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辉

作品数:113 被引量:994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艺术
  • 17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音乐
  • 14篇文化
  • 13篇艺术
  • 12篇盆地
  • 12篇柴达木盆地
  • 9篇植被
  • 7篇植物
  • 7篇气候
  • 6篇生态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同位素
  • 6篇教育
  • 6篇荒漠
  • 5篇土壤
  • 5篇青藏
  • 5篇荒漠植物
  • 4篇电影
  • 4篇音乐文化
  • 4篇湿地
  • 4篇盆地东部

机构

  • 5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8篇河北经贸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4篇河北省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07篇陈辉
  • 9篇刘劲松
  • 8篇高鹏
  • 8篇任志宏
  • 7篇单建鑫
  • 6篇邢星
  • 6篇高翔
  • 6篇李双成
  • 5篇朱建佳
  • 5篇王卫
  • 5篇李罡
  • 5篇陈同同
  • 4篇吕新苗
  • 4篇蒋红军
  • 4篇张茹春
  • 4篇钱金平
  • 4篇高士平
  • 4篇王瑞君
  • 4篇阳小兰
  • 3篇巩国丽

传媒

  • 7篇电影文学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当代电视
  • 3篇音乐创作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地理研究
  • 2篇作家
  • 2篇大舞台
  • 2篇美术观察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科技创业月刊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针织工业
  • 2篇山地学报
  • 2篇Agricu...
  • 2篇城市建筑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黄河之声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自然保护区规划初步设想被引量:1
1996年
在分析河北省境内部分珍贵自然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对河北省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
李生志常春平张水龙陈辉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
环境背景数据分类编码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对环境背景数据分类编码进行研究,形成如下主要结论:以环境背景数据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察数据对象的地学基础、语义时间、存储格式、记载介质、负责机构、专题信息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完整的环境背景数据概念;在以地球信息科学为技术支撑的陆地系统科学中,强调环境背景数据的分类编码应侧重从宏观角度实现环境背景数据的发现,"综合为体,分类为用"是环境背景数据分类及编码的意义所在;结合国家标准《地理数据元数据》的具体实施,着重讨论分类编码的贯彻实施应以元数据为标准载体,在统一的环境背景数据分类编码一时无法确定的阶段,可以利用核心元数据中的关键字字段实现分类编码的间接引用,确保元数据标准对不同系列分类编码的兼容并包.
刘劲松陈辉高吉喜
关键词:元数据标准字段专题信息兼容并包数据分类数据对象
51年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大柴旦、德令哈、都兰、诺木洪、格尔木为研究的5个站点,并利用五站点1960~2010年逐年与逐月的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间数据,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季节中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年份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年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而日照时间则呈减少的趋势;不同年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四季中的气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四季中,夏季降水量的增多对年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春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夏季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影响年日照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纹瑕陈辉巩国丽朱建佳邢星李瑞
关键词:气候特征温度降水量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铅同位素证据被引量:9
2017年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最终确定其矿床成因,为该矿床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栖霞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第一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0~380℃,盐度变化于4.24%~9.86%Na Cleqv;第二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180~320℃,盐度变化于1.74%~8.00%Na Cleqv;第三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80~160℃,盐度变化于0.53%~6.74%Na Cleqv。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δ^(18)OH2O值为-1.9‰~5.5‰,δD值为-80.3‰^-69.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4.6‰~3.8‰,呈塔式分布,位于零值附近,暗示着栖霞山矿床硫化物的S主要来源于岩浆,且可能有部分赋矿地层S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616~17.817,207Pb/(204)~Pb为15.513~15.718,(208)~Pb/(204)~Pb为37.907~38.585,说明Pb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震旦系基底地层Pb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可知,栖霞山矿床属于主要受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与高丽山组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与本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张明超陈仁义叶天竺李景朝吕志成吕志成何希陈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岩浆热液矿床
区域人口密度模型研究-以冀北地区为例
利用第4次、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及1:25万基础地理信息中镇及镇以上居民点数据,基于反向距离加权的局部插值法,构建区域人口密度模型,并将拟合计算的人口密度值与降水、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海拔高度、坡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
刘劲松王卫陈辉王京涛石晓丽
关键词:居民点空间数据
文献传递
邢台市水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邢台市水资源为例,通过水资源评价找到邢台市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水资源、水环境、人口、经济的关系研究,提出一些使水资源持续利用和邢台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陈辉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基于后现代文化视角的音乐美学学理审思被引量:3
2009年
在西方的文化界思想界,“后现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西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后现代艺术取代了现代艺术,使走入困境的西方艺术峰回路转。
陈辉任志宏
关键词:文化视角音乐美学后现代艺术西方艺术学理
青藏高原东北部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
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孢粉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确定表土花粉与植被的数量关系是定量恢复古植被、古环境的基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前苏联一些孢粉
吕新苗陈辉
文献传递
小人物的故事——电影《高兴》人物分析
2009年
电影《高兴》作为一部讲述农民工的作品,再一次将目光投入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之中。而主人公身边人群,更是代表了从农村走向城里的各色人等。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演绎着小人物的故事,可在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追问,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理想主义情结、真爱情结、乡土情结。
陈辉高鹏
关键词:《高兴》小人物
青藏高原物候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3年
基于1994—2020年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已发表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文献研究法等分析近27a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对该地区物候研究的热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物候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内容以青藏高原地区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主,遥感技术取代传统地面观测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的主要手段.近27a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变化趋势尚无一致结论,生长季长度呈延长趋势;气温和降水为物候期变化的主导因素,暖湿条件使物候期提前,暖干条件则会不同程度推迟物候期.未来应在不同研究手段整合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开展多尺度研究.
陈辉赵丽萍陈犇王雨萌牛伟玲孙红艳
关键词:青藏高原植被物候CITESPACE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