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 作品数:5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20年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相差无几。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否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09-01至2018-04-30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满足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入组后在已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持续4周(有5例患者在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1周内有不能耐受的头疼,故退出该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4周随访期结束时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观察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最大运动功率及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WHFQ)评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YHA分级、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Peak VO2、VO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MLWHFQ评分及NT-proBNP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30 mg未能改善射 丁立群 刘超 范洁 张进 张曦 高田 刘锐 郭嘉关键词: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单硝酸异山梨酯 生活质量 微伏极T波电交替筛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防性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微伏极T波电交替(MTWA)是否有助于选择预防性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尤其是否有助于排除从ICD治疗中获益较少的低危患者。方法:入选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并且无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39例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用动态心电图时域分析法检测MTWA最大值。V3导联电压>47μV为阳性,电压≤47μV为阴性。MTWA测定后所有心衰患者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术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或非致死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结果:有19例患者(48.7%)MTWA检查结果为阳性。在(20±4)个月的随访期内,MTWA阳性组发生13例终点事件(1例死亡和12例非致死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MTWA阴性组发生1例终点事件(1例非致死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MTWA阳性预测价值为68.4%,阴性预测价值为95%。结论:对于LVEF≤35%且无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MTWA不仅有助于选择预防性植入心脏ICD的高危患者,而且有助于确定从预防性ICD植入中获益较少的低危患者。 张进 王礼琳 丁立群 张曦 高晓龙 高田 姜玲 范洁miR-199-3p通过靶向调控SP1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对心房颤动心房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99-3p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心房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房颤动(AF)患者100例,以基线资料相匹配的非AF患者50例作为对照,利用qRT-PCR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miR-199-3p的表达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99-3p对AF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199-3p和左房纤维化的相关性;利用CCK-8测定miR-199-3p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Ki67和Cyclin D1及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表达变化;最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99-3p的靶基因。结果:miR-199-3p在AF患者外周血[(0.38±0.31)∶(1.25±0.89),P<0.01]和心房组织中[(0.48±0.03)∶(1.00±0.12),P<0.01]表达都下调,且在持续性AF患者中表达低于阵发性AF[(0.42±0.20)∶(1.08±0.48),P<0.01];ROC曲线分析miR-199-3p表达下降鉴别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其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6%,鉴别持续性AF的AUC为0.91,其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7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199-3p表达水平和左房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863,P<0.01);与对照组相比,沉默miR-199-3p表达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但过表达miR-199-3p可抑制细胞增殖和纤维化(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证实SP1是miR-199-3p的直接靶基因。结论:AF患者中miR-199-3p和左房纤维化呈负相关,且miR-199-3p通过靶向SP1的表达负性调控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进而参与AF心房重构。因此,miR-199-3p有望成为临床AF潜在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和纤维化的预测标志物。 魏飞宇 范洁 高田 王礼琳关键词:心房颤动 成纤维细胞增殖 SP1 抗凝对右心导管操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右心导管操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抗凝治疗的作用。方法:连续选择2015-01至2016-05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和(或)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患者171例,将在静脉系统可完成手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87例及非抗凝组84例。术后24~48 h行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比较二组间DVT发生率。结果:171例患者均为阵发性室上速患者,13例患者(抗凝组9例,非抗凝组4例)未完成术后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而排除,共有158例患者完成术后检查及随访。抗凝组78例中有7例(8.97%)发生DVT;非抗凝组80例中有41例(51.3%)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8例发生DVT患者中有6例(12.5%)发生肌间静脉血栓,42例均为静脉穿刺点附近血栓。结论:右心导管操作术中未抗凝的患者DVT发生率较高,使用肝素抗凝可降低DVT发生率。 匡晓晖 张曦 高晓龙 王礼琳 丁立群 张进 向虹 彭亚婷 高田 毛富刚 范洁关键词:导管插入术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药 心脏再同步化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分析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方法选择26例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接受最佳药物及CRT手术治疗。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16例(药物组),CRT加房室结消融10例(消融组)。随访1.2±0.2年后观察药物组临床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药物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降低(2.0±0.1 vs 3.0±0.2级),6 min步行距离增加(418.9±81.3 m vs 311.5±65.2 m),QRS波时限缩短(138.1±5.6 ms vs 169.6±4.4 ms)及LVEF增加(0.40±0.01 vs 0.23±0.01)、LVEDD减少(61.9±1.6 mm vs 69.0±1.2 mm),药物组起搏比例为0.90±0.04。其疗效与消融组无差异。结论对于心衰伴房颤患者,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与加房室结消融一样有效。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是药物良好的控制心室率及较高的双心室起搏比例。 张进 王礼琳 丁立群 张曦 高晓龙 高田 姜玲 范洁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房室结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