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涌
-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矫正重度脊柱侧弯
- 马原田慧中吕霞程俊杰马涌眭江涛张勤买买提艾力•尼亚孜
- 主要技术内容:(1)一期采用头盆环装置对重度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纵向的牵拉,符合Ilizarow的牵拉原理,通过安置头环和盆环及四个连接棒,实现对全脊柱的牵引,为下一步手术矫正重度脊柱侧弯打下基础。(2)用各种不同弯形的骨刀...
- 关键词:
- 关键词:内固定器械
- 一种骨科多功能换药护理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多功能换药护理架,包括底座、竖杆和肢体支撑装置,所述底座为圆柱形底座,在底座下平面设有三个万向轮,所述底座上平面中央设有转动座,所述竖杆固定在转动座上平面中央,在竖杆上套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下端...
- 马涌
- 文献传递
- 不同浓度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临床诊断标准选取我院120例具有介入治疗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术中所给予氧-臭氧混合气浓度的不同,将其双盲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注入氧和臭氧的混合气,椎间盘内注射4 ml,椎间孔周围注入10 ml。A组注射浓度30μg/ml氧和臭氧的混合气,B组注射浓度40μg/ml氧和臭氧的混合气,C组注射浓度50μg/ml氧和臭氧的混合气。每周一次,一周为一疗程。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均显著高于A组85%和C组87.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浓度应以40μg/mL为宜。
- 马涌程俊杰龙浩马原
- 关键词: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
- 前路多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综合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17年
- 多节段颈椎病是指影像学显示颈椎存在多个节段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病理改变,包括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形成、椎间盘变性或突出,这些病理改变对颈髓和硬膜囊的多个平面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 眭江涛马涌马原田慧中
- 关键词:颈椎病多节段
-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 马涌杨晓辉冉建欧勇
- 关键词:前路减压后路减压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受压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12在我科收治的腰骶椎结核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7.5岁。67例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C级19例,D级32例,E级1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骶椎结核。其中L_(4-5)节段42例,L_5-S_1节段2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口服三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4周,同时加服肝泰乐(葡醛内酯片)保护肝功能。手术方法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硬脊膜及大血管损伤,手术时间1.5-3 h,平均2.3 h;手术出血量300-600 ml,平均415.3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6个月(14-30个月)。术后平均5.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67例术后10-18个月获得临床治愈。其中3例患者出院后结核复发、窦道形成,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术区感染,皮下积液,经换药后治愈。术前存在脊柱功能损害者,除3例复发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为D级外,其余均恢复至完全正常。结论在有效且正规的抗结核药物辅助下,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是可行、有效的,临床效果满意。
- 马涌安忠诚马原程俊杰眭江涛
- 关键词: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
- 不同截骨方式修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是一类矢状面或者冠状面失衡的脊柱畸形,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其矫形生物力学的研究,而生物力学对矫形后重建脊柱稳定性十分重要。目的:应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T数据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测量计算L3节段预截骨角度,模拟去松质骨截骨术和全脊椎截骨术进行截骨,并分析矫形后的生物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1)建立了完整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且模拟手术操作建立L3去松质骨截骨术和全脊椎截骨术2种不同术式截骨模型;(2)除S1节段外,L3去松质骨截骨术的各节段钉棒应力及截骨接触面应力均高于L3全脊椎切除术,两者差距明显;(3)综上,2种不同截骨手术方式均能重建矢状面平衡,但去松质骨截骨术的钉棒应力高于全脊椎截骨术,且差距较为明显;在相同节段,相同角度下去松质骨截骨术发生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的风险高于全脊椎截骨术。
- 马涌斯刊达尔.斯依提欧勇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马原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有限元分析数字化骨科脊柱截骨术
-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 2013年
- 目的评价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口服塞来昔布联合芬太尼PCIA组(试验组)和单纯应用芬太尼PCIA组(对照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后48h内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塞来昔布联合芬太尼PCIA多模式镇痛可缓解腰椎后路融合术后48h内疼痛,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龙浩杜晓宣马涌程俊杰
-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
- 去松质骨截骨与全脊柱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背景:脊柱矢状面失衡对其生物力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复杂的生物力学特性对脊柱后凸截骨方案的设计影响很大。目的:应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T数据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测量计算L2节段预截骨角度,模拟去松质骨截骨术和全脊柱截骨术进行截骨,并分析矫形后生物力学。结果与结论:(1)建立了完整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且模拟手术操作建立L2去松质骨截骨术式和全脊柱截骨术式两种不同术式截骨模型;(2)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15.0,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模型共划分十节点四面体单元948 874,1 564 477个节点,全脊柱切除截骨模型共划分十节点四面体单元931 969,1 548 812个节点;(3)加载载荷计算得出:去松质骨截骨术式内固定和截骨面应力高于全脊柱截骨术式,其螺钉等效应力分别为40.946,67.26,493.64,304.05,75.359,146.31 MPa,钛棒等效应力为391.01 MPa;(4)结果表明,2种不同截骨手术方式均能重建矢状面平衡,但去松质骨截骨应力高于全脊柱截骨,且差距较为明显,在相同节段、相同角度下去松质骨截骨术发生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的风险高于全脊柱截骨术。
- 谢江张玉坤李栎马俊毅马原眭江涛马涌李辉
- 关键词:脊柱后凸有限元分析
- 选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侧凸
- 目的 分析选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采用择性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的32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疼痛...
- 张晓星马涌苟景跃邓志龙
- 关键词: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