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忠红
- 作品数:44 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TRPV1探讨辣椒素促进胃癌转移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辣椒素受体(TRPV1)在辣椒素介导的胃癌转移过程中对胃癌细胞转移及运动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胃癌细胞构建胃原位及尾静脉转移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成像仪在整体动物水平观察辣椒素对胃癌转移的影响;②通过划痕、Transwell及3D侵袭实验,在细胞层面检测辣椒素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③结合KMplotter生存曲线分析、免疫荧光、q-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TRPV1在辣椒素介导的胃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④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胃癌细胞TRPV1基因,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TRPV1的缺失对辣椒素促胃癌转移作用的影响;⑤长时间动态活细胞观察成像仪结合细胞示踪软件观察胃癌细胞运动能力;⑥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观察胃癌细胞变性能力。结果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辣椒素100 mg·kg^(-1)组小鼠胃癌转移率及肝转移结节数显著增加;②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辣椒素4,8和16μmol·L^(-1)处理后,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及运动能力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③TRPV1在胃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辣椒素能够促进TRPV1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同时促进TRPV1下游相关蛋白表达;④胃癌细胞中TRPV1基因的缺失导致辣椒素介导的胃癌转移增加过程被显著抑制;⑤辣椒素促进胃癌细胞运动能力及变形能力增加,TRPV1的表达缺失使辣椒素的促胃癌细胞运动能力及变形能力被显著削弱。结论辣椒素通过促进胃癌细胞上TRPV1蛋白表达及功能发挥,促进胃癌细胞变形及运动能力增加,进而加速胃癌转移过程。
- 邓蕊余苏云成鹏韦忠红韦忠红李晓曼赵杨王爱云陈文星吴媛媛
- 关键词:辣椒素受体胃癌
- 马兜铃酸Ⅰ对大鼠体内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к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诱导的马兜铃酸肾病可能病变机制,分析其对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AAⅠ高、低剂量(9.0、2.25mg/kg)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取血清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并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PI3K、Akt、NFкB蛋白的表达,此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AⅠ对肾脏组织IL-6和TNF-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AAⅠ组与对照组比较,Cr、BUN、AK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病变和炎症改变,IL-6、TNF-表达显著增多(P<0.01);PI3K、Akt、NFкB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AAⅠ能导致肾脏毒性,并且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NFкB通路,诱发炎症,从而加重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杨召聪陆茵顾亚琴钱知知汪思亮韦忠红盛晓波张良
- 关键词:肾损伤炎症
- 人工智能生物学:未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要战略资源和竞争热点被引量:5
- 2021年
- 中医药现代化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障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蛋白结构解析、新药研发等),或许可以为突破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的障碍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中医药临床数据及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也为开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融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该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大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中医证候治则治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中药物质基础及起效机制等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推动作用,这可能是未来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赛点。
- 陆茵韦忠红韦忠红宋梦瑶
-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化
- 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 2024年
-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和转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与患者不良生存率相关。由于大量的微粒和外泌体,血小板还能够很好地协调局部和远处的肿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以血小板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以下将对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周玥珂钱程唐彧韦忠红陆茵王爱云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肿瘤抗肿瘤药
- 丹酚酸B促进乳腺癌小鼠肿瘤血管正常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中医辨证中,丹参属活血化淤药,能够治疗瘀血症候,肿瘤作为癥积,属久瘀所致。基于丹参在心肌缺血、冠心病等疾病中发挥改善血管结构和促进血管灌注的作用,而肿瘤血管也存在结构异常和灌注不足的特征,本研究着眼于丹参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对于肿瘤微血管的调控,是否能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方法选用健康雌性小鼠,注射乳腺癌细胞悬液,构建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每3 d测定肿瘤体积。实验周期结束,每组选择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TRITC-Dextran和Pimonidazole,考察肿瘤血管渗漏以及缺氧状况。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内部血管内皮内衬。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CD31/α-SMA、CD31/NG2、CD31/VE-cadherin、CD31/claudin5等,分析肿瘤血管结构。使用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考察肿瘤组织内部的血氧灌注情况,评判肿瘤血管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均没有显著抑制肿瘤体积增长。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丹酚酸B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够显著的增加肿瘤血管成熟细胞覆盖率(P<0.05),并增强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P<0.05)。CD31/TRITC-Dextran结果显示,丹酚酸B能够显著降低肿瘤血管的渗漏,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结构的完整。Pimonidazole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丹酚酸B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管缺氧情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活体成像系统结果显示一致结果,丹酚酸B能够促进肿瘤组织内部的血氧灌注。结论丹酚酸B作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能够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壁成熟细胞覆盖、加强肿瘤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从而改善血管渗漏,促进血管携氧功能。揭示其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的作用。
- 钱程仲崇金韦忠红赵杨赵杨陈文星王爱云
- 关键词:丹酚酸B乳腺癌
- GSK-3β活性调节与肿瘤治疗被引量:12
- 2014年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作为细胞内主要的丝氨酸/苏氨酸家族激酶,其活性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GSK-3β对肿瘤进程的调节是双向的,当扮演"促瘤因子"角色的GSK-3β被抑制时,不可避免阻断了其"抑瘤因子"的功能,使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成为目前靶向肿瘤GSK-3β引起治疗矛盾的焦点。事实上,生物学的绝缘机制可以使GSK-3β在广泛参与细胞内众多信号通路的调节中互不干扰,从而决定了细胞命运。因此,深入了解GSK-3β在不同信号系统中活性调节的具体机制,或者设计底物特异的竞争性抑制剂,对于在靶向GSK-3β的肿瘤治疗中采取选择性的权衡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 陶丽盛晓波刘玉萍韦忠红王爱云陆茵
-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肿瘤治疗
- 酪丁酸梭菌在用于制备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益生菌培养物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治疗技术领域,涉及用于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含有选定益生菌的培养物,即酪丁酸梭菌(ATCC 25755)的应用,分类名称为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通过研究证明,酪...
- 韦忠红陆茵陶睿智宗港凡潘烨华赵杨王爱云陈文星吴媛媛李晓曼余苏云潘燕红
- 天然植物来源的联合抗肿瘤药物组合物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然植物来源的联合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组合物包含Salvianolicacid B和Rosavin原料药,所述Salvianolic acid B和Rosavin的重量比为:1‑16:5。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
- 陆茵万雪婷韦忠红赵杨陈文星王爱云余苏云李晓曼吴媛媛邹伟钱程
- 出芽式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被引量:8
- 2013年
- 出芽式血管生成是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方式,其中出芽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和相关分子的调控。新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受VEGF/VEGFR-2诱导转化为尖端细胞出芽外,VEGFR-3也会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对尖端细胞的选择以及肿瘤血管分支进行双向调控。该文重点阐述了VEGF/VEGFR与Dll4/Notch1信号通路的平衡对肿瘤血管出芽的重要意义,同时Ang/Tie、HIF、整合素等信号与VEGF/VEGFRs信号相互作用也对肿瘤血管出芽进行调控。靶向针对于出芽式肿瘤血管初始出芽阶段的抗血管治疗策略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的着眼点。
- 韦忠红汪思亮盛晓波杨召聪陈晨刘玉萍陈文星王爱云郑仕中陆茵
- 关键词:VEGFR-3NOTCH-1肿瘤
- 乳腺癌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乳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临床上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往往因发生远端转移而死亡。在转移这一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中,转移前微环境(PMN)的形成近年来被认为在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原发部位的肿瘤通过分泌肿瘤来源的分泌因子(TDSF)、细胞外囊泡(EV)等至转移靶器官,从而改变靶器官的微环境以适应之后的肿瘤远端转移。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多器官转移倾向性的癌症,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了乳腺癌PMN形成机制,并表明抑制乳腺癌PMN的形成过程能够减少乳腺癌转移。中医药多靶点,多成分的作用特点目前已被报道可以有效干预PMN形成。该文综述了乳腺癌肺PMN形成的机制以及中医药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
- 韩鸿宽陶睿智王爱云吴媛媛李晓曼韦忠红陆茵
-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