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 2006年
- 自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阻滞液开展分娩镇痛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 魏磊李长发赵建华方志源
- 关键词: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肺癌胸腔镜手术后抑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肺癌胸腔镜手术后抑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根据治疗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接受全麻。手术前后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心肺功能、认知功能与免疫水平,记录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术前1 d,对照组、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分别为(6.81±1.13)分、(6.90±1.07)分;术后3 d,对照组、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分别为(13.11±2.28)分、(18.52±2.31)分。术前1 d两组患者的HAMD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HAMD得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患者的HR降低,LVEF、FVC、FEV_(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 d,对照组、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7.91±2.03)分、(28.06±2.17)分;术后3 h,对照组、观察组MMSE评分(21.05±3.27)分、(20.13±2.12)分;术前1 d与术后3 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h两组患者的MMSE降低(P<0.05)。术后3 h两组患者的CD3+、CD4+细胞比例与IgA、IgG、IgM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17.45%)(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心肺功能恢复并无显著影响,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 吴一帆魏磊苏惠斌杨芬
-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胸腔镜术后抑郁
- 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控制和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比较硬膜外、静脉和关节腔内3种镇痛方法,对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和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反应趋向平衡的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择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硬膜外组:硬膜外腔推注负荷量吗啡,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静脉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曲马朵,术毕接静脉镇痛泵;关节腔组:关节腔内注射镇痛混合液,回病房后,按需静脉滴注阿片类镇痛药。记录3组患者术后6,18,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值。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麻醉开始即刻,术后6 h,18 h,24 h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浓度。结果:硬膜外组术后6,1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静脉组又低于关节腔组。术后各组TNF-α、IL-1β、IL-6和IL-8浓度均升高,但术后6、18 h硬膜外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静脉组又明显低于关节腔组。术后24 h上述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控制和炎性因子反应的调控均有一定效果,其中硬膜外镇痛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静脉镇痛优于关节腔内镇痛。
- 杨芬王幸双魏磊赵建华方志源
-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
- 不同麻醉方法对大肠癌手术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比较大肠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3组: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由健康体检者组成。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上述指标T1时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1、T2时间点A、B 2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间点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抑制IL-17和IL-23释放,故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 杨芬闫芳魏磊王幸双赵建华
-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DEX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至术毕,C组按照相同的速度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3min(T2)及麻醉诱导后5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7d记录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测量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HR、MAP均高于T1时(P<0.05),且DEX组T2、T3时HR、MAP均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7d MMSE、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1d(P<0.05),且DEX组术后3d、7d MMSE、MoCA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托咪定辅助麻醉能有效保持心脏瓣膜置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更高。
- 王幸双杨芬魏磊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