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霞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陈云党风建设思想与西藏加强党风建设的思考
- 党风问题,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培养,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陈云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极为关注党风建设,并在实...
- 马红霞
- 文献传递
- 陈云党风建设思想探析——兼谈西藏党风建设问题
- 2005年
- 陈云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极为关注党风建设,他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命题,把党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论证了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是党群关系,把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他揭示了腐败是使执政党脱离群众而衰亡的主要危险,分析了执政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对党风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他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对我们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深化执政党能力建设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马红霞
- 关键词:党风建设思想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
- 2002年
- 本文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局面形成、发展的主要历程,以及对外开放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观念更新、民族团结和睦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
- 马红霞马熙敏
- 关键词:民族地区
- 论毛泽东在西藏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思想被引量:1
- 1993年
-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政策和策略,曾经常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和策略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西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思想指导下取得的。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从和平解放,平叛改革到稳定发展等各个历史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西藏地区的革命实践结合,制定出一系列特殊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顺利地领导西藏人民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指示,目标是如此明确,步骤是如此稳妥,策略是如此巧妙,思虑是如此周密,称得起是在民族工作问题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光辉典范。本文试将毛泽东同志在西藏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做一初步探讨和论述。
- 马红霞
- 关键词:封建农奴制西藏人民进军西藏昌都战役武装叛乱
- 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辉煌胜利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跨越几个世纪,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战斗历程;介绍了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探讨了西藏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经验。
- 马熙敏马红霞
- 关键词:民族政策社会主义建设
- 从延安精神到老西藏精神被引量:1
- 1992年
- 毛泽东同志在世时,曾多次讲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道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精神总是在一定时代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而某种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就会成为推动历史变革和物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其历史意义就远远超出了地域和时代的界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的伟大斗争中。
- 马红霞
-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时期民族政策
- 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几个重要问题
- 1995年
- 吴玉书马红霞
- 关键词:西藏经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纪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基石
- 1994年
- 马红霞
-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奠基作用消灭剥削市场经济理论教条式
- 维护社会稳定是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被引量:3
- 2008年
- 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全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西藏自民主改革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西藏的改革发展中,始终存在着达赖集团分裂主义的干扰破坏,这成为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主要根源和心腹之患。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反分裂斗争的特点,与达赖集团勾结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搞"西藏独立"的图谋进行坚决的斗争,切实做好维护西藏稳定的各项工作,以维护西藏的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全。
- 马红霞
- 关键词:社会稳定反分裂斗争
- 论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 1990年
- 1943年6月8日,正值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强盗作殊死搏斗之际,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决定:“自1943年6月10日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和书记处,以及国际监察委员会都已解散。”主席团委托由季米特洛夫、曼努尔斯基、皮克、埃尔科利(即陶里亚蒂)组成的四人委员会处理善后事宜。自此,这个曾率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长达24年之久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宣告自行解散。共产国际的解散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在当时引起过众多的议论和猜测,而且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国际问题之一。在共产国际解散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重新认识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对于我们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志。
- 马红霞
- 关键词:季米特洛夫国际共产主义善后事宜第五次反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