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垂体瘤患者,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记录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全切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87.50%,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及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90.91%、92.31%,均高于无功能腺瘤患者的6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经过治疗,泌乳素腺瘤患者的PRL显著降低,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GH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有效改善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磊屠媛舒孙政王家文王学思马涛
- 关键词:鼻蝶窦显微镜垂体瘤肿瘤切除
- 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治疗疗效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治疗疗效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的实际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发病6天之内)35例和晚期组(发病6天之后)4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切开治疗,观察气管切开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痰液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气管切开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P<0.05),早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为(98.13±1.21)%,晚期组患者为(95.85±1.04)%,早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程度优于晚期组患者(P<0.05);早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4±14.63)d,短于晚期组患者的(58.93±22.23)d(P<0.05);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检出病原菌243株,其中早期组检出103株占42.39%、晚期组检出140株占57.61%,两组感染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多重感染33例占94.29%,晚期组多重感染40例占93.02%,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有助于尽快改善血氧饱和度及缩短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气管切开时机对感染病原菌分布无明显影响。
- 马涛张丽侠孙政姚进赵中原张玉磊
- 关键词: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疗效肺部感染
-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0例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分析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垂体瘤患者,采取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症状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4例患者病灶全部切除,5例患者病灶次全切除,还有1例患者病灶部分切除。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 马涛李继锋孙政王家文
- 关键词:垂体瘤疗效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对急性脑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脑挫伤组(76例)和重型脑挫伤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入院当天血清中NSE、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SE、D-二聚体在脑挫伤病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组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和重型脑挫伤组患者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脑挫伤组患者高于轻型脑挫伤组(P<0.01)。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脑挫伤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0.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和D-二聚体对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3.77μg/L、0.29mg/L。血清NSE、D-二聚体水平在轻型和重型脑挫伤患者的AUC分别为0.820、0.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和D-二聚体对重型脑挫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43.17μg/L、0.79mg/L。结论 NSE、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挫伤的诊断参考指标,并能初步反映急性脑挫伤病情的严重程度。
- 马涛张丽侠姚进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
- D-二聚体含量测定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入院时、伤后第4天和伤后第8天分别进行D-二聚体定量的检测,同期8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DD水平为(0.713±0.023)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的(0.215±0.031)μg/mL(P<0.05),此后逐渐下降,伤后第8 d为(0.420±0.013)μg/mL,较入院时下降明显(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伴有纤溶功能指标的显著变化,检测D-二聚体对评估脑出血伤情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张丽侠马涛李荣利刘莹莹
- 关键词:D-二聚体脑出血
- 标准外伤大骨瓣术中应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脑膜治疗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被引量:1
- 2009年
- 王学思孙政王家文马涛王磊
- 关键词:额颞叶脑挫裂伤标准外伤大骨瓣颞肌筋膜硬脑膜重型
-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脑膜炎患儿入院时的PCT,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1例。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白细胞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血清PCT和脑脊液PCT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 张丽侠王坤马涛
-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清降钙素原
- 血液中NSE、D-D、Hcy在脑出血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出血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脑出血组。根据入院当日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将脑出血组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23例)、重度组(22例)。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当日,脑出血组发病后1、3、7 d时,清晨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液中NSE、D-D、Hcy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液NSE、D-D、Hcy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3、7 d时的血液NSE、D-D、Hcy水平。对血液NSE、D-D、Hcy水平与出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发病后各时间点的血液NSE、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的血液NSE、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的血液NSE、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脑出血组出血量与血液NSE、D-D、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NSE、D-D、Hcy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和血肿量密切相关。
- 张丽侠马涛李荣利
-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脑出血
- 双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双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时机,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双侧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中心疝不同病理分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前处于间脑期的患者,有18例(75%)恢复良好,轻残18例(75%),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术前处于非间脑期的患者,轻残10例(31.25%),重残12例(37.50%),植物生存4例(12.50%),死亡6例(18.75%),无恢复良好病例。脑中心疝间脑期手术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间脑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识别脑中心疝并积极手术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姚进焦伟孙政马涛邓如明
- 关键词:额叶挫裂伤脑中心疝手术治疗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动态观察
- 2005年
- 孙政王家文王学思马涛王磊王艳军
-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CT扫描手术治疗心电监护开颅血肿清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