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敏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异类神经再生过程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2009年
-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异类神经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段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7d、14d、28d取出再生的异类神经与对侧正常的体神经,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析,经图像分析系统识别差异蛋白质,用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获得的肽质指纹图谱进入数据库中检索。结果质谱分析识别了25种具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其中包括神经髓鞘中的成分、急性期炎性因子、神经细胞骨架蛋白和脂类代谢蛋白等。这些蛋白可能在Wallerian变性、轴突再生和再髓鞘化中起作用。结论获得了再生异类神经时序性双向电泳凝胶图谱,成功鉴定25个与异类神经再生相关的蛋白质,揭示了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异类神经再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韩晓敏李兵陈朝晖田俊陈敏肖传国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
- 坦索罗辛促进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排石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配合ESWL术后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193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每日清晨口服坦索罗辛0.4mg。观察排石率、结石平均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止痛药使用率等,所有患者每周复查B超及KUB。结果:治疗组的排石率为95.8%,而对照组为78.4%,结石平均排出时间分别为4.2及9.6天,两组肾绞痛发生率及止痛药使用率等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输尿管结石残留、石街形成、需再次ESWL或者输尿管镜检查术等均显著减少。结论: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配合ESWL术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排石时间,缓解治疗期间肾绞痛的发生,效果好于单纯ESWL。
- 汪隆旺马彦刘梅杨栋杨雄文红壮韩晓敏
- 关键词:肾结石坦索罗辛体外冲击波碎石
- 膀胱出口梗阻大鼠膀胱过度活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建立膀胱出口梗阻大鼠模型,诱发逼尿肌不稳定(DI),研究膀胱出口梗阻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择38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结扎膀胱颈部建立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建模后3、6、9、12周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膀胱压,以充盈期出现DI作为膀胱过度活动存在的标准,记录并计算DI阳性率和频率、最大排尿压(MVP)、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和剩余尿量(PVR)。用光镜观察建模不同时期膀胱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3、6、9、12周DI阳性率分别为37.50%、75.00%、75.00%、62.50%。MVP、MCC、BC、PVR和DI频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第9周大鼠PVR、MVP、MCC高于第3、6和12周。不同时期病理学改变呈现出膀胱容量增加、肌层逐渐增厚和纤维化的过程。结论:膀胱出口梗阻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具有潜在的相关性,其病理学改变和尿流动力学参数反映了膀胱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 潘峰韩晓敏海波杨雄李兵庞自力曾甫清
-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膀胱过度活动膀胱出口梗阻
- 小儿肾结石的微创处理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针对小儿尿石症(特别是肾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的情况,拟对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ni-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的手术疗效差异,为小儿肾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临床经验。方法本中心结合既往小儿肾结石的微创手术技术总结,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例行mini-PCNL和5例行RIRS患儿的围手术期资料,并对比分析了其手术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mini-PCNL的一期清石率(87.5%)优于RIRS组(60.0%),但失血量(37.9 mL)略高于RIRS组(17.1 mL)。术前结石最大径、患儿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的肾功能恢复情况接近,均未见并发症。结论mini-PCNL的一期清石效果较RIRS更为显著,对于单发、结石负荷较小的肾结石,也可考虑RIRS。
- 程功刘岳南孙逸周袁成刘磊宋亚荣董伟王进海波李文成蒋国松章小平韩晓敏
- 关键词:小儿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
- 大鼠精索静脉曲张模型的制作及变异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鼠睾丸-精索静脉脉管系统解剖及变异情况,探索大鼠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左肾静脉部分结扎法制作80只SD大鼠的VC模型,对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的睾丸-精索静脉脉管系统进行解剖并绘制图谱。结果:64只成功制成左侧VC模型,平均静脉直径从术前的0.16mm增加到1.3mm。SD大鼠左侧精索静脉走行存在多种类型的变异情况。VC大鼠的睾丸血流由常规的经精索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变为经3~4个静脉侧枝经膀胱前列腺周围静脉丛流入髂静脉。结论:大鼠VC模型的制作需要考虑多种静脉变异情况,VC使得睾丸静脉血回流通路发生改变。
- 杨栋海波汪隆旺马彦韩晓敏陈朝晖李兵
-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不育
-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青年男性原发性膀胱出口梗阻
- 2010年
-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青年男性原发性膀胱出口梗阻(PBN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影像尿动力学等检查诊断为PBNO男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28(18~35)岁。排尿等待21例(95%)、尿线变细17例(77%)、尿频16例(73%)、尿急8例(36%)、会阴部隐痛6例(27%)。症状平均持续时间28(3~62)个月。晚睡前服用多沙唑嗪4mg,用药时间≥6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率、残余尿量和血压变化。治疗有效标准为最大尿流率(Qmax)增加≥3ml/s,IPSS下降〉40%。结果随访数据完整21例。平均服药时间(8.7±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4.9)个月。治疗前后平均IPSS分别为(16.9±3.7)和(10.7±4.5)分,QOL评分由(4.3±1.2)分降至(2.5±1.0)分,平均Qmax由(9.8±3.5)ml/s增加至(14.9±3.6)ml/s,平均残余尿量由(78.2±35.6)ml降至(46.5±19.4)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沙唑嗪治疗PBNO有效者14例(67%)。治疗前后收缩压分别为(110.0±7.9)、(107.0±8.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分别为(75.05.9)、(72.0±7.1)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青年男性PBNO患者安全有效。
- 李兵韩晓敏曾甫清
- 关键词:膀胱出口梗阻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婴儿阴囊纤维性错构瘤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患者,男,13个月,4个月前发现左侧阴囊有一肿物,并逐渐增大,无压痛。从出生至现在无其他异常发现,家族中无类似皮肤或皮下组织病变。检查:肿块大小约2.5cm×1.5cm,肿块固定、不活动,质硬,与左侧睾丸、阴囊无明显边界。阴囊B超示:左侧阴囊实质性肿块,性质不明,与睾丸及附睾附着。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未见异常。腹膜后CT未见明显异常。
- 孙丰银陈敏韩晓敏李文成
- 关键词:纤维性错构瘤阴囊婴儿肿块大小实质性肿块侧睾丸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低钾性横纹肌溶解症一例报告被引量:4
- 2013年
- 患者,女,51岁。因进行性肌无力伴肌痛10d于2012年12月1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当地医院检查心肺腹(一),四肢肌力V级。实验室检查:血钾2.56mmol/L,白细胞计数7.1×10^9/L,血红蛋白69.5g/L,乳酸脱氢酶1446U/L,磷酸肌酸激酶297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2U/L。
- 陈力韩晓敏刘功学章小平陈敏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横纹肌溶解症低钾性肌酸激酶同工酶进行性肌无力磷酸肌酸激酶
- 脊柱裂致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性功能现状评估
- 2012年
- 目的:研究脊柱裂(spina bifida,SB)致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者勃起功能状况。方法:近10年来收治TCS患者中,成年男性且有稳定性伴侣者16例。采用邮件问卷方法,对这些患者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问卷及阴茎硬度分级问卷评估。结果:16例TCS患者中,4例未完成问卷。余12例患者中,10例(83%)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其中轻-中度和中度ED占总例数的70%。仅有1例(8%)TCS患者阴茎硬度达到4级,阴茎达到3级硬度的占58%。结论:TCS患者有较高的ED发生。IIEF自评量表能很好地反映TCS患者ED的发病情况。
- 马彦韩晓敏汪隆旺李兵潘峰
- 关键词: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勃起功能障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 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处于直肠空虚状态和直肠充盈状态,连续行膀胱灌注测压(CMG)两次,记录不同直肠状态下的初始膀胱感觉、初始尿意感觉、急迫尿意感觉阈值。同时记录在各膀胱感觉阈值出现时的膀胱压。结果: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顺应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比直肠空虚状态下,当直肠充盈时,初始膀胱感觉、初始尿意感觉和急迫尿意感觉阈值显著性降低。结论:直肠和膀胱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神经反射通路,导致直肠充盈状态可以明显影响膀胱灌注感觉阈值。在行CMG检测前,应先检查直肠是否处于充盈状态,以免影响膀胱感觉阈值测定。
- 李文成魏俊李兵韩晓敏肖传国
- 关键词:神经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