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灿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青年科技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6层螺旋CT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3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和经后处理成像,与DSA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23例患者CTA中发现动脉瘤26个(其中3例为2个动脉瘤),发病部位分布依次为前交通动脉15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2个、基底动脉1个。CT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在应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很高,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简捷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永辉蔡云陈锦灿潘惠仪黎锐芳
- 关键词:16层螺旋CT脑动脉瘤
- 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应用核磁共振(MRI)与螺旋CT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44例,探究MRI、CT及联合MRI与CT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析的准确率。结果术前分期诊断应用联合MRI与CT检查准确率为88.64%,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54.55%、单纯MRI检查65.91%(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应用CT与MRI联合检查,相比于单纯MRI或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梁梅陈锦灿夏广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CTMRI术前分期
- MRI应用在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优势价值
- 2020年
- 目的:通过MRI在中央型肺癌的成像应用与CT对照研究,评价MRI的优势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3例均经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的MRI与CT表现。结果:MRI在区分肿瘤与实变肺不张组织及肿瘤侵近纵膈血管的显示方面与CT相比有明显优势,在显示支气管狭窄阻塞、肿瘤侵犯胸膜、胸壁及胸腔积液方面与CT相仿,在显示阻塞性肺炎方面稍逊于CT。结论:MRI在中央型肺癌应用中优势价值明显,是CT检查后的必要补充。
- 刘永辉陈锦灿邹光成莫彩建李素娟
-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
- 肝硬化患者MSCTA影像学特征及对并发EVB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对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根据是否并发EVB分为EVB组(n=52)和非EVB组(n=35)。另按1:1比例选择8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腹部CT检查,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对CTA获得的腹部血管包括门静脉主干(MPV)、胃左静脉(LGV)、脾静脉(SPV)、肠系膜上静脉(SMV)进行血管重组,测量各血管的最大内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EVB的预测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满意门静脉系血管影像。肝硬化组MPV、LGV、SPV、SMV均明显宽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的MPV、LGV、SP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VB组MPV、LGV、SPV显著高于非EVB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PV、LGV、SPV均能有效预测EVB,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3、0.880、0.866(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MSCTA影像学特征明显,检测MPV、LGV、SPV有助于早期预测EVB。
- 莫彩建陈金水陈锦灿
- 关键词:肝硬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对53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所有小肝癌患者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检查。结果:通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其中43例伴有肝硬化,检出小肝癌病灶70个;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期扫描诊断率分别为97.1%(68/70)、82.9%(58/70)、87.1%(61/70)。对比手术病理诊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与之对比,三期综合检出率增高至100%。临床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其小肝癌的三期扫描表现以及特点为,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灶,在门脉期则为低密度灶,延迟期呈低密度,分别占91.4%(64/70)、74.3%(52/70)、87.1%(61/70)。结论:在临床小肝癌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还可以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小肝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小肝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夏广明郭敬深陈锦灿黄嘉敏
- 关键词:小肝癌
- 如何利用CT检查发现脑动静脉畸形三例
- 1996年
- 如何利用CT检查发现脑动静脉畸形三例黄钅容林温乃祥陈锦灿蔡云例1男,31岁。突然头痛昏迷4天,于1995年10月27日入院,平时有头痛史。检查:深昏迷,瞳孔等圆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0~Ⅰ级。头颅CT平扫:右颞叶脑内血肿,急诊开颅,清除血块4...
- 温乃祥陈锦灿蔡云
-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CT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典型FNH患者CT及MRI均见病灶中央纤维瘢痕,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除纤维瘢痕外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纤维瘢痕内见对比剂填充;不典型FNH影像表现多样,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动脉病灶中央或周边见粗大供血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见丰富粗细不等“辐射状”血管,强化方式呈“中心开花式”;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与CT强化方式基本一致。结论典型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不难诊断;不典型FNH可脂肪变性、无“中央纤维瘢痕”等各种表现,临床工作中要求准确诊断不典型FNH仍有困难。CT及MRI增强扫描中“中心开花式”的强化方式,或许有助于提高对不典型FNH的诊断率。
- 邱淦滨廖伟雄温中炎刘永辉陈锦灿
- 关键词:肝脏肿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 急性肺动脉栓塞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演变特点:附34例报告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观察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充盈缺损,及肺部异常的CT征象,包括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分析病灶的分布、影像特征等,及复查时病灶演变特点。结果初查CT可见肺梗死累及18名患者,共28个病灶;"马赛克"累及6名患者,10个病灶,磨玻璃影累及12名患者,28个病灶,局限性肺气肿累及5名患者,6个病灶,肺不张累及13名患者,19个病灶。13名患者CT复查,随着肺动脉栓子缩小,绝大部分肺部异常征象消失,仅肺梗死区遗留纤维条索灶。结论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肺部异常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常见CT征象,熟悉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将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 梁永强陈锦灿夏广明黎瑞芳郭敬深崔运能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肺部
- 组织化卒中救治体系的建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绩效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平台,探索如何因地制宜构建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观察卒中救治体系建设对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能提高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救治的1 0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卒中中心建立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1 7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的管理绩效指标、临床治疗绩效指标、并发症预防的绩效指标、二级预防绩效指标、康复治疗绩效指标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多学科合作建设卒中救治体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时间(DNT)由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前的120 min缩短至82 min,静脉溶栓比例、平均住院费用较体系建设前明显上升(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脑卒中住院死亡率及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血管内治疗比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入院48 h内和出院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康复治疗比例、吞咽功能障碍筛查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化的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可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又佳钟志耕韩小妍周路黄燕杨保生陈锦灿陈东梅殷万春莫俊宁罗宋宝黄惠琴翁国媚梅敏
- 关键词:卒中中心
- 磁共振在膀胱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膀胱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3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共振检测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检测,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Ta-T1期、T2期、T3-T4期3组,结合术后病理分析磁共振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结果:经过诊断,发现38例患者中膀胱癌的患者中包含46个肿瘤,其中有2例患者有2个肿瘤,1例患者有3例肿瘤;MRI显示:38例患者中腔内型肿瘤患者28例,浸润型肿瘤8例,腔外型肿瘤1例;38例患者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期:27例T1期,8例患者T2期,1例T3期,2例T4期;根据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期:26例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期膀胱癌病变ADC值比较,发现T1期平均ADC值明显高于T2其、T3-4期,P<0.05,有统计学意义;DWI图像上,膀胱癌显示高信号,膀胱黏膜下层显示为低信号,而膀胱肌层信号介于两者之间。结果:磁共振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膀胱肿瘤分期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 夏广明刘永辉陈锦灿黄嘉敏
- 关键词:磁共振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