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4篇镇痛
  • 3篇手术
  • 2篇地佐辛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神经阻滞
  • 2篇罗哌卡因
  • 2篇颈丛
  • 2篇甲状腺手术
  • 2篇丙泊酚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戊乙奎醚
  • 1篇硬膜外自控

机构

  • 10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高榴益
  • 4篇范晓燕
  • 3篇徐秋
  • 3篇钱晓敏
  • 3篇杨小磊
  • 1篇费建芬
  • 1篇王爱军
  • 1篇管忍
  • 1篇王利明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择期行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麻醉组(Ⅰ组)和单用左布比卡因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治疗用药情况和术后镇痛情况。结果Ⅱ组HR、MAP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与Ⅰ组比较,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和镇静效果更明显,安全可控性好,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徐秋范晓燕高榴益
关键词:地佐辛左旋布比卡因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
长托宁用于丙泊酚靶控输注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在丙泊酚靶控输注无痛胃镜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240例ASAⅠ或Ⅱ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0例,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丙泊酚靶控输注;长托宁组(P组):长托宁+丙泊酚靶控输注;阿托品组(A组):阿托品+丙泊酚靶控输注,分别于术前静注长托宁0.5 mg和阿托品0.5 mg,10 min后行无痛胃镜术,观察各组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2 min 3组患者MBP均下降(P<0.05);P组给药后HR无明显增快,A组给药后HR增快(P<0.05);P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P组和A组患者给药后口干程度VAS评分上升,与给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组和A组患者呛咳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托宁对腺体分泌抑制作用明显,HR无明显影响,并能减少丙泊酚用量,适合无痛胃镜术前用药。
范晓燕徐秋高榴益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丙泊酚无痛胃镜靶控输注阿托品
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22例PHN患者采用相应部位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共治疗四周。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结果:治愈12例(54%),显效7例(32%),有效3例(14%)治疗有效率97.5%。治疗期间的副作用主要有:头晕乏力3例(14%),嗜睡2例(9%)。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是安全有效的,且副作用少,不良反应轻。
高榴益
关键词:加巴喷丁
用不同的穿刺技术对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平面穿刺技术对在B超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穿刺平面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平面内组和平面外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平面内组患者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置管,为平面外组患者使用平面外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置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穿刺置管的时间及其穿刺置管的效果。结果:平面外组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穿刺置管的时间及其穿刺置管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平面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相比,使用平面外穿刺技术对在B超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的效果更好。此穿刺技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对其进行穿刺置管的时间。
高榴益钱晓敏
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术
不同麻醉用药配伍行无痛人流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费建芬徐秋高榴益
关键词:无痛人流术镇痛麻醉用药配伍人工流产术妇科门诊
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癌痛患者39例,采用PCEA方法用于镇痛,配方为0.075%~0.125%罗哌卡因100ml,加吗啡10~30mg、氟哌利多5mg、地塞米松10mg,锁定每次注液量及间隔时间。记录并统计治疗后的VAS、镇静评分(Ramsay)、生活质量评分(QO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癌痛完全缓解33例(84.6%),部分缓解6例(15.4%),缓解率为(100.0%)。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明显少。结论PCEA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疗效确切,方便、安全,且能增强镇静和抗焦虑作用,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小磊钱晓敏管忍王爱军高榴益
关键词:镇痛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吗啡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间神经使用0.375%罗哌卡因(Ⅰ组)或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Ⅱ组)。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后24 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麻醉期间RR、MA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缩短(P<0.05)、维持时间延长(P<0.01);术后4、8、12 h VAS评分Ⅱ组降低(P<0.0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效。
范晓燕高榴益王利明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乳腺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麻醉方法分析
2010年
目的进行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体会分析。方法从我院腹腔镜胆囊术中有目的选择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全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在气腹各阶段的变化分析。结果全麻组在气腹前HR、MAP降低,气腹后30min升高(P<0.05)。硬膜外组在气腹前后MAP降低,HR在气腹前升高,气腹后降低。两者在SpO2下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对ASAⅠ~Ⅱ级的LC术患者,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均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高榴益杨小磊范晓燕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硬膜外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区域麻醉中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且ASA为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刻(给药前、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0.25、0.5、1h、手术完毕时)的OAA/S评分情况,两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镇静效果大致相同,OA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区域麻醉中的镇静效果较好,患者无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但是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心率情况。
高榴益
关键词:咪达唑仑区域麻醉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ASAI~II级拟行甲状腺腺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pg/kg,继以静脉泵注0.3|jLg/(kg?h);B组静脉滴注地佐辛5mg,继以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5ml/h;C组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pg/kg和地佐辛5mg,继以静胁果注右美托咪定0.3|jLg/(kg.h)。记录患者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前)、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10min(T2)、手术开始切皮时(T3)、游离甲状腺上极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头痛、眩晕、谵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术后VAS评分。结果:三组T4时点MAP均高于其他时点,A组与B、C组比较,T4时点MAP、HR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T3、T4、T5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VAS评分分别为(4.6±0.4)分、(1.6±0.5)分、(1.4±0.3)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剧烈波动、低氧血症、严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能够增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增加其舒适性,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钱晓敏顾利进高榴益
关键词:地佐辛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